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绍兴升级“枫桥经验”智慧 巧解基层治理“方程式”
绍兴8月31日电 从传统基层组织的“行政依赖”到社会共治的“大合唱”;从“人海战术”的捉襟见肘到植入“智慧基因”的精准无缝……新时代“枫桥经验”,正为浙江绍兴构建起多元共治、依法治理、服务导向、技术引领的全新格局。
20世纪60年代初,绍兴市诸暨枫桥的干部群众创造了“发动和依靠群众,坚持矛盾不上交,就地解决,实现捕人少、治安好”的“枫桥经验”。如今,这一沉淀了半个多世纪的朴素智慧,亦催生出新的制度供给。
绍兴市委书记马卫光表示,近年来,绍兴从坚持党建引领、坚持依靠人民、坚持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坚持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四化并举”、坚持共建共享五个方面探索完善“枫桥经验”。
“多元共治”巧解“千家结”
走进诸暨市枫桥镇枫源村,青山绿水环抱,屋舍俨然。55年前,从这片土壤中诞生了“枫桥经验”,如今,这里亦催生出基层治理的“新智慧”。
操着一口乡音,枫源村村委会主任骆根土告诉记者:“枫源村由三个自然村合并而成,合并之初各类社会矛盾交织叠加,村干部们都很迷茫。后来,村里成立了综合治理办公室,创新网格化社会治理,并在深化‘三上三下’议事规则、完善村规民约等方面做文章,将‘枫桥经验’进行创新和升级。”
图为东浦街道综合信息指挥室 李佳赟摄
此外,为了使基层治理变得更为精细、专业,枫源村还建立了“5+X”社会组织架构。“‘5’是乡贤参事议事类、乡风文明类、邻里纠纷调解类等五大类社会组织,‘X’则是指各类个性化团体。”骆根土表示,随着类型化、专业化纠纷日益增多,要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形成矛盾调解的“品牌效应”。
枫源村乡风文明理事会便是村中的“品牌”社会组织,该负责人骆汝霖表示,理事会由各自然村各房头有一定威信的人、红白喜事中各项业务负责人及村干部等组成。“平时我们主要引导、约束村民在婚丧嫁娶等活动中破除陈规陋习和封建迷信行为,如今,‘人情风’遏制了很多。”
图为枫源村乡风文明理事会
骆根土表示,新时代的“枫桥经验”需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而通过引导社会组织项目化、常态化,可满足村民日益多元的需求,最终实现政府治理、社会调节、居民自治的良性互动。
除了凝聚“草根力量”参与到社会治理之中,绍兴还积极发动乡贤、乡警等力量,构架纠纷调解“立交桥”,打开了一个又一个缠绕难解的“锁扣”。
近年来,绍兴市公安局上虞区分局就探索实践了“乡警回归”基层社会治理模式,通过建立“乡警”每月至少回一次村、联系一次村干部、沟通一次驻村民警的“三个一”日常管理机制,破解基层警务“事多人少”难题。
绍兴市公安局上虞区分局丰惠派出所教导员厉兴荣表示,基层矛盾琐碎复杂、盘根错节,但农村警力又较为紧张。“乡警回归”后,可利用他们“人熟、地熟、情况熟”的特点,尽可能把矛盾化解在源头。
“因为我不是镇上本地人,处理矛盾时,不熟的村民容易‘不买账’。但‘乡警’能够发挥‘娘家人’优势,巧解矛盾于无形。”丰惠镇西湖村驻村民警莫毅挺表示,比如,“乡警”阮海兵就曾与家族长出面一同化解一起家庭内部纠纷,使矛盾纠纷调处的时间、质量有了明显提升。
引入社会组织“活水”、打造“娘家式”警务机制、成立各类社区“老娘舅调解室”、发挥联合调解中心“专家库”效应……绍兴正用“多元共治”这把基层治理的“钥匙”,激活社会参与的“细胞”,打造新时代“枫桥经验”。
智慧治理激活“神经末梢”
随着“互联网+”时代到来,除了要发挥社会多元共治的“发达四肢”,还要为基层社会治理安上“最强大脑”。在此背景下,绍兴从“人海战术”向“智慧监管”转型,让有限的基层力量“精准”投入到智慧网格之中。
拿出手机,打开“平安通”APP,熟练地拍照点击……如今,在基层走访中,绍兴市越城区东浦街道“网格长”陈国伟已是一部智能手机不离手。他告诉记者:“在巡查时,我们的巡查轨迹会被自动定位并记录,发现、上报、处置时间的全过程也会被记录,做到处处留痕、闭环管理。”
图为“网格长”陈国伟展示平台APP 李佳赟摄
从原先的“坐班”村干部到如今的“潮流”网格长,陈国伟的改变,皆源于东浦街道在“互联网+”背景下的基层社会治理工作创新与实践。
东浦街道东浦客厅负责人张羽表示,街道位于轻纺城旁,产业集群多,家庭作坊集中,流动人口密集。“面对错综复杂的基层问题,街道人手不足,我们只能像消防员一样‘四处救火’。”
为化解基层社会治理力量捉襟见肘的“尴尬”,2017年,东浦街道探索“基层治理四平台”建设,形成综治工作、市场监管、综合执法、便民服务4个功能性工作平台,让“数据跑腿”,实现受理、执行、督办、考核闭环管理。
走进东浦街道综合信息指挥室,就像走进了一个人体内循环系统,“大脑”“心脏”“鹰眼”一应俱全。25平米的DLP大屏幕汇聚了整个街道400余个监控探头,不仅可同时查看辖区各重点场所实时监控画面,还能实时更新网格员采集到的信息。
当社会治理插上了“互联网+”的翅膀,基层的“神经末梢”便也随之激活。
如今,东浦街道每位网格员平均每月上报信息达30余条,平均处理事务时间比之前缩短一半以上,网格总体办结率达99.9%。
面对这张由无数数据组成的“大网”,东浦街道还积极打造“立体化”防控体系。张羽表示:“为了‘跑’到问题前面去,我们会将这些海量数据生成运行图、数据图、网格图,并定期进行大数据分析总结,为决策提供依据,让‘云端的数据’变为百姓‘身边的实惠’。”
放眼绍兴,东浦街道的基层治理“四个平台”建设并非孤例,像这样的“最强大脑”在绍兴已“多点开花”。目前,绍兴各区、县(市)均设立了县级综合信息指挥中心;去年5月底,绍兴在浙江率先实现了该市118个乡镇(街道)“四个平台”治理框架全覆盖。
随着智慧网格不断漫溯,原先单纯依靠“人力监管”的时代正一去不返,大数据、大智慧正为绍兴基层社会治理上了一道道“安心锁”。
“树木”蔓延为“森林”
从“散沙”到群治,从政府“一头热”到全民动员,从“人海战术”到“智慧监管”,经过55年的时间沉淀,“枫桥经验”正逐渐下沉到绍兴的大地上,生长出强大而坚实的根系,成为绍兴的一张“金名片”。
马卫光表示,绍兴正从坚持党建引领、坚持依靠人民、坚持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坚持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四化并举”、坚持共建共享五个方面探索完善“枫桥经验”,不断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比如,绍兴将进一步完善‘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积极探索多元化解矛盾纠纷新机制,最大限度地把问题解决在基层、解决在当地、化解在萌芽状态;深化推进‘基层治理四平台’建设和‘城乡通办’工作,充分应用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化手段,不断提高基层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马卫光说。
诚然,半个多世纪前,在信息闭塞的年代,“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让“枫桥经验”成为全国基层治理的样本。如今,时光飞逝,面对时代的全新命题,“枫桥经验”不断升级,已成为绍兴社会活力迸发的强大驱动力。
值得一提的是,绍兴新时代“枫桥经验”并没有止步于绍兴,如今,随着城市化以及大规模开发建设的推进,全国许多县市和绍兴一样正面临群众利益诉求复杂多元的“成长烦恼”。在此背景下,其正从“树木”蔓延为“森林”,有望为当下转型期的基层社会治理带来制度变革的探索意义。
据悉,为总结提升推广新时代“枫桥经验”,近日,绍兴枫桥学院在诸暨市委党校正式挂牌成立。据了解,学院将提供菜单式的考察内容,推行行进式、开放式的教育模式,致力于打造为全国性的“枫桥经验”参观交流基地、学习培训基地、研究实践基地。
马卫光表示,今年是纪念毛泽东同志批示学习推广“枫桥经验”55周年暨习近平同志指示坚持和发展“枫桥经验”15周年,作为“枫桥经验”发源地,绍兴将努力为推进中国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贡献更多“绍兴素材”和“绍兴经验”。
如今,从土壤里生长而出的“枫桥经验”,在长风清流中,正拔节成一片蔽日浓荫。正如浙江省社会学会会长杨建华所说,新时代“枫桥经验”更加突出了固本强基、基础治理的理念,激发群众、社会组织参与公共治理,共同受益。(柴燕菲 童静宜 邵燕飞 李佳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