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智能化对国家治理现代化至关重要
来源:国家治理周刊 更新时间:2020-07-02

摘 要:伴随着现代化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如何在信息化、智能化的大背景下促进国家治理现代化成为一个重要议题。面对信息化、智能化在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中的“双刃剑”作用,需要鼓励民主自治、充分发挥人民的力量,推进多方共治、汇集各方信息与资源,加强统筹规划、加快区块链技术的自主创新,充分发挥平台自我监督等非正式制度的规范性作用和法律等正式制度的强制性作用,使信息化和智能化真正服务于国家治理现代化。

关键词:信息化 智能化 国家治理现代化 区块链

【中图分类号】D630 【文献标识码】A

近年来,经济、社会及技术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对我国国家治理提出了新的要求,也为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提供了一个创新的路径。在2018年全国网络安全与信息化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明确强调,信息化为中华民族带来了千载难逢的机遇,我们必须敏锐抓住信息化发展的历史机遇,推动信息领域核心技术突破,发挥信息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引领作用,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

信息化、智能化在国家治理中的优势与挑战

信息化和智能化为治理思维的转变提供了重要条件。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打破了人民参与治理的空间格局,并基于海量数据和智能分析,改变了治理思维,克服了传统治理思维下的局限性和片面性,提高了治理决策的有效性。例如,信访矛盾分析研究中心开发的“智慧信访”大数据分析平台,具备“深度挖掘”与“态势感知”两大功能,可以整合信访历史积累的大数据资源,即时完成在线分析归类,方便有关部门实时掌握信访形势及发展动态,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应对。可见,信息化和智能化技术为治理者提供了不同于以往的资源,拉近了政府与人民的距离,提高了决策效率。

信息化和智能化为治理方式的转变提供了可行路径。首先,信息化和智能化为促进政府间协同治理提供了技术上的可行性。公共治理需要构建协同型政府,为此不仅要实现中央和地方政府之间的协同,还要实现政府内部各部门之间的协同。但政出多门、条块分割、政府部门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等现实问题,使这一过程面临重重挑战。构建政务信息一体化的平台,不仅可以增强信息的公开性和透明性,有效减少政府间的博弈,保障政策的有效落地,而且可以通过信息共享、明确权责归属,避免不同部门间相互扯皮的现象,提高公共治理的效率。

其次,信息化和智能化为政府全面了解社会现象、深入体察公众诉求提供了行之有效的途径。例如,一些地方派出所联合社工机构打造用于居民事务的管理“共治平台”,实现了与群众的“零距离”接触,为群众提供更好的服务。同时,借助大数据及人工智能等现代化信息技术,可以确保人民能够全方位参与公共治理事务,实现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信息化和智能化在推进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的建设进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也带来了严峻的考验。一方面,信息化和智能化在助推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同时,也可能会引发信息安全问题。例如,尽管建立公众化的信息平台有利于统筹各种特征各异的信息,方便做出全面决策,但有些个人信息也面临被泄露的风险,给不法分子以可乘之机。另一方面,信息化和智能化在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过程中,也难以避免自身的负面效应。例如,本次疫情初期,就有众多不良信息干预了科学的分析与决策,这不仅没有发挥出信息化和智能化的正面作用,反而不利于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发展。

信息化、智能化下的国家治理之策

鼓励民主自治,充分发挥人民的力量。信息化和智能化拉近了人民与政府的距离,为人民参与国家治理提供了更多的可能。尽管信息化和智能化存在信息安全问题等弊端,但我们不能因噎废食。首先需要考虑的是,如何规范各参与主体的行为,以达到良好的治理效果。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奥斯特罗姆提出了自主治理理论,强调了社区自治的重要性。中国人口众多、幅员辽阔,实现社区民主自治尤其需要信息化智能化技术的支持。以区块链技术的应用为例,近年来,区块链技术逐渐成熟,为民主自治提供了重要平台与保障。这主要是因为,作为弱中心的、放权的、本地化决策的技术,区块链可以将每位公民由被动者转变为主动者,使其参与到公共治理的过程中来,这与社区民主自治的要求非常契合。此外,区块链技术还具有难以篡改的特点,保证了信息的可信性与透明性,降低了社区民主自治的监督成本。

推进多方共治,为国家治理现代化赋能。自韦伯提出科层制理论以来,在一段时间内,科层制政府组织结构可以提高决策效率的观点深入人心,但事实证明,有时政府并非实现有效公共治理的唯一或最佳主体。奥斯特罗姆就指明,仅依靠权责界限清晰、层级机构鲜明的政府单中心统治未必会提高效率。

作为国家治理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政府应该积极发挥引导作用,在现代信息技术的支持下,加快制度创新,构建新型政府,汇集各方信息与资源,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国家治理现代化。具体来讲,可以通过信息化和智能化技术手段搭建政府间协同、政企间及政府与公民间的电子政务平台,如“智慧政府”“数字政府”等,实现多方平等对话、协同治理。如今,一些地方政府已经开展了以网络平台为依托的“开放型政府”治理实验,也取得了较好的治理效果;此次疫情中的健康码也为疫情防控提供了精准的信息化、智能化保障,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地方政府的科学治理水平。

加强统筹规划,着力区块链技术自主创新。推进社区民主自治和多方共治,都需要完善治理的信息技术工具,其中必须要提的一个技术便是区块链技术。区块链技术被认为是一种潜在的颠覆性技术,将引领信息互联网走向价值互联网。在国家治理领域,区块链技术可以被视为以信息化、智能化技术为基础的新型信息化治理工具,通过构建一个可以溯源、便于监管又难以篡改的信息共享平台,在保证信息的准确性的同时,为公民参与公共治理提供可靠的途径。

区块链有助于强化国家、区域、各类组织的资源科学运用效率和决策的科学化,避免公共资源的分散、低效使用。但是,我国目前在区块链技术发展方面还存在不足,主要体现在掌握的区块链核心技术与发达国家相比相对较少,总体性能也低于发达国家。首先,要加快区块链技术的开放式创新,构建良好的监督机制,监督保护开放式创新社区中区块链技术的知识产权,激励更多的创新主体参与到开放式创新社区中来,以开放式创新促进区块链技术的自主创新发展。其次,鉴于区块链技术能耗较大,因此,必须发挥举国体制的优势,在重大信息基础设施平台建设,如区块主链的开发、区块链的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方面发挥政府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监管的功能,避免在区块链技术开发和服务平台的重复建设和不合规的管理。

完善监督机制,为国家治理现代化护航。信息化、智能化不仅直接影响治理思维及治理方式,而且在监督方面也发挥重要作用。一是综合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对新型治理方式进行监督,也就是实现信息化技术的自我管理。除了利用信息化、智能化积极推进民主自治和实现多方共治之外,完善相关的监督机制必不可少。例如,在利用区块链技术的信息共享优势打造政务平台的同时,也要充分发挥其难以篡改的属性,实现对政务平台不合规行为的有效监督。二是信息化、智能化与法治结合,综合运用“互联网+”、大数据平台及“区块链+”等多种信息技术工具,共同构建完善的新型法治体系。

鉴于信息化和智能化在监督权力运行轨迹中可以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国家治理现代化建设过程中,要以现代化信息技术同时促进平台自我监督等非正式制度的规范性作用和法律等正式制度的强制性作用的发挥,以更好保障人民利益、增进社会福祉。

【本文作者为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本文系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项目“新时代我国科技创新的理论和实践研究”(项目编号:18ZDL15)阶段性成果;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李佳雪对本文亦有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