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政务变“三难”为“三通”
来源:光明网 更新时间:2020-07-29

 数字政府建设跑出“加速度”

为提升中国各地网上政务服务能力和水平,由国务院办公厅电子政务办公室委托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电子政务研究中心评估并编制的《省级政府和重点城市网上政务服务能力(政务服务“好差评”)调查评估报告(2020)》近日发布。报告显示,2019年11月上线试运行的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注册用户已达3.39亿,这意味着在全国9.04亿网民中,平均每3个网民就有1个是全国一体化平台用户。报告同时指出,目前网上政务服务还面临着区域间发展不平衡、法律规范尚需完善、业务协同能力有待提升等问题。

面向14亿多人口和1亿多市场主体用户,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需要更好地优化完善、服务社会。在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汪玉凯看来,经过多年建设,整体看中国电子政务发展还是比较快的,今后重点是将互联互通难、数据共享难、业务协同难这“三难”变为网络通、数据通、业务通的“三通”。只有解决了这些体制机制方面的障碍,跨层级、跨部门、跨地区的全国一体化政务平台才能真正派上用场,发挥更大的作用。

刘松表示,有了智能端和公共云,将数字化治理表现优异的先进地区治理经验应用到中西部地区,技术门槛已经越来越低,主要还是推动理念、组织方式和运营思路的提升。未来,打造数字政府,要借助平台化和智联网等,让政府部门、企业、个人都参与进来,使政务服务和社会治理融为一体,形成多方共治的良好生态。
从年初健康码助力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到如今安全码帮助防汛救灾,还有平日里不打烊的线上办事等,中国各地结合实际,探索出许多独具特色、深受欢迎的好做法。北京“优化营商环境”、上海“一网通办”、江苏“不见面审批”、浙江“数字政府改革”、安徽“皖事通办”等创新经验已成为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建设的生动实践,中国政务服务平台品牌的知晓度、辨识度、美誉度全面提升。

“一网通办”入选联合国案例

建设数字政府,是推进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早在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互联网+政务服务”的概念。近年来,各地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通过推进电子政务发展来优化发展环境,让企业和群众办事像“网购”一样方便。

例如,上海首创的“一网通办”已成为颇具中国特色的词汇。联合国近日对全球190多个国家的电子政务发展进程进行调查,其中重点介绍了上海“一网通办”的经验做法。在联合国全球城市电子政务评估排名中,上海位列前十。

不仅在上海,在各地,“粤省事”“北京通”“浙里办”等线上政务应用和程序纷纷推出,许多地方加速建设城市智慧大脑。此外,给中小企业的复工复产服务通道、给广大居民的电子消费券等新型政务形式,让老百姓获得感满满,数字政府建设迈上新台阶。

阿里巴巴集团副总裁刘松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近年来,各地政府和大的平台公司合作,将数字消费服务的整体经验平移到电子政务上,使较为完善的商业基础设施在社会服务方面发挥重大作用,给企业经营、市民办事、城市治理都带来好处。“可以说,在全世界范围内,中国的‘互联网+’政务服务的用户体验和覆盖广度、迭代速度等都领先。”
电子政务变“三难”为“三通”

为提升中国各地网上政务服务能力和水平,由国务院办公厅电子政务办公室委托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电子政务研究中心评估并编制的《省级政府和重点城市网上政务服务能力(政务服务“好差评”)调查评估报告(2020)》近日发布。报告显示,2019年11月上线试运行的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注册用户已达3.39亿,这意味着在全国9.04亿网民中,平均每3个网民就有1个是全国一体化平台用户。报告同时指出,目前网上政务服务还面临着区域间发展不平衡、法律规范尚需完善、业务协同能力有待提升等问题。

面向14亿多人口和1亿多市场主体用户,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需要更好地优化完善、服务社会。在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汪玉凯看来,经过多年建设,整体看中国电子政务发展还是比较快的,今后重点是将互联互通难、数据共享难、业务协同难这“三难”变为网络通、数据通、业务通的“三通”。只有解决了这些体制机制方面的障碍,跨层级、跨部门、跨地区的全国一体化政务平台才能真正派上用场,发挥更大的作用。

刘松表示,有了智能端和公共云,将数字化治理表现优异的先进地区治理经验应用到中西部地区,技术门槛已经越来越低,主要还是推动理念、组织方式和运营思路的提升。未来,打造数字政府,要借助平台化和智联网等,让政府部门、企业、个人都参与进来,使政务服务和社会治理融为一体,形成多方共治的良好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