加快数字政府建设 助力国家治理现代化——专访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教授周文彰
国家治理现代化呼唤数字政府
记者: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很多地方政府为提升复工复产服务便利度,将更多事项由“见面办”变为“网上办”“掌上办”,让人们充分体验了数字政府的便利与高效。那么,到底什么是数字政府?
周文彰: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运用大数据提升国家治理现代化水平,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十九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建立健全运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进行行政管理的制度规则。推进数字政府建设,加强数据有序共享,依法保护个人信息。”数字政府之所以成为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举措,是由数字政府的特点决定的。
数字政府具有五个方面的特点。第一,数字政府是信息化政府。政府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在经济、社会等各个领域,广泛获取、科学处理、充分利用信息,并使之数字化,用于优化政府治理。第二,数字政府是管理网络化政府。政府将原本分散开来的单体组建成一张系统的管理网络,实现跨层级、跨地域、跨系统、跨部门、跨业务的协同管理和服务。第三,数字政府是办公自动化政府。比如,文件从起草到下发全过程均在网上进行,手机等移动终端使得办公在任何场合都可以进行。第四,数字政府是政务公开化政府。数字政府全面推行政务公开,决策、执行、管理、服务、结果全过程都通过网络让全社会知道,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同时,政府加强政策解读,让公众不仅知道是什么,还知道为什么、怎么做,增强政策执行的自觉性。第五,数字政府是运行程序优化的政府。数字政府优化调整政府内部的组织架构、运作程序和管理服务,进行政府流程再造。例如,大规模取消和下放审批事项,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减少前置审批、规范审批程序、规范中介服务。当然,数字政府的特点绝对不止这些,对数字政府的上述描述,只能是初步的、探索性的。
建设数字政府是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途径
记者:从上述特点看,数字政府对于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意义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呢?
周文彰: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着力点当然不仅仅是数字政府建设,但数字政府建设一定是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途径。
数字政府使决策走向科学化。如果掌握的信息不充分、不真实,凭“感觉”、按“愿望”“拍脑袋”决策,结果自然不会精准甚至还会发生失误。而数字政府通过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对大量第一手信息加以采集、分析、研判,就能大大提高决策的精准性、科学性和预见性。
数字政府使社会治理实现精准化。例如,对食品可以实现生产、运输、储藏、销售、加工等全流程的监管,食品安全更有保障。数字政府可以使问题治理从“一人生病普遍吃药”变为“因病施治”,管理从传统的粗放式变为系统协作式治理。
数字政府使公共服务达到高效化。数字政府通过公共服务平台,提供“一站式”“一体化”整体服务,做到简化办、网上办、马上办。传统的繁文缛节、推诿扯皮的作风失去了存在空间,人们办事不再“跑断腿”“挤破门”“急死人”。
数字政府促进政府治理民主化。数字政府与千家万户的网络连接,可让公民随时查询政府信息,反映情况,提供建议;政府可通过网络进行民意调查、征求意见、网络听证。
数字政府还可以减少腐败问题发生。数字政府使申办双方不见面,审批过程按数字程序进行,避免了人为干预,使得吃拿卡要、权钱交易等寻租现象难以发生。
数字政府建设需要加快步伐
记者: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为推动数字政府建设出台了不少文件,各级政府也投入了许多人力物力财力,数字政府建设已经初见治理效能。下一步数字政府建设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周文彰:总的来说,数字政府建设还处在起步阶段,有些地方存在对数据不够重视,缺乏数字治理的顶层设计,对内数据共享、对外数据开放的进程缓慢等问题。需要加快步伐、提高水平、扩大涵盖范围。
首先,需要自我革命的勇气。表面看,数字政府建设是个技术问题,实质上是对权力的态度问题。将审批事项大量削减,是让手中的权力“缩水”;把大量事项由见面求情办理变成网上自主办理,是对传统权力的“让渡”。政府需要适应时代变化,自觉进行自我革命,对原有组织架构、对自身权力动“手术”。没有这种自我革命精神,就不可能有政府运行程序的优化。
其次,需要秉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施政理念。建设数字政府,是为了变“群众跑腿”为“信息跑腿”,变“群众来回跑”为“部门协同办”,这是党的宗旨在政府治理中的具体体现。只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才能自觉地想人民之所想,急人民之所急,把互联网、大数据等现代科学技术引进政府治理,为人民提供方便高效的政府服务。
最后,要提升数字治理能力。数据采集、数据存储、数据共享、数据开放、数据分析、数据运用都需要政府具有足够的数字治理头脑和强大的数字治理能力。对各级领导干部而言,要加强学习,增强利用数据推进各项工作的本领。(记者于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