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南昌人跟上城市变化的步伐 让外地人感受南昌的城市亲和力
“南昌的变化太快了,有些地方不要说是外地人,就连我们这些的士司机也不认识。”一名“的哥”用“日新月异”这个词来形容南昌的变化。记者从市地名办了解到,仅去年,南昌就新增160多条道路。正因为如此,在市区的一些主要入口,如南昌大桥、迎宾大道等地,都出现了以带路为生的职业带路人。而如果公共地名服务不能及时跟上,还会给市民的通邮及报警求助等方面带来影响。据悉,我市已于去年启动公共地名服务工程,进一步规范城市地名、门牌号码,通过建立和设置地名网站、问路电话电话、电子地图、地名触摸屏,开展地名信息化服务,使市民及外地来昌者能快捷、准确地获得地名信息。
南昌人不认识南昌路
很多南昌人恐怕对广场北路并不了解,却知道展览路的具体位置。实际上,广场北路就是更名后的展览路。这只是市中心新更名的道路之一,而对于新区的一些道路,不少南昌人就更加陌生了。记者在象山北路随机采访了几名的士司机,一名“的哥”深有感触地说,对于城市的新道路,他也有许多不清楚的,特别是昌东、昌北及红角洲高校园区。有时,他知道大概的位置,但也得边开车边问路。“南昌的变化日新月异,有些地方我们开车的都不认识,更何况外地人。”这名“的哥”说。
事实上,市地名办问路电话每天“接待”的咨询者中有不少是南昌人。据市地名办工作人员龚敏春说,这些年,南昌发展十分迅速,城区不断扩大,每年都在新增道路。仅去年,由市地名办正式命名的新道路就有160多条,平均两天就新增一条路,也难怪南昌人不认识南昌的路。
看不懂的门牌号
除此之外,市中心一些道路的门牌号码也有些让人找不着北。叠山路东湖区政府斜对面的一排店面安装了按国家标准设置的新门牌,均按单数依次排列。但记者沿着这排店面由东往西步行时发现,有些门牌号码怎么也找不到。在叠山路149号与161号之间,记者始终找不到部分门牌号码,附近的居民也说不清楚这些门牌号码“失踪”的原因。此外,记者注意到,这儿还有少数新老门牌号码并存,如叠山路145号有新的门牌,而其隔壁店面上方挂着一块旧的门牌,同样是叠山路145号。
在阳明路,记者发现了同样的现象。南昌十中的门牌是阳明路313号,下一个门牌就跳到了317号,再往前走,不是找不到门牌,就是只有一些锈迹斑斑的老门牌,中间的号码无从查找。而在一些小街巷里,找不到门牌号码的情况也同样存在。
对于新老门牌号并存的情况,叠山路一家店面的老板解释说,换新的门牌号码得自己掏钱,而他们是租来的店面,说不定哪天就换了地方,所以就没装新门牌。
滋生职业带路人
南昌城市发展速度之快,使得许多外地司机只能通过问路来找到自己的目的地,一些所谓的职业带路人也就因此出现。记者近日在进入市区的一些主要路段看到,南昌的职业带路人确实不少。
在昌九、昌樟高速公路靠近南昌大桥北侧的聚集了十余名职业带路人,他们拿着“带路”的纸牌,在路边或坐或站或骑在摩托车上等候着问路者的到来。记者在采访时注意到,只要有外地货车下高速公路,这些职业带路人便会趁车子速度放慢时上前询问司机是否需要带路服务。
职业带路人李师傅告诉记者,他们都是住在附近的人,在此带路已有多年,带路的价钱从几元到十几元不等。以前,外地人拿着地图找地方八九不离十,但现在由于南昌城市建设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再加上禁行道、单行道越来越多,不要说初次来昌的外地司机,就是不常走的本地司机也会走错路。外地司机不了解“行情”,就常常会被交警罚款,还不如请个人带路划算一些。
记者了解到,除了南昌大桥两侧,迎宾大道岱山段、赣江大桥扬子洲附近均有职业带路人。
影响邮递及报警
地名的变化、门牌号码的混乱给市民带来了诸多不便。
在叠山路,一位邮递员告诉记者,门牌号混乱确实给自己的投递工作带来了不少困难。有一次,他送一封挂号信,找不到上面所写的门牌号码,附近的居民也不知道这个门牌地址在哪儿,找了一天才将信送到主人手中。这位邮递员还表示,加上新老门牌号并存等原因,他们每个月都会有一些邮件无法送到收信人的手中。
市公安局一名110民警对此也深有体会。接到报警或求助后,110民警必须在第一时间到达出警地点,但有时按照报警人提供的门牌号却难以找到出警地点。因此,民警往往只能通过与报警人不断进行电话联系,让报警人指出一个明显的标志性建筑,或者约定在某个路口迎接,才能找到出事地点。如果碰上门牌号混乱而报警人身边又没有电话的情况,可就真不知怎么办了。除此之外,第二代居民身份证是依据居民实际居住地的门牌办理的,门牌号码不准确也会影响到市民办理第二代身份证。
南昌启动公共地名服务工程 记者昨日从市地名办了解到,早在2004年,南昌就开始对门楼牌进行整顿、编制和更新,市公安局还与市房管局联合下发了通知,新建楼盘必须核定楼牌编号、挂国标统一的楼牌。目前,南昌市城区主干道、景观路的门牌已全部更新,但全市的更新率只有70%,小街小巷的门牌更新率则更低。
据介绍,街、路、巷牌的制作设置经费,必须由所在地政府予以保障;楼、门牌制作设置经费,本着“谁受益、谁出钱”的原则,由公安部门向使用单位单位和个人收取。当部分单位或居民不愿出钱更新门牌时,有关部门也不能强制执行,只能以说服、引导为主。同时,对经劝导后仍不愿安装的居民或单位,可仍然保留空缺的门牌号码,以保持路段上门牌号的顺序,并方便市民查找。
去年11月,我市已全面启动公共地名服务工程,以彻底解决南昌门牌号混乱的问题。
据了解,公共地名服务工程包括地名规范、地名标志、地名规划、数字地名等四个方面的内容。地名规范是指在保持地名相对稳定的前提下,对含有生僻字、异体字、自造字的地名;一地多名、重地重音的地名;俗字、俗音等不规范地名进行标准化标准化处理,为社会提供更规范的地名信息。地名标志包括路牌、楼牌、门牌和室牌的设置及完善。这两项工作已基本完成。地名规划的主要任务是在城市规划的同时,地名规划同步跟进,也就是说在新区的建设过程中就要对新增道路进行命名。
市地名办工作人员龚敏春告诉记者,他们正在进行数字地名工作,建立地名基础数据库,将南昌的地名输入电脑。以国家、省、市、县四级地名数据库为依托,借助电信、网络等媒介,以建立和设置地名网站、问路电话、电子地图、地名触摸屏等方式,开展地名信息化服务。这项工作完成后,市民能快捷、准确地获得地名信息。龚敏春说:“举个简单的例子,一个外地人来到南昌,如果要找某个地方,可以通过拨打问路电话、发短信及使用地名触摸屏等多种途径迅速找到目标,并且可以得到行走路线、公交线路等服务,在南昌问路将不再困难。”据了解,设在地名办的免费问路电话3883599现在每天都会接到十多个问路电话,在广场、火车站、汽车站、机场等地的南昌地图上均有公布。今后,南昌还将会有全国统一的问路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