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阳市打造数字经济新优势,数字政府是先导
来源:颍州晚报 更新时间:2020-06-09

编者按
防控疫情、复工复产、脱贫攻坚……在社会生活的每一个场景里,数字经济正显示着越来越亮眼的强大生机与活力。

刚刚结束的2020年两会上,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推动制造业升级和新兴产业发展。发展工业互联网,推进智能制造。要继续出台支持政策,全面推进‘互联网+’,打造数字经济新优势。”

当前,我国数字经济发展迎来新机遇,结合我市实际,会有哪些行业在数字经济中脱颖而出,成为未来的新动能?如何以数字经济为抓手,优化经济布局,积蓄发展后劲?今日起,本报推出“主动作为 化危为机——打造阜阳数字经济新优势”系列报道,希望借此为数字经济更好发展建言献策。

4月29日,我市出台《关于加快建设“数字阜阳”的实施意见》,对“打造数字政府治理新格局”提出了明确要求。“打造阜阳数字经济新优势,促进政府数字化转型、数字政府是先导。”市数据资源管理局局长齐明砾在接受采访时表示。

数字政府建设初见雏形

近期,阜南籍回乡务工人员朱荀,因为疫情留在家乡,他打开“智慧阜南App”中的“找工作”模块,输入自己的基本信息、在外工作简历、从事行业等。随后,系统向他发送了阜南境内多家企业的信息和岗位,而且这些岗位与他的就业需求匹配度很高。最终,他选择了其中几家取得联系,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工作。

疫情期间,不见面审批、不见面医药报销、远程医疗、网上课堂、“安康码”一码通全国、网上预约购买口罩……数字化政府、数据资源的支撑,为抗疫发挥出重要作用。而后,电商网购、线上消费,甚至是线上找工作,数字化政府为经济社会发展赋予新动能。

而非疫情时期,从政府提高服务能力,到社会治理,再到公共服务,数字政府也一直发挥着先导作用。

“在基础设施体系建设方面,经过近年来的努力,我们已经打造全市政务‘一朵云’,织密全市政务外网‘一张网’。”齐明砾介绍,目前我市建成全市集约统一的政务云平台,为各单位业务应用提供安全、稳定、可靠、按需使用、弹性伸缩的云计算资源。目前全市电子政务外网已覆盖130家市级单位,县区级政务外网总接入单位达2108家,乡镇(街道)、村(居)电子政务外网接入率达100%。

其次,建设江淮大数据中心阜阳分中心,截至6月初,平台已归集51个市直部门和6个县区的数据资源,发布数据资源目录1026个,数据总量达16.87亿条。向16家单位共享了2754个目录5.6亿条数据。

在此基础上,促进政府数字化转型。

政府管理层面,我市建成了市政府内部管理系统即市政府“五大系统”平台,即文电处理系统、信息处理系统、枢纽调度系统、决策支持系统、绩效考核系统。

社会治理层面。推动城市管理综合运行调动中心应用,在覆盖8平方公里城区面积内,全面管理防汛排涝、井盖监测、环卫监督、燃气安全预警等各类城市部件,提升政府处置突发公共安全事件的能力。

公共服务层面。通过信息化手段优化公共服务资源配置,创新政务服务、医疗健康、教育、社保等领域服务模式,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普惠化、便捷化。

打造城市治理的数字化引擎

目前,我市数字化政府打造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包括:基础设施集约化程度有待提升;数据资源应用水平有待提高;信息化人才不足;政府数字化转型仍有较大空间等。

齐明砾表示,下一步的工作重点集中在持续提升信息基础建设、推进数据共享开放、加强“数字政府”人才队伍建设、推动政府数字重点项目建设等方面。

具体来说,就是加快完善市电子政务外网、云计算中心等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市政务云平台运行效率和服务能力;建设完善江淮大数据中心阜阳分中心,加大数据归集力度,确保完成“年内实现政务数据100%归集、社会数据60%归集”的目标任务,带动各类数据整合共享应用。

开展阜阳“城市大脑”试点建设工作,建立覆盖城市管理、社会管理、社会服务、行政服务、应急处置的大闭环指挥体系和智能服务平台,实现感知模式、管理方式、服务模式的数字化转型,打造城市治理的数字化引擎。

包括加快实施“雪亮工程”项目,巩固和完善我市公共安全视频监控联网应用建设,提高执法人员快速反应能力和处置突发案件能力,加强城市公共管理、城市公共安全应急事件处置与指挥。

实施市智慧政务平台项目建设,围绕当前政务服务改革过程中,企业和群众面临的“不好找、不好问、不好办”问题,升级完善安徽政务服务网阜阳分厅。

实施“安康码”便民服务工程,建设“安康码”综合服务平台,推动“安康码”应用覆盖医疗、教育、政务服务、交通出行、社会保障、公用事业和金融服务等更多领域,实现从“一码通行、一码通办”到“一码共享、赋码生活”。

做好智慧城管系统升级、城市地下管网安全运行监测系统、120急救指挥调度系统、“智慧安防小区”试点建设等重点项目的审核论证工作,深化城市治理、医疗急救、公共安全等领域数据应用的开发和利用等。(记者 储继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