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智能化是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建设的关键实施路径
近日,后疫情时代“互联网+政务服务”发展研讨会以在线直播形式举行,来自高校、政府、第三方的各位嘉宾齐聚直播间,共同探讨新冠疫情对在线政务服务平台建设的积极影响,为下一阶段“互联网+政务服务”的服务模式创新献计献策。本次研讨会吸引了全国各地“互联网+政务服务”领域的管理者、研究者、实践者观看互动,参加人数达5000余人次。
主办方代表零点有数董事长袁岳为研讨会上致辞并作《发挥网络政务的新能量》主题发言,重视前端政务的作用、加强前端政务的建设、提升前端政务的能力。第一,各政务服务部门要树立“颗粒化行动”思想,在不断查找、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形成协力,实现政务服务螺旋式上升;第二,前端政务是与公众交互的最重要界面,可汇集大量数据;第三,前端政务要以解决问题为核心汇总数据,建立问题驱动型的处理平台;第四,需要构建跨界、融通、共享的政务知识图谱、政务算法,支持问题解决,推动数据智能化应用水平上升;第五,前端政务需要整合与凝聚更多的社会资源,打造全新、高效的前端政务工作系统,带动后端政务部门的变革。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孟庆国教授发表了题为《“互联网+政务服务”为治理现代化赋能》的主题演讲。他认为,互联网对治理现代化的创新效应主要体现在技术增强和模式变革,目前“互联网+政务服务”有三类创新范式。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创新要实现三个统一,即技术与行政的统一、数据与业务的统一、线上与线下的统一。
测评成果发布环节,D3方评估平台总经理王慧萍发布了《2020年全国36个城市“互联网+政务服务”测评成果》。
问题研讨环节,与会嘉宾就后疫情时代“互联网+政务服务”发展主题展开讨论。
零点有数CEO张军认为,当前在线政务服务平台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对用户的理解不够,对用户需求的把握和技术应对还不够。数字化、智能化是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建设的关键实施路径。零点有数的城市智能治理平台的宗旨是“服务沉淀数据、数据反哺服务”,基于多源汇集的政务大数据分析来实现对政务管理的重点态势把控、智能预判和即时预警等,可期实现“民有所想,我有所应”。
北京市政务服务管理局信息化建设处处长奚荧分享了北京市“互联网+政务服务”的优秀经验,办事指南工作的重点是持续深入开展标准化工作、不断加强办事指南精细化、盯住办事指南准确性,互动交流工作的关键是时效性,采用智能化服务和人工服务相结合来提升互动交流能力。下一步,北京市将围绕用户需求继续完善线上服务:第一,推进全程电子化办理进程,尤其是电子印章、电子档案的使用;第二,大力推进线上服务便捷化,实现全程实时在线服务;第三,拓展移动端办理广度和深度,比如企业服务专版;第四,加强线上服务标准化。他认为理想的“互联网+政务服务”应该是“全程在线,贴心随行”,让服务真正像网购一样方便。
厦门市行政审批管理局政务服务保障中心副主任陈宏观通过具体工作实例介绍展现了厦门市“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的独到之处,开展刀刃向内的自我改革,并严格督查,形成各级各部门齐抓共管的长效机制;积极探索厦门“不见面审批”服务新模式,开展多种方式的在线式培训辅导、高效互动交流等工作机制。下一步,厦门市将继续提升“一网通办”水平,推动高频事项全流程网上办理,探索推进“秒批”服务,加强掌上办事项的部署,期待“互联网+政务服务”更加智能化、人性化,真正做到服务零距离。
中央财经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副教授宋魏巍认为,网上办事的开环和闭环能够反映出在线服务的成熟度,需要重点关注“哪些业务可以提供在线服务”“提供的在线服务满意度是怎么样的”“业务的操作标准是怎么样的,制度是否规范”这三个问题。他认为,充分理解并实现社会需求,利用新技术更贴切、更有效地为社会和公众提供服务,是“互联网+政务服务”的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