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的“新医改”,国家对卫生领域的信息化制定了“3521”工程,即建设国家、省和地市3级卫生信息平台,加强公共卫生、医疗服务、新农合、基本药物制度和综合管理等5项业务应用,建设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电子病历2个基础数据库和1个专用网络,并在近十年中为此投入了巨大的人力物力。
目前,我国医疗机构的信息化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但是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主要表现在医疗数据的结构化、标准化,跨部门、跨机构的信息交互。这些问题如果不能得到有效的解决,势必会影响接下来的医疗服务质量、服务体验和服务效率的进一步提升。
在“数字技术,改变医疗?”-第32期卫生政策上海圆桌会议上,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员会信息中心主任谢桦详细介绍了我国目前卫生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发展方向、实施路径和关键环节等。
文字整理:吴伟家
编辑:薛梅
谢 桦
上海市卫生健康信息中心主任
中国卫生信息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卫生信息学会卫生信息标准专委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院协会信息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上海医院协会信息管理专委会主任委员。
卫生信息化建设十年来的“大动作”
谢桦 上海市卫生健康信息中心主任
经过近十年的发展,我国医疗卫生系统的信息化工作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这得益于在这个领域国家开展的一系列“大动作”。这里主要介绍三个“大动作”:
●首先,电子病例的广泛使用推进了医院信息的整合。
电子病历系统是以业务为主导的系统,并由医政部门牵头应用于考核测验环节。可以说,电子病历系统的应用对于提升医院的整体管理水平和质量控制都起到了较大的作用。
●第二,医院信息集成平台的建立。
一般而言,医院信息系统的建设是以需求为导向的,国外比较大的医院信息系统有两百个模块,国内做的比较好的医院有七八十个模块。不同的系统模块由不同厂商开发,从而使得医院进行不同模块信息的协同交互难度比较大。
前几年,国内的医院在这方面做了很多投入,也制定了很多相关规范,就是希望建成医院信息集成平台,为医疗业务的协同提供有力支撑。
●第三,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建设。
2009年,国家层面就提出“3521”工程来推动国家、省、市三级卫生信息平台的建设。
具体到地方,譬如上海在医联体工程的基础上把市区两级信息平台建立起来了,也推动了信息的互联互通,有力地支撑了基层分级诊疗、社区整改等工作的开展。
卫生信息化发展中待解决的两个关键问题
虽然,我们国家通过这几个“大动作”推动了卫生信息化的进程,但是目前还是存在一些关键问题待解决,这里就两点。
●首先,在医疗服务系统内,单条线业务的应用普遍优先于协同业务的应用。
换句话,全国范围内,业务协同做得比较好的医疗信息系统基本没有。
目前,医疗卫生行业还是林立大量的“烟囱式”信息系统。“烟囱式”的信息系统上报迅速,但长期而言是不同信息系统之间协同业务发展的绊脚石。
虽然,这几年国家和地方都在大力推动区域平台业务的协同,但卫生信息系统以单条线业务的应用为特征还是没有改变。
●再一个是机构内部系统应用优于跨机构协同应用。
目前还没有关于跨机构信息系统的业务协同的激励机制,各个机构信息系统的建立也都事先设立“业务围墙”。这样就导致各个机构成为了一个个彼此割裂的“信息孤岛”。
卫生信息化颠覆医疗服务与健康管理的
三个发展方向
第32期 卫生政策上海圆桌会议现场
●第一,服务质量的提升。
未来医疗服务质量和健康管理水平的提升迫切需要AI、5G和大数据等技术的应用,特别是对于基层的医疗服务更是如此。
当前推进分级诊疗的主要困难在于基层医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和提升。卫生信息化其实就可以帮助基层医疗和机构提升服务能力和质量。
●第二,服务体验的提升。这包括院内院外服务的优化和线上线下服务的融合。
●第三,服务效率的提升。
在医保支付方式的改革和最近疫情的爆发背景下,各个医院都在想方设法地通过提升服务效率来达到控制成本的目的。
凭借卫生信息化技术,医院可以聚焦医疗服务流程优化、服务赋能以及整合式区域服务三个着力点来达到这个目的。
三条实施路径
第32期 卫生政策上海圆桌会议现场
上述卫生信息化三个方向的实现需要具体、清晰的实施路径,并且需要政府、企业和第三方共同推进。
●第一个路径是要充分推动大数据技术在辅助诊断、知识库系统、智能检测、精准医疗、精准保健乃至临床科研中的应用。
医疗服务过程中产生的大数据是最实用和最贴近我们生活的,充分利用这些大数据将会颠覆现有的临床科研和医疗行为。
瑞金医院的宁光院长曾提到基于大数据驱动的临床科研。目前,我国医院的实验条件还是较好的,因此临床科研的水准主要还是取决于研究方向而非实验条件。大数据技术的应用就能为我们找到一个很好的课题方向。
比如,现在大家都知道糖尿病能引起病人眼睛失明,但是糖尿病跟肿瘤的关系就很少有人注意。现在通过大数据技术首先能分析出糖尿病与某些肿瘤发生关联度很高,接下来就再通过实验室研究来探寻其背后的机理。
另外一个例子是,对于治疗某个疾病的两个方法,经过大数据分析,一个治疗方法的有效率是80%,另一个是30%,毋庸置疑人们会选择有效率更高的治疗方法。
●第二个路径是要推进新技术和医疗业务的深度融合。
最近国务院提到的新基建中,卫生领域涉及到AI、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物联网、5G等技术的应用。但其实5G技术除了运程手术演示之外,还没有找到一个更加深入的融合点。
新技术和业务的融合不是一蹴而就的,并不是简单地凭借几个课题的完成,而是要静下心来做很多研究工作,否则急躁冒进只会带来财力物力的浪费。
●第三个路径是要推进基于信息技术的服务流程的优化重构。
具体而言是要打造人与服务闭环、线上线下闭环和防治协同闭环的业务流程。
比如防治协同闭环是指要打造覆盖诊前,诊中和诊后环节的健康管理、健康监测、疾病治疗和康复护理的全流程。另外,新信息技术应用的绩效考核就不能按照原来的流程规范进行,否则就会阻碍卫生信息化建设和推进。
卫生信息化目标实现的四个重点环节
卫生信息化上述路径实施和目标实现的重点环节在哪些方面?概括来说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顶层设计
对于顶层设计首先要考虑的就是要界定国家、省市区与医疗机构的职责。
一般而言,国家制定大的、有操作空间的卫生信息化大方向、大方针,下面的医疗机构在充分发挥自身主动性的情况下,制定具体的实施细节。
另外,政府也需要明确卫生信息化的发展路径和安全许可范围。
●统一标准
统一标准包括技术标准和市场标准。
譬如英国所有的家庭医生都配备医疗诊断的软件,该软件由NHS(National Health Service英国国家医疗服务体系)设定统一的市场标准,并由NHS逐步推广。
反观我们现在很多影像智能软件的应用,不仅同质化严重,而且缺乏应用场景说明和统一标准。
●控制质量
数据、产品和服务的质量控制对于卫生信息化发展十分关键。
比如现在大数据内容量很多,但是卫生领域的大数据质量是非常不好的。大数据的质量不能保证的话,会对规范流程的建立、质量和应用成效的评估带来很大的影响。
●营造环境
最后一个是营造制度环境。这块需要国家、地方政府和医疗机构制定协作机制、激励机制和监管机制。其中,监管机制的主要目的是促进行业自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