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军队正坚持向机械化与信息化复合发展
来源:京华时报 更新时间:2012-04-15
 数字化战争实验室中运筹帷幄,旷野演兵场上战车驰骋,万里长空“雄”展翅,大海深处“蓝鲸”纵横……新年伊始,人民解放军的军事训练就呈现出一派全新气象。

  刚刚过去的5年,是人民解放军现代化建设发展最快、变化最大的时期之一。在此期间,我国国防和军队建设朝着跨越式发展的目标不断迈进,军队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站在新的起点上,三军将士正以新一轮的军事训练热潮,掀开迈向“十一五”新辉煌的大幕。

新的使命

  更高的目标

  2004年底,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向全军郑重提出:军队要为党巩固执政地位提供重要的力量保证,为维护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提供坚强的安全保障,为维护国家利益提供有力的战略支撑,为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发挥重要作用。

  这是对人民军队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坐标中的最新定位,是人民军队忠于党、忠于祖国,为保卫祖国和平发展和维护世界和平作出的最新承诺。

  我军的职能有了新的拓展,肩负的任务更加艰巨,也对军队现代化建设、军事斗争准备和军事力量运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军队建设战略的变化,与军队职能使命的变化齐头并进。海湾战争、科索沃战争、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从1991年以来的4场战争,标志着人类战争正逐步迈向信息化战争时代。而从提出“打赢现代技术特别是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到提出“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军队建设战略的变化,显示着“十五”期间我军对未来战争认识的飞跃。

  2005年岁末,始自2003年的裁减军队员额20万的任务完成,我军总员额降至230万。

  与西方的裁军相比,我军的这次裁减军队员额用“精简整编”这四个字就足以说明一切———压缩军队规模,优化编成结构,充实作战力量,精干领导机关,收缩保障摊子,推进制度改革……20万被裁减的军人中,干部占了17万,这标志着我军已朝着规模适度、结构合理、机构精干、指挥灵便、战斗力强的目标迈出了重要步伐,从结构上更适应信息化建设的要求。

  战斗力

  在变革中提升

  2001年7月,我军历史上第七代《军事训练与考核大纲》颁发全军。这是我军有史以来兵种专业最全、科技含量最高、册数最多的训练与考核大纲。

  训战一致的内容体系、官兵分训的组训形式、统放结合的指导方式、质量调控的管理手段、开放共享的保障模式、滚动发展的改革路子……无论是训练思想、训练内容还是训练方法,变化都是革命性的。

  天空的战机、地面的装甲车纵横驰骋,看得见的导弹、炮弹,看不见的无线电波往复穿梭……2005年金秋时节,位于内蒙古草原深处的北京军区某战术训练基地,一场代号“北剑-2005”的对抗性军事演习激烈举行。

  “红”“蓝”两军的每次战斗,都实时显示在导演大厅的显示屏上。

  来自总参谋部的信息显示,“十五”期间,随着一批大型合同战术训练中心投入使用,我军各军兵种的军事训练已基本实现基地化。

  与此同时,由计算机网络构成的“战争实验室”把未来战场搬进了虚拟的网络空间。目前,各军兵种指挥训练模拟系统、全军院校作战(联合)实验室训练模拟系统以及联通全军的军事训练网络系统等已初步建成。从装甲车驾驶到战机、战舰操作,仿真模拟器材已成为提高官兵军事素质和训练水平的重要手段。

  网上训练、网上演习、网上办公……在加速机械化建设的同时,人民解放军信息化建设也以强劲的势头起步。2005年,全军部队普遍进行了信息化条件下的拉动、演练。一年中,各部队举办的信息化讲座和高新技术知识培训班达到7000余场次。

  政治工作

  在继承中创新发展

  思想政治工作,同样通过信息网络深入到千百个军营之中。

  2005年10月20日,全军政工网正式开通。这条政治工作“信息高速公路”将逐步辐射到全军基层部队和院校,最终形成一个以全军政工网站为核心、覆盖全军的政治工作网络体系。

  在军队战斗力不断提高的同时,如何使我军艰苦奋斗、严守纪律、不怕牺牲的优良传统在新一代军人身上继承下来并发扬光大,成为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

  2003年12月,重新修订后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政治工作条例》颁布。条例坚持把政治工作作为实现党对军队绝对领导和军队履行职能的根本保证,明确提出“政治工作是构成军队战斗力的重要因素”这一创新性的论断。

  战斗精神的培育以及其他一系列新型教育措施的实施,勇敢无畏的传统在新一代中国军人的血脉中继续流淌。

  如今,越来越多的心理医生和心理咨询员走进部队,帮助官兵疏导心理问题。处处有“军营律师”为官兵保护自身合法权益提供服务。每年出版的2800多种图书和音像制品,不断为军人们提供着丰富的精神食粮。

  2003年,中央军委开始实施军队人才战略工程。随着新型军事人才培养的步伐加快,越来越多的地方高校正在为军队培养大量急需人才,依托国民教育培养军事人才的路越走越宽;我军人才教育正在实现由学历教育向提高素质能力的跃升,军队院校职能开始了以学历教育为主向以任职教育为主的战略性转变……

  目前,我军作战部队军师团领导95%以上具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空军一线飞行员全部具有大学学历,海军一线舰长100%毕业于专业院校,第二炮兵部队的技术军官几乎都具有学士以上学位,全军拥有博士、硕士3万余名。

  后勤、装备

  改革迈出关键步伐

  2004年7月1日,中央军委在济南战区实施的大联勤改革试点正式启动。

  从三军后勤自成体系到三军一体的大联勤模式,我军后勤体制改革开始了历史性跨越。

  三军一体、军民兼容、平战结合———与军队内部的减少保障层次、优化资源配置、精简保障人员相同步,我军借助地方力量、依托社会资源推行的保障体制市场化、社会化进程也迈出实质性步伐。公交车开进部队大院、地方的饮食公司取代部队的自办食堂、军人住上了经济适用房,这些新鲜事如今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军营。

  2002年至2004年,我军面向社会集中采购的物资价值262亿元,仅此一项就比分散采购节省18.3亿元。

  为增强打赢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的能力,我军武器装备建设注重顶层设计,坚持走以信息化为主导、机械化信息化复合发展的道路。“十五”期间,中国建成一批武器装备科研生产基地,武器装备的研发、试验验证、集成、制造能力进一步提升,一批新型信息化作战平台、精确制导弹药、电子对抗装备陆续装备部队,武器装备的综合保障水平有了新的提高,逐步向全系统、全寿命管理的方向发展。

  2006年刚刚开始,总装备部传出消息,我军陆军装备采购向市场化改革迈出坚实步伐———20余家优秀高科技民营企业经过遴选,逐步进入试点单位武汉军代局所承担任务的配套市场,10余家实力雄厚的非军工国有企业加入到军品市场竞争行列。这些企业生产的20多种陆军装备配套产品,合格率达99.1%。

  2006年是我国“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实现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战略目标的重要一年。

  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人民解放军三军将士着眼于有效履行新世纪新阶段我军历史使命,坚持把科学发展观作为国防和军队建设的重要指导方针,锐意进取,开拓创新,努力续写新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