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望下一个40年:“以人为本”的全场景智慧深圳
来源:中国电子政务网 更新时间:2020-07-29

 

2019年底,德勤在《超级智能城市2.0》中对“智慧城市”的理念提出了新的定义:强调智慧城市的发展将更以人为本,以“为民、便民、惠民”为导向,涉及智慧政务、智慧交通、智慧医疗等多个领域。

这个定义,将智慧城市拉回到以人为本的本质。事实上,在智慧城市的建设中,以人为本是最根本的思路,却也是最难以实现的方向。人作为城市当中的最小因子,遍布于城市的各个角落,“人”这个因素本身就代表了城市中一切复杂的场景。

真正的智慧必然来源于5G、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融汇之后产生的智慧应用:当交通的智慧,政务的智慧,医院的智慧,教育的智慧……这些智慧的汇集,最终才是城市的智慧。

这就是一种“全场景智慧“的理念。
2020年,正值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在今天举行的“深圳·进而有为 华为云与计算城市峰会2020”上,华为公司高级副总裁,云与计算BG总裁侯金龙表示,“深圳特区40年取得了无数令世人瞩目的成就,从一个小渔村发展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世界名城,华为与众多合作伙伴,共同赋予了深圳这座城市以智慧,我们也将共创世界一流‘全场景智慧深圳’。”

智慧深圳,是如何诠释以人为本的全场景智慧?

以人为本,是一种全局性的智慧

我们知道,在很多一线城市都存在“大城市病”,快节奏、紧迫感、危机感,以及医疗和教育资源的不均衡,这些因素是让人们逃离大城市的原因,那么“以人为本”的意义,就是重构数字化的体验,弱化甚至消除这些感受,让每一个人都能共享城市的“智慧”。

深圳的城市建设,聚焦关怀人、解决人的问题,紧紧围绕着人的所求所需来认真地研究城市的治理。早在2013年,深圳就提出了一些想法,对电子政务进行改革,把对老百姓的服务优化配置到市区里面去。去年深圳也上线了一批很有特色的智慧应用,比如把14个部门改成1个窗口就可办理好;“深圳90”,即建设项目从立项到施工许可办理完成,总审批时间不超过90天;秒批,提倡300项不见面审批等等。
正是通过这些智慧应用,深圳才做到了智慧“以人为本”。

人是城市的主体,城市是人活动的场所。过去城市发展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未来提升人民幸福感将是城市未来发展的核心动力,所以从数字化迈向全面智慧化,将是城市发展的必然趋势。

真正的智慧城市,必须要做到全场景智慧,才能实现以人为本,这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为什么这么说呢?

因为上一个时代的智慧城市建设,被切割成一系列项目,他们之间各自独立,即便是技术水平再高,也解决不了数据的共享,在打破了信息孤岛之后,建立了更多的智慧孤岛,这其实是一种单点智慧的错误,集中解决某一个场景的智慧,而忽略了全局的智慧。

那么全场景的智慧,则是将底层数据拉通,进而做到将城市中的诸多行业进行拉通,最终实现的智慧应用的拉通。这也是在智慧深圳的建设过程中,侯金龙提出“以人为本,从数字化迈向全面智慧化,是城市发展的必然趋势”。
“全场景智慧深圳”将包括城市治理,公共服务以及产业发展各个方面,智能将无所不及,为城市发展提供加速度。

首先,城市治理将从被动响应走向主动感知与预测,保护环境,提升效能:其次,公共服务将从单一服务模式走向差异化服务模式,从固定地点服务走向随时随地的服务,真正实现以人为中心;第三,企业借助智能手段,将极大提升生产效率,实现产业的智能升级。简单说,全场景智慧深圳将由智能感知,联接,计算的基础网络,智慧化的城市运行中心以及庞大的智慧生态共同组成,支撑未来城市智慧的无处不在。

全场景对城市发展意义深远

在深圳机场,刷脸安检、预约安检、全流程自助安检,简便的流程,颠覆了人们对传统乘机安检的印象。由于深圳机场国内登机口自助设备覆盖率已达100%,并全部实现了刷脸登机,平均每位旅客只需1-2秒即可快速准确完成验证通行,“一张脸走遍机场”在深圳机场已成为现实。
华为公司副总裁、华为云与计算中国区总裁史耀宏通过这样一个小小的故事,表达了处智慧深圳正从每处细节的点点滴滴,来实现全场景的智慧。从智慧深圳的全场景,我们也可以做一些分析和总结。

其一,城市治理的化被动为主动,为新兴技术与行业需求的结合提供了丰厚的土壤。

其二,公共服务的差异化模式,让服务型政府的建设提速。服务本身也是“以人为本”的重要切入点。

其三,智慧城市是5G、云和AI等新兴技术融合的重要试验田,以AI技术为例,如何让AI普惠,使得人人能够用得起,用得好,用得放心是城市智慧化发展的关键。同时,全场景本身也意味着大量不同的技术、产品和解决方案的落地。5G,云,AI等新技术融合发展,才会产生技术聚变,加速传统产业的商业裂变。

其四,智慧城市本身也是一个庞大的生态体系。需要有一个强有力的生态推动者,以融合的技术体系为基础,完整的智慧城市建设理念为依托,起到生态的健康发展,和迅速落地的作用。而华为已经证明了自己恰是这样一个合适的伙伴。

立足深圳,全场景智慧城市的高度与宽度

华为诞生于深圳,并成长于深圳,从一家小企业成长为今天世界领先的科技公司,华为的发展就是深圳发展的缩影。

深圳创新的土壤,给予了华为快速成长的基础,同时华为从深圳为起点走向全球领先,基于全球智慧城市部署的经验,又可以反哺于深圳的智慧城市建设。全场景的智慧城市理念,就源于华为对深圳城市细节的深入研究。
如”全场景智慧深圳”的关键要素:1个中心,4个发展,本身也可以成为其他智慧城市建设的参考要点。

华为认为,基础创新的深度将决定“全场景智慧深圳”的高度。华为每年200亿美金的科研投入,其中20%-30%用于基础研究,只有加大对于基础领域研究与创新的重视与投入,才能构建城市产业发展的强大动力。侯金龙也表示,新基建无疑将极大推动社会迈向全场景智慧,而新基建的核心是“基”,基的核心是联接+计算 ,这就是华为所说的智慧时代的黑土地。

而产业生态协同将决定“全场景智慧深圳”的宽度。如史耀宏所说,“发展产业生态,构建政府,企业,个人各方力量协同共创,发展智慧产业,推动政企的智能升级,繁荣智慧生态将是全场景智慧城市建设的关键。”华为在去年推出了沃土计划2.0 ,未来五年计划投入15亿美金,发展产业生态,围绕智慧城市这个中心点,将会为进一步激发产业生态的创新能力。
在深圳,华为也发布了“云泽计划 深圳行动”,全力支持中小企业创新发展,涵盖平台赋能转型计划、创新赋能升级计划、普惠服务易云计划、产业生态发展计划、应用人才养计划。

不久前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的“两新一重”:加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新型城镇化建设。智慧城市的内容是新基建中的数字经济;新基建的意义,需要在智慧城市中诠释。那么,全场景的智慧城市建设,可以做到为新基建赋能,让城市中的所有行业协同发展,没有短板。

客观地说,深圳的发展模式之所以令人赞叹,与过去40年坚持创新的理念不无关系。积极拥抱变化,拥抱新兴技术,拥抱智慧是深圳对智慧城市建设的态度,而全场景的新型智慧城市,则是深圳与华为共同树立的样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