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信息化赋能助力垃圾分类提速
来源:联运知慧 更新时间:2020-07-06

上海垃圾分类一周年:信息化赋能助力垃圾分类提速

 7月1日,《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实施迎来一周年,垃圾分类已从新时尚变为家喻户晓、人人践行的好习惯。
信息化为垃圾分类提速。作为先行城市,上海大力探索“科技+管理”长效机制,采取建立可追溯信息化系统、在垃圾投放点加装智能设备等方式,推动1.3万余个居住区(村)的生活垃圾分类达标率由15%提高到90%。

近年来,在国家级、部级、省级的政策中,都提出了针对垃圾分类信息化平台和智能硬件产品的建设要求。

围绕政府相关政策要求,浙江联运环境运用“大数据、物联网、互联网+”的思维,自主研发、设计,建立了垃圾分类监管云平台、垃圾分类数据大脑等信息化平台,对垃圾分类的投放、收集、运输和处置的全过程进行数据化、可视化监管。

同时,利用数据中台支撑前端不同的业务模块,服务于政府、企业与社会,最终达到减量化、无害化及资源化目标。

一、上海:分类追踪溯源 平台可视化监管

在上海瑞阳苑小区,为实现垃圾分类源头追踪溯源及后端可视化监管,采用了联运环境智能可回收物箱、智能两分类垃圾箱、智能积分兑换机等智能硬件产品。智能设备带有视频监管、信息采集、投放溯源、语音播报、数据分析及智能称重等功能,运用智能化手段引导居民在源头规范分类行为,有效帮助小区破解了误时投放点管理及垃圾分类追踪溯源问题。
同时,所有智能设备接入了联运环境自主研发的垃圾分类全过程信息化监管平台,实现对分类全过程可视化监管及精细化管理。

二、余杭:垃圾分类实现智能高效监管

在杭州余杭,区城管局利用大数据分析为高效监管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为了更好满足垃圾分类智能化需求,在联运环境的技术支持下,余杭城管的数据城管系统与智慧环卫、智慧城管云平台一体化运作,重点运用人脸识别、自动定位、智能分类设备称重、满溢报警等核心技术,结合大数据分析、云计算、图像识别技术实现垃圾的有源可溯、为垃圾分类及环卫管理决策提供监管及相应的依据,成为余杭区城市大脑智慧城管模块的主要部分。
三、长兴:垃圾分类全链条科学管理

在湖州长兴,为进一步提升垃圾分类水平,切实发挥大数据分析和科技智能在垃圾分类领域的支撑作用,长兴县建立垃圾分类智慧监管平台,通过前端投放、中端收运、末端处置、检查考核等模块,实现对全县16个乡镇街道的258个小区、17座中转站、53辆收运车辆、6个末端处置厂的垃圾分类全链条科学管理。

在大屏前,只要点点鼠标,大到全县垃圾处置量、收运车辆运行情况、垃圾分类准确率等数据信息,小到每户每家垃圾分类投放情况,投放的种类、时间和地点,都精确地显示在大屏上。
四、昆山:垃圾分类实现“智治模式”

在苏州昆山,为高质量、高标准推进垃圾分类智能化建设,昆山市建立了集视频在线监控、智能称重监控、数据综合研判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智能管理平台,形成垃圾分类智能化管理的昆山“智治模式”。平台借助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手段,实现对生活垃圾分类各个环节的全程动态智能管理。

在智能管理平台,可以实时查看全市垃圾分类各项数据信息、绩效排名、收运报警、保洁评价及小区评价等指标信息,大幅提升了昆山市垃圾分类作业质量,降低了政府监管、考核成本,促进了垃圾分类处理的智能化水平。


随着互联网、物联网与人工智能的发展,以信息化的管理方式进行垃圾分类成为时代进步的表征之一。

在推进垃圾分类过程中,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的信息化平台建设,联运都有不同程度的参与,在全国已有几百个信息化平台建设案例。

联运环境依托数据化手段,通过源头分类溯源、监控分类全过程及监督分类结果实现全链条信息化赋能,不仅满足了不同政府主管单位的需求维度,还有效提高了垃圾分类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