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基建为智慧城市建设提供更广阔的前景
来源:中安网 更新时间:2020-06-30

摘要:以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为代表的信息技术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生产和交往方式,而且正在从根本上变革城市的运行、管理、服务方式,使城市生活更加智能化,由此催生了现代“智慧城市”,这为中国的城市化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前景和想象空间。

近日,北京发布了《北京市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行动方案(2020-2022年)》,聚焦“新网络、新要素、新生态、新平台、新应用、新安全”六大方向,明确了30个重点任务,其中包括智慧城市应用。该方案提出要聚焦交通、环境、安全等场景,提高城市智能感知能力和运行保障水平。

如今,城市的智能化水平是城市发展水平与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体现。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考察时强调:“运用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推动城市管理手段、管理模式、管理理念创新,从数字化到智能化再到智慧化,让城市更聪明一些、更智慧一些,是推动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前景广阔。”如何让城市更智慧一些,是现代城市治理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智慧城市建设是指利用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和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提高城市管理与运行效率,促进城市健康可持续发展,为人们创造更加美好的城市生活。智慧城市是城市发展的新理念、新引擎,一经提出就引起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中国的城市化与美国的高科技发展将是影响21世纪人类社会发展进程的两件大事。”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斯蒂格利茨的这一判断广为传播,他敏锐地看到,拥有14亿人的中国正在上演人类历史上最波澜壮阔的城市化进程给世界带来的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城市化正是在新一代科技革命浪潮背景下推进的,以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为代表的信息技术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生产和交往方式,而且正在从根本上变革城市的运行、管理、服务方式,使城市生活更加智能化,由此催生了现代“智慧城市”,这为中国的城市化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前景和想象空间。

从具体层面来看,城市大数据是智慧城市的宝贵资产。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表示,对于城市治理者来说,长期以来已经形成了各类城市大数据,包括人口大数据库、法人大数据库、地理信息大数据库、经济大数据库等。这些数据库的共享、融合和充分挖掘是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信息基础设施,不仅可以大幅提高政府电子政务水平、促进政务公开透明,而且可以借助大数据提高交通通行效率、环保检测监督水平、社会治安保障能力等。

物联网同样已经成为各国智慧城市的核心基础要素,在城市管理、节能减排、智慧交通等领域广泛应用。业内专家表示,目前我国一半以上在建的智慧城市应用项目,如公共安全、交通、医疗、环保、地下管网、水务、教育,均依托物联网。它们以自动感知为基础、数据采集为手段、智能控制为核心,实现物联网技术的综合集成应用。

以北京为例,北京的智慧城市建设已经经历了“数字北京”“智慧北京”,正迈向新型“智慧北京”阶段。根据日前发布的新基建方案,北京市立足首都城市战略定位,将在2022年基本建成具备网络基础稳固、数据智能融合、产业生态完善、平台创新活跃、应用智慧丰富、安全可信可控等特征,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新型基础设施。在杭州市萧山区,基于城市大脑,实现了红绿灯与摄像头之间的数据连接,优化红绿灯控制策略,大幅提高了行车速度,特别是特种车辆的行车速度。

实践证明,智慧城市不仅在推动城市产业发展、转变城市发展方式、实现城市治理精细化方面具有明显优势,而且能在人、物理空间、人工智能方面发挥组合效应,带动政府各部门、城市居民、社会力量共同参与,有助于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但是,智慧城市建设的理想预期在实践中还面临一些亟须解决的问题,诸如理念滞后、条块分割、信息孤岛、特色不清等问题,这需要政策支持、多方参与、合力推进,不断丰富城市智能化的内涵,多措并举加以克服,推动智慧城市建设迈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