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医院”升温 301医院的“三无”目标
来源:互联网周刊 更新时间:2012-04-14
每年投入收入的2%,五年内新建50余个子系统,301医院希望借此打造成“无纸化”、“无胶片化”、“无线化”的“数字医院”

  2003年,山东烟台的一个小男孩突然得了一种怪病,肚子浮肿得像个皮球,家人带着四处求医,却因病例罕见无法确诊。眼看小男孩命悬一线,当地医院向北京的301医院专家求助,通过几天的远程会诊,小男孩居然绝处逢生。像这样的事情,对301医院远程医学中心而言,已经是上千病例中的普通一例。

  早在1995年,解放军卫生系统就开始统一研发推广“军字一号” 医院信息系统工程,301医院作为领头羊率先示范,但这个工程除了实现医院的计算机辅助管理外,对病人而言,“数字化医疗”仍旧是比较遥远的事情。这项工程的最大成果是催生了301医院的远程医学中心,使301医院成为全国最早开展国际远程医学活动的单位。从1996年开展首例可视远程会诊至今,该中心已经完成远程会诊3500多例。

  事实上,远程医学中心只是301医院早期信息化建设的成果之一,更多更新的信息技术正在或将在未来的医疗中得到应用。今年年初,301医院吹响了向“数字化医院”进军的冲锋号,一个接一个的信息化项目陆续上马。而就在最近,301医院还借助英特尔公司的无线技术建设了“无线移动医护工作站”,只见查房的护士手里拿着PDA,病房里的医生拿着平板电脑,完全不是很多人印象里看病的场景。不过,对于习惯了排着长队挂号、在几个楼层间来回折腾看病抓药的病患者来说,他们更关心的是“数字化医院”能否带来更加便捷、经济和高效的医疗服务。

  “数字化医院”升温

  记者迈进远程医学中心的大门,正赶上神经外科的程东源教授进行会诊。教授面前的电视屏幕上是北京另一家医院的大夫,两人通过面前的视频系统探讨病例,不仅声音同步,还可以看到病人的相关数据和资料,会诊结束后程教授还要把诊断意见和治疗意见都传给对方。该中心郑主任介绍说,现在参加会诊的专科有42个,300多位专家教授常年参与会诊。通过PSTN、ISDN、VSAT、ADSL四种通讯方式,远程医学中心不仅同全国200多家地方医院实现了联网,还可以通过卫星为边防哨所的士兵提供远程会诊服务。

  除了会诊之外,该中心还开展了远程教学、远程会议、远程学术交流等,希望能充分发掘网络视频的优势。现在该中心每个季度都要和中国香港中文大学开展学术交流,每个月都开展学术讨论,远程医学中心已经成为了301医院网上的“窗口”。

  在国内医院第一轮信息化建设热潮中,不少医院搭建了自己的局域网,开始应用财务和信息管理方面的软件。但在病人管理这个最重要的方面,却没有太大的动作,尤其是病人最为头痛的看病流程问题,像挂号、诊断、划价、交费、取药等,这些流程依然没有得到简化。如果要做B超、CT、验血等各项检查,病人更是跑上跑下、苦不堪言。医院的门诊、药房、手术室以及各个科室之间,根本无法谈及集中优化管理。对于“时间就是生命”的医院来说,早期的HIS系统已经显出老态。

  近年来,一些医院开始将建设统筹管理、协调运行的“数字化医院”提上日程,除了对原有的系统进行升级改造之外,像上海瑞金医院、解放军215医院等,都已经完成了PACS系统(医疗影像归档与管理系统)的建设,对病人的影像资料实现了网上同步传输,病人不用再拿着胶片奔波于各个科室,提高了医生的诊断效率。此外,和病人关系更为密切的门诊自动服务系统也在建设之中,不久将实现自动分号、自动挂号、自动交费等,病人看病难的问题有望得以缓解。


收入的2%投入信息化建设

  为了建设一座新型的数字化医院,301医院决定从今年开始,每年把全院收入的2%投入信息化建设(大约1.5亿~2亿元人民币)。在五年内,301医院要建成智能化楼宇、数字化医疗工作平台,实现管理信息化和医学信息网络化,这“四化”任务包括了大约50个子系统。这桌丰盛的信息化大餐引得英特尔、思科等跨国公司和天健等国内企业纷纷前来寻求合作。

  规划中的“四化”有点抽象,数字化医院还有个比较形象的概括:“无纸化”、“无胶片化”和“无线化”,而301医院似乎也在朝这个“三无”方向努力。目前,301医院已经部分建成PACS系统,如果病人需要照CT,或做核磁、内窥镜,可以通过网上预约申请,结果出来后,直接进入资料库中,医生随时在电脑上调阅,基本实现“无胶片化”。除了PACS系统之外,“无线护士工作站” 也已经在301医院的几个病区开始运行,对于习惯了在病人和医生之间穿梭忙碌的护士来说,WLAN的应用不仅让脚“减负”不少,更重要的是提高了服务效率。病人有什么需要,通过点击PDA就能反映在计算机系统上,值班医生可以适时做出反应。随着“无线医护工作站”的铺开,“无线”和“无纸”似乎指日可待。

  但在301医院副院长陈晓红看来,如果把这“三无”当作信息化建设的目标,并不很难,而如何让信息化真正方便病人、优化医院资源管理才是棘手的问题。陈晓红副院长认为,对病历进行计算机管理是医院信息化建设的关键,“我这个病历输进去了,我还能随时随地调出来。”身为妇产科大夫,她经常需要找一些典型病例进行研究,但因为对病历没有统一管理,只能自己动手从一摞摞的病历中翻找。她理想中的“数字化医院”能实现这样的图景:在电脑上输入检索关键词,符合要求的病历马上就能跳出来。像陈院长这样的设想其实在国内少数医院已经实现,这就是EMR系统(电子病历系统)。告别手写病历后,病历可以适时传送到药房,节省病人的时间不说,更重要的是对医生获得参考病历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有利于提高医生的确诊率。

  据悉,301医院在2006年6月以前,将要完成全院PACS和门诊信息系统建设,可以初步缓解门诊排队挂号紧张的问题,实现医疗影像存储和管理的网络化。然后将着手建设临床信息系统(CIS),完成办公自动化系统,这样无论是对内部资源还是病人,301医院都基本实现了网络化管理。按照规划,在2010年,301医院将成为先进的“数字化医院”。不过“数字医院”究竟什么样?恐怕现在还很难描述清楚,陈晓红副院长给出了一个这样的场景:病人一迈进医院大门,计算机就可以根据病因病情需要设定就诊路径,而在每个就诊环节上,相关医生护士都能及时到位……到那时,病人需要做的就只是全心全意的看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