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政务岂能效仿商业门户?
来源:天极网 更新时间:2012-04-13

2006年1月1日,Alexa网站排名惊现一皮黑马,在24小时内,从1720名起跨越900多个位次,升至第744名。然而与以往不同的是,它不是传统的商业网站,而是一个电子政务网站,而且是中国目前规模最大,级别最高,内容最为丰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门户网站(www.gov.cn)。

起名为门户,是跟传统商业门户学舌,然而电子政务的行政服务特性要求其具备非赢利性和公共性属性,也就必然要求限制其传统商业门户发展思路,电子政务门户起源于传统商业门户构架可以理解,但更重要的是需要自我创新,而不能一味盲目效仿。

商业门户,以流量起家,靠点击率和排名忽悠吃饭,然电子政务门户却不能靠这些为荣,它靠的是切实的为民服务,而且是不搀杂任何商业因素的便民服务。

综观国内外电子政务实践,其发展路程基本可以归纳为四个阶段,即起步阶段、单向沟通阶段、双向互动阶段、网上办事阶段,从1997年的青岛点击查看青岛及更多城市天气预报人民政府网的开通、金字工程,再到政府上网年,全国各地的各级政府,各职能部门没有少建网站,名义上是电子政务,实质上是花费巨额代价造就了一个个的“死网站”和“信息孤岛”。从阶段属性上看,最多处于单向沟通的初级阶段。

门户,本是进入之门径,然而国内的商业门户在信息匮乏和网民信息饥饿的渴求下,变异成为CP,成为无所不包的内容咨讯提供站点,如新浪、搜狐、网易等。而今中国政府网的模式正是处于单向信息发布与提供上,既没有论坛,也没有留言板,还是一个信息集权编辑模式,不能与网民之间形成很好的互动。2005年最热的网络概念就是WEB2.0,虽然对于它的理解还处于“公婆相争”阶段,但互动性、个性化是公认的特征,因此中国政府网需要跟随时代,尽快“染指”WEB2.0理念和技术应用。

电子政务的终极目的是提高行政效率,降低管理者与公民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程度,使公民切身感受到“运筹帷幄,鼠标一点,天下大事皆知,自主参与其中”所带来的快感。成熟的电子政务要达到管理者与公民之间的协同服务状态并非易事,需要管理者与公民的素质双向提高,需要相关法规和技术的跟近,如今国内的网民数量虽然达到了1.03亿,居世界第二,但相比人口总数量,网络普及化和数字鸿沟的差距令人感叹。

新年新气象,中国电子政务门户起航,但最终能否乘长风,破万里浪,能否以门户之名行电子政务之实,能否创新出具有中国特色的电子政务新模式还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