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市探索基层警务工作与网格化管理服务融合共治新路
昨天一早,海安市公安局城南派出所海陵社区民警王益娟与17名网格员在晨会中开始了新一天的工作。如今,王益娟又多了一个身份——网格民警。每天,她都会带领网格员们深入网格日常巡查,了解社情民意,化解矛盾纠纷,服务基层百姓,大家“劲往一处使”。
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是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的重大课题。今年以来,南通市委政法委与市公安局围绕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实现全市市域治理现代化工作走在全省前列”的要求,在全力推进“大数据+网格化+铁脚板”基层社会治理新方式的基础上,大胆创新实践,打造“平安前哨”工程,通过“网格+警格”,实现了基层警务工作与网格化管理服务融合,极大提升了基层治理能力和为民服务能力,探索出一条党委领导、公安主导、所队指导、民警引导的网格警格融合共治新路。
力量融合,基层共治“新引擎”
“为确保网格、警格力量充分融合,我们将基层社会辅助力量进行优化整合,每个网格配备1名网格(长)员以及若干名网格志愿者。”邵长生是市公安局崇川分局观音山派出所国胜社区的一名社区民警。如今,他的社区共有7名网格员、21名网格志愿者。以前,邵长生在自己的警务区(警格)里埋头工作,网格员们在各自的网格内忙碌。如今,双方融为一体,邵长生作为“领头雁”,带领大家开展各项工作,实现了1+1>2的管理效能。
坚持固本强基,警务资源向网格聚焦、工作力量向网格下沉、管理触角向网格延伸。南通市由市委政法委牵头,以居民小区、楼栋或自然村落、村民小组为基本单元,在全市划分了9162个综合网格,在各类园区、商圈市场、学校及企事业单位等重点部位设立专属网格4487个。按照“一区一警、一格多员”的标准,配备社区民警922名、专职网格员9162名、网格员志愿者6.3万余名,同时推动机关警力下沉和落实新警分配一律到基层等制度,不断充实网格力量。
“海安率先完成部分基层辅警、城管协管员等力量向网格员身份的转隶工作,有效破解网格力量不足的问题。”市公安局副局长杜松华告诉记者,在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推动下,目前正积极推动城管协管员、户口协管员、部分辅警人员及人社、民政协理员等基层从事社会管理服务的辅助力量纳入网格统一管理使用,并通过开展“机关干部下一线、当好社区八大员”活动,推动法官、检察官、警官、律师、人民调解员“三官一律一员”进网格,做大平安志愿者、网络志愿者等群防群治队伍。
翻开《网格员职责清单》《网格员操作手册》,网格员每天干什么、每周干什么、每月干什么,一目了然。“我们细化出47类159项工作职责,厘清社区民警与网格员的职责任务,网格员主要承担治安协同责任,与社区民警捆绑作业,协助开展矛盾化解、隐患排查、治安防范、人口管理等工作。”海安市公安局治安大队副大队长曹宇飞告诉记者,社区民警担任村居网格办副主任兼网格指导员,会同网格长、网格员每周召开一次联席会议,每旬开展一次联合走访,每月开展一次联动处置。
数据融合,智慧大脑“强支撑”
末端变前哨,身处基层一线的网格长(员)、社区民警,人人都是“哨兵”,而他们的背后是“兵团作战”,三级联动指挥体系集约高效。连通网格员与社区民警、指挥中心的是“苏格通”平台和“全要素网格通”APP。
“一方面,社区民警将指令向网格员派单,限时完成。另一方面,网格员通过‘苏格通’或‘全要素网格通’APP采集核查信息,将涉及人口管理、矛盾纠纷、群租房等数据推送至社区民警审核入库,形成双向互动的工作格局。”市公安局治安支队三大队大队长王斌说。
问题隐患看得见、治理联动转得快、资源力量沉得下、信息数据连得上,这就是南通“平安前哨”工程的工作目标,这背后,公安指挥中心与区域治理中心两个“大中枢”提供了强大运转支撑。
“作为首批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城市,南通同步建设市域、县域治理现代化指挥中心,将原网格中心、12345热线并入指挥中心,为网格事务流转处置提供统一高效的工作平台。”市公安局副局长陈兵告诉记者,公安机关主要为“网格+警格”融合联动提供警情联动处置、事件联动指挥、质效联合监督三大支撑,既确保非警务警情出得去、交得了、办得成,又保证跨部门、跨区域、跨系统联动协调的网格重大事件高效处置。
如果说公安指挥中心与区域治理中心是中枢大脑,那么大数据池就是连通的基座。南通市警方加快推进“政务+公安”双网双中心建设,打通政务数据与公安数据融合通道,并将其作为网格警格融合的基础支撑,公安智能泛在感知网上升为城市泛在感知网,纳入城市“新基建”范畴,实现公安打防与社会治理共建共用,特别是在社区、村居等微单元,深入推进“雪亮工程”,启动“智慧小区”“智慧网格”“智慧楼宇”等智慧技防建设,累计建设智慧小区827个、智慧校园463个。
“通过双网双中心,强化公安网数据和政务网数据的融合治理,研发建成‘网格+警格一张图’平台,为网格管理提供更加精准、全面的数据查询、核验和建模服务。”市公安局副局长程军介绍,平台重点围绕标准地址、人口管理、矛盾纠纷、风险隐患等5个方面,研发了15个数据赋能推送模型,直接面向社区民警和网格员,分类开展信息推送工作,充分发挥“大数据+网格化+铁脚板”的机制优势,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智能化、精细化水平。
管理融合,实战实效“大保障”
2017年,南通市成为全省首批网格化服务管理试点地市。2019年,市委出台《关于加强新时代全市公安工作的实施意见》,明确将加快警务网格与综治网格“双网融合”,构建多元共治基层治理新格局纳入其中。今年,市委政法委、市公安局、市网格办联合出台《“网格+警格”联动融合示范点建设活动方案》以及《关于深入推进“网格+警格”融合联动开展“平安前哨”工程试点建设的指导意见》,成立由市委、市政府分管领导任双组长的“平安前哨”工程试点建设工作领导小组,高规格、高标准、高要求推进工作。
“实现‘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是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的初心和本义,也是我们推进‘网格+警格’融合联动的工作目标。”副市长、市公安局局长张轩说,作为一项全局性、系统性、基础性工程,市公安局把“网格+警格”融合联动工作置于突出位置,在县(市、区)、乡镇和社区三个层面确定了62个示范点,形成了以点带面、点面结合、示范带动、整体推进的建设格局。
除了考核“指挥棒”,全市还加强教育培训、努力培养一批社区工作标兵和群众工作能手,建立奖惩激励机制,对提供重要线索、消除重大隐患、协助破获案件的网格管理力量,实行“一案一奖、一事一奖”,激发网格员参与社区警务工作的积极性,同时建立了与网格员性质任务相适应的职业发展通道,择优从网格员中选拔村居(社区)“两委”成员,对作出特殊贡献的网格员,在招录公务员或事业单位工作人员、选拔乡镇(街道)干部时,同等条件下予以优先考虑。
“‘网格+警格’融合联动是推进基层社会治理的必由之路。”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姜永华说,“网格+警格”融合联动离不开各级党委政府、政法机关强有力的组织保障、机制保障和政策支持。唯有不断推动数据融合、力量融合、运行融合、应用融合、考核融合,做到基础要素联采联控、风险数据联采联控、公共服务联采联动、治安管理联防联护、党建力量联建联网,才能促进“网格+警格”深度融合,打造坚强“平安前哨”。(记者 张亮 本报通讯员 曹钰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