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全球化向信息化、技术化和细分化演变与会展业发展趋势
来源:中国贸易报 更新时间:2020-07-03


全球化实际更多的指全球经济一体化。二十一世纪初,由于交通工具和互联网的高速发展和进步,缩短了时间和空间的距离,使全球经济一体化迅速成为一种趋势。

最近一段时间以来,由于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范围的肆虐,有人开始“唱衰”全球化。笔者认为,全球化是不会消亡的,而是通过理念和技术升级向更高层次的转化。

人类的情感交流和社会活动主要体现在精神和物质两个方面。而这两个方面都以获得利益为追求目标。人类通过两方面的集合获得快感、幸福感、满足感。这一切都建立在存在感上,也就是生命的生存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是超越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全球一体化的最高境界。这是关乎人类生命正常延续的高屋建瓴。

最初的全球经济一体化像20世纪欧洲许多国家出现的跳蚤市场。不管贫富与商品的好坏,每个人都可以在其中占有一席之地,商贩既可以内部交换商品,也可以对外经营。只不过大家遵守一个约定俗成的规矩,就像是今天世界贸易组织(WTO)。跳蚤市场的规模越大越好,人越多越好,商品越丰富越好,但突然狂风大作、暴雨倾盆,摊位被吹翻,商品被淋湿。市场上的人们瞬间四散避雨,商贩急着收拾自家的物件。于是,市场经不住风雨的摧残,最后人去场空。这景象有点像当前的疫情对全球经济的冲击。

此次疫情使社会形态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社会形态被迫发生变化,带来的必然是适应新形态的生产方式。我们的思维方式和许多行为方式也会改变,全球化的模式也将进一步演化。科技创新将是这场社会形态演化强有力的推手和生力军。现代信息技术的进一步提升和发展是全球化进步的关键。专利和知识产权的严格保护和使用是今后发展中的重中之重。

前几天,“欧洲杯”和中国的CBA复赛开幕了。出于疫情防控的需要,本次复赛以空场方式举行。虽然球迷和观众不能到场助威,但是赛事主办方通过赛场布置、网上直播、球迷互动等形式营造出线上线下“热烈”的观赛氛围。只是,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让这些游戏设计者还没有时间拿出更吸引观众的技术替代方式。疫情的传播和影响远远大于我们的认知程度。有医学人士认为,新冠肺炎疫情或许会死灰复燃,许多无症状感染者或将潜伏在人们周围。如果疫情形成常态化存在,开发的疫苗对病毒的变异有相对的滞后期,那么大规模人群聚集的现象还会大量出现吗?

笔者推测,无论从规模上还是频率上,大规模人群现场聚集参与活动的现象今后会越来越少。比如奥运会、世博会、超大型展览甚至是超大型商场,都可能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类自身的安全性而变化或者进化,取而代之的是经过技术设备还原现场感的3D或其他表现场景(如个性化的体验式直播)。运动员需要在现场比拼,观众就没有必要到现场了。现场将是各个观众影像和音像的技术集合。狂风暴雨般人浪、呐喊都可以用技术体现出来。体育场中的观众看台也许就退化了,世博会也是如此。小众化、人员分散与现场技术集合或信息合成也许是今后一些主要商业活动和社交活动的主流。大规模人群聚集反倒成了成本高昂的奢侈活动。

展览是经济活动中一个重要的环节,是商品最直接的展现和体验。如果在这类大规模人群聚集活动中出现疫情传播,就会像此次北京新发地市场一样迅速封闭。波及的范围有多大,影响就有多大。不同的是,北京新发地只是一个区域性单一种类商品的开放场所,在各个中心城市举办的大型国际博览会是全球性的表演舞台。通过现代化交通工具大规模的人员迁徙为主的商业行为若出现安全和健康问题,势必对目前流行和倡导的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态势产生重大影响和改变。笔者在想,酒店业非常流行的市场和产业细分的原则也许会运用和借鉴到各行各业。市场细分会是目标市场选择和市场定位的基础与前提。根据顾客特点及其需求的差异性,将一个整体市场划分为若干个具有类似需求特点的顾客群体的活动过程。经过市场细分后,成为每一个具有相似需求特点的顾客群体的活动过程,意义在于有利于企业发展最佳的市场机会,有利于按目标市场的需要改良现有产品和开发新产品,有利于企业更加集中使用资源,有利于对不同的客户群体分别对待。

或许,未来的大型展会的性质会向两极分化。一部分成为更加奢侈的场地大、但观众却很少的专场,另一部分则更像超市或自由市场。多数大型展会会被越来越多更为专业化、品牌化细分的小型展会替代。这类展会将以更为先进的技术和信息化的手段向外扩展或延溢,把现场的商业行为和氛围展给参观者。

前些日子,笔者写了一篇关于6G时代展览形式的畅想文章,对未来的展会进行了一些遐想和描述。此次疫情在全球范围的传播,会让企业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这个问题上有许多新的思考、启发和新举措。当生存环境极度变化和人类的生命健康受到极大威胁的时候,与此相应的社会活动就必然受到影响和改变。如果强行地反其道而行之,带来的后果不言而喻,甚至不堪设想。

探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也许就是制订一种全新的贸易交流的新规则、经济行为的新模式、商品展示的新体验。这当然也会使行业内辛苦培育了多年的品牌展会发生改变。

(作者系北京优逸国际展览有限公司总经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