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今年以来,突如其来的疫情强化了人们对城市治理的重视。在5G、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一轮技术革命来临的当下,如何通过数字化的手段,勾勒出追逐美好生活需求的图景,成了留给每一座城市的思考题。
“让城市更聪明一点,更智慧一点!”早在2010年,宁波便在国内率先提出并系统部署智慧城市建设。如今的宁波不仅在城市大数据、数字经济和智能应用等方面取得佳绩,还在政府运行、社会治理、公共服务、港航物流等领域,为全国的智慧城市建设贡献了“宁波经验”。
为城市打下大数据的“基石”
在打造智慧城市建设的“地基”方面,宁波一直是勇立潮头的先行者。它在2019年便实现了城乡光纤网络全覆盖,还是全国首批四个5G试验网建设城市之一,已实现中心城区5G网络覆盖。有了这些“信息高速”,市民的生活、产业的发展都能驶上“快车道”。
不仅如此,宁波还通过城市大数据,用“政务云”“行业云”“民生云”打破信息孤岛,为政府的数字化转型、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一组数据亮出了数据“上云”的成果——
2019年,宁波市政务云平台已经实现服务统一建设、提供和管理,累计归集49个部门的702类信息资源,总计36亿条数据,并有2700万条数据向社会公众开放;“信用云”平台已经归集了超过4.9亿条信用信息数据,为1000万人建立公共信用档案;而旨在用“云计算”提供管理服务的中小企业云制造平台,已成功覆盖并赋能5000余家企业。
用智慧装点市民美好生活
一座城市的温度,终究要体现在每一位居民的安居乐业之中。宁波的智慧城市建设,专门在民生领域构建联动协同的治理体系,着力破解“就医难、就学难、出行难”的问题。
首先,宁波建立了覆盖城乡的社会治理系统,实现城市管理的“一张网”精密智控:超过400万个物联网传感器让城市“耳聪目明”,覆盖网格756.5平方公里的统一平台让动态“一屏可视”,甚至创新非接触式执法的模式,为城市安全搭建“保护伞”。
交通堵塞问题,是每一座大型城市常见的“城市病”。但据高德地图发布的2019年度中国主要城市“交通健康指数”榜,宁波交通健康指数为66.5%,高居同类城市第二。鲜为人知的是,这背后少不了智慧交通的助攻——
从2014年起,宁波市交通局就已开始谋划智慧交通大数据平台建设,用“交通大脑”分析路口流量的变化,从而给出设置潮汐车道、可变车道的对策,并发布交通拥堵指数实时预警。同时,宁波还从澳大利亚引进SCATS交通信号控制系统,近一年来共诊断、调优不合理信号方案5000多批次,其中就包括机场路、麦德龙、江夏桥东等“老大难”路段。
疫情期间,带着一张绿色的“甬行码”便能在公共场所畅行无阻,身体不适时只需动动手指便能在“健康宁波”预约专家门诊。一旦出门遇上违章停车挡住去路,打开“阿拉警察”APP就能一键拖车……这些甬城居民司空见惯的生活场景,正是宁波用智慧“升级”公共服务的绝佳注脚。
数字化为产业 插上腾飞的翅膀
作为一座“港通天下”的制造业大市,宁波智慧城市建设的一大特色和亮点,是智慧应用与智慧产业的联动发展。这既说明传统的产业亟需插上智慧的翅膀,又意味着培育新兴产业正不断被提上议事日程。
宁波舟山港是世界货物吞吐量第一大港,而港航物流这一看似传统的万亿级产业,正在5G的加持下“乘风破浪”。去年,全国首个5G轮胎式龙门吊远控应用落地梅山港区,接下来还将覆盖“5G+”集卡无人驾驶、智能理货、辅助靠泊、作业综合调度等应用场景。
当智慧港口为物流效率带来质变,以跨境电商为代表的数字贸易,成为宁波外贸增长的重要引擎。今年上半年,宁波跨境电商进出口额达到725亿元,在疫情下跑出逆势增长10.2%的加速度。乐歌股份、豪雅集团等龙头企业,还在依托已有的渠道和资源,带动产业链上下游的更多宁波企业抱团出海。
值得一提的是,宁波在数字经济“一号工程”的指引下,还在不断让数字化、智能化为产业赋能。2019年,全市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676亿元,占GDP比重为5.64%,综合发展指数位居浙江第二名,为全市的高质量发展作出了贡献。
今年,宁波还在积极引入高能级平台,为智慧城市建设添砖加瓦。5月,宁波市政府与阿里巴巴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明确指出要在城市经济运行、公共服务、社会治理等数字化智慧应用领域开展全方位合作。(记者 严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