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融入 积极作为——阳信县市场监管局扎实推进食品安全网格化试点工作
为进一步加强阳信县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推动食品安全网格化监管,健全食品安全社会治理体系,近年来,阳信县在成功创建省级食品安全县的基础上,深入推进食品安全攻坚行动,创新监管体制机制,在食品安全大数据、大网格管理体系方面积极探索,大胆实践,取得了一定成效。2020年6月,根据省食安委《关于推进食品安全网格化管理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阳信县市场监管局主动与县政法委对接,把食品安全纳入全县综治网格化管理体系,夯实食品安全基层基础,全面提升了食品安全治理能力和保障水平。
阳信县自确定为省食品安全网格化服务管理试点县以来,县市场监管局与县政法委共同努力推进食品网格化监管工作,打造“多网合一、一网运行”的新型基层食品安全治理体系,现有网格长92人,网格员857人,实现工作片、社区有大网格,村村有小网格,达到县域全覆盖管理。把原有的行政村食品安全协管员重新整合,将食品安全职责并入社会治理范畴,将原有食品安全协管员30元/月工作补助列入财政预算,按季度发放在网格员手中,保证了网格化监管工作正常开展,网格员队伍更加稳定,“网底”更加牢固。
依托县乡综治中心信息化监管平台,在乡镇(街道)建设网格化服务指挥调度中心。投资35.5万元为县、乡镇(街道)、村(社区)食品监管指挥体系人员(社区网格长)配备信息化监管终端,网格员运用“网格通”APP,将发现问题上传平台,县市场监管局安排对应股室、所办理,办理结果通过平台反馈给网格员,网格员第一时间核实办理效果,实行了信息发现、研判分流、检查处置、核查反馈、效果评价“五步闭环”管理。今年以来,网格员已累计上传食品安全巡查信息560余条,通过巡查信息立案查处食品违法案件11起。
加强食品安全培训。县、乡镇(街道)、工作片(社区)分别将网格员培训纳入年度食品安全培训计划,一年不少于4次,提高网格员发现问题、处理问题和服务管理的能力。立足县社会治理网格化服务管理系统目录,以实用、简易、操作性强为原则,编印食品药品法律法规、巡查手册等资料,分发至每一名网格员手中,便于在食品安全监管中使用。规范管理机制,编制网格员食品安全巡查手册,制定网格员考核办法、巡查工作规范、工作纪律、工作任务清单等制度,加强对网格员的双重考核管理,将考核结果作为网格员管理使用、评先树优和绩效考核奖励的主要依据。完善农村大集信息化建设。阳信县针对农村大集食品经营者既有基本固定,又有较多流动的特殊情况,开发了农村大集食品经营者登记管理系统。在每个农村大集设置一个专属二维码,要求农村大集食品经营者进入前扫描该大集二维码登记个人相关信息,包括姓名、身份证号、电话、经营范围、住地等。大集开办单位、网格员可以在后台登陆,随时查阅当天大集食品经营者情况,根据食品安全风险等级有针对性地对农村大集相关食品经营者进行管理监督。加强督导考核,将食品安全网格化管理工作纳入县政府对部门、乡镇街道考核,提高考核权重,实行挂牌督办。以食品安全巡查覆盖率、问题发现率、事件处置率等为核心指标,重点对网格员管理培训、工作开展情况等情况进行督导考核,确保网格监管工作真正发挥效能。
阳信县食品安全治理网格化管理刚刚起步,下一步,阳信县将深入学习借鉴各地先进经验,不断加大工作力度,持续增加财政投入,细化量化网格任务职责,努力提高食品安全治理工作水平,切实维护好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记者 孙秀利 见习记者 刘殿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