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治理让政府服务更“智慧”
来源:人民邮电报 更新时间:2020-08-26

 

平均每辆车等待时间约90分钟,最长等候时间约4个半小时,高峰时段有408辆车滞留外围……这是之前浙大一院和浙大二院周边路段的拥堵情况,不过这样的问题随着杭州近期建成“城市大脑”系统得以解决。自6月20日起,浙大一院、浙大二院周边现有排队入院通道已逐步取消,恢复道路全部通行功能。这一重大改变,基于杭州“城市大脑”上城平台·浙一浙二街区治理场景应用建设。

如今,信息技术加速迭代,催生了数字世界,并与物理世界平行而生。面对这样的世界,如何用“数字”实现社会的综合治理,如何用“数字”服务百姓民生,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为此,我国提出“数字中国”战略,“数字中国”将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数字化手段加以落实,实现物理世界人、事、物的信息数字化、智能化,用更科学、高效的治理手段和路径形成创新社会治理、保障和改善民生、提升整个社会的运行效率的竞争力。

数字治理助力政府高效服务

随着技术的不断更迭和创新应用,数字治理大幅提升了政府决策科学化水平。北京、浙江、广东、贵州等地通过探索运用大数据资源、技术和平台,转变政府运作模式和管理模式,构建“数据说话、数据决策”的新型政府。同时,数字治理优化了政府民生服务方式。浙江的“最多跑一次”、广东的“粤省事”、江苏的“不见面审批”等都让老百姓切实体会到数字化带来的便捷与高效。

如前文所述,杭州建设的“城市大脑”已成为杭州实现城市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支撑。以杭州公安系统为例,2019年打造的“城市大脑警务操作系统”,就是赋能城市数字治理的重要载体。在疫情防控中,从搭建指挥中枢到建设应用场景,从提供数据支撑到高效研判保障,聚焦“数得清、控得住”,利用系统实时动态掌握疫情防控关键点、社会风险突出点和复工复产关注点等情况,为政府精准决策提供科学参考。

杭州市公安局科技信息化局副局长吴江宏表示,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杭州“城市大脑”建设从“治堵”到“治城”,从“单一场景的推广”到“综合区的实践”,其所涵盖的领域不再局限于各职能部门推出的应用场景,而是依托已接入覆盖全市的共148个“数字驾驶舱”,为党委政府科学决策提供更加实时、精准、全面的数据支撑,并实现机构内部、部门间和区域之间协同对接,为市民提供无缝隙公共服务。

同样走在数字经济前沿的广东深圳,近年来,加快推进数字政府体制机制改革,深圳成立市区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涌现出“秒批”“无感申办”“一件事一次办”等智慧政务新模式,既方便了企业和市民办事,优化了营商环境,又促进了政府职能转变。

深圳市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副巡视员陈朝祥表示,为帮助企业解决复工复产中的实际困难,我们仅用5天时间就推出了“深i企—精准服务企业”平台,其中包括“企业诉求响应”“惠企事项政策精准推送”“惠企事项一站式办理”等功能模块,实现了企业诉求“一键提”、政府部门“速反馈”、扶持政策“一站汇”、精准服务“更匹配”。

数字治理转型还需多方合力

政府数字化转型工作是一项跨部门、跨层级、跨区域的系统工程,具有涉及面广、业务关联性强、投资成本高、技术密集等特征,全由政府“自建自管”的做法不切实际,将面临资金、技术、人才、安全等方面能力不足的诸多挑战,并容易陷入投资分散低效、建设粗放无序的困局。这就需要政府摆脱部门利益,释放更多的政策红利,多和企业、社会团体交流合作,逐步形成统一高效的政府部门整体化协同效应,有序有力有效推动数字政府建设。

政企合作已成为一种普遍的数字政府建设模式。各地积极探索政府作用与市场作用结合,在项目规划、方案设计、基础设施建设、业务应用开发等方面的作用日益凸显,各地政府部门在选择政企合作运作模式和管理手段时,基于自身实际,探索形成了多种实现方式。如广东数字政府改革构建了“管运分离”的建设管理新体制,数字广东网络建设有限公司作为建设主体,负责需求对接、系统迁移、数据融合、建设维护以及标准制定等。

政民互动也是一个有效的渠道,它是指数字政府作为一个开放的平台,与民众进行直接的互动和沟通,政府行政运行从条块分割、封闭迈向开放、协同、合作,该过程有助于保障社会公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与监督权,也便于政府倾听民意了解民生,改进政府与公众的互动关系,提高政府的公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