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助力“大国点名” 广东“七人普”正式开启
来源:南方日报 更新时间:2020-11-04


未来的学校、医院如何布局,公路铁路如何建设,消费、社保、养老等政策如何制定?

这些问题的解答,都需要及时开展人口普查,全面查清我国人口数量、结构、分布等方面的最新情况,作为制定和完善各项政策、开展经济建设的基础。

今年我国正在开展的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以刚刚过去的2020年11月1日零时作为普查的标准时点。截至目前,广东已经规范、有序、高效完成普查摸底工作,按时高质量完成摸底登记任务,为正式登记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今年广东省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下称广东“七人普”)中,广东高规格组建各级普查机构,积极落实经费物资,加强普查督导,狠抓工作落实,如期高质量完成各项准备工作,并在多项工作中创新探索:建设人口经济产出与“七人普”“挂图作战”屏,在综合试点中搭建在线指挥调度平台,主动申请并圆满完成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港澳台和外籍人员普查登记国家级专项试点……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已经进行了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今年是第七次,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人口发展进入关键期开展的一次重大国情国力调查。”广东省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副组长,省统计局党组书记、局长杨新洪表示,开展第七次人口普查,全面查清我省人口数量、结构、分布、城乡住房等方面的最新情况,将为科学制定广东“十四五”时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完善人口发展战略和政策体系提供科学准确的统计信息支持。

“一块屏”里的“七人普”▶▷

大数据+电子化,让普查数据更全面

常住人口数据实时变化、常住人口年龄分布金字塔、全省各地人口地图、历次人口普查数据……设在省人普办集中办公室里,一张人口经济产出与“七人普”“挂图作战”屏将多种数据“一屏包办”。

现场工作人员介绍,“挂图作战”屏通过“细、增、多”优化设计,集大数据、云技术、统计工具于一体,实现“一屏多用”的功能。

这是广东人口普查工作创新的缩影。通过实时挂图督战,以“战时”状态,协同联动,推动每一件工作、每一项任务、每一个环节落地见效,确保各项工作按时、高质量完成。

近年来,数字经济飞速发展,大数据等新技术层出不穷。和十年前的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此次“七人普”在数据采集方式等方面有多项创新。

为提高普查数据质量,“七人普”采取电子化方式开展,探索使用智能手机采集数据;“七人普”不仅登记本户的现住人口,还将同时登记不在本户居住的本户户籍人口,对流动人口在户籍地和居住地都要登记;普查表中将首次增加公民身份证号码项目,提高普查数据采集处理效能和数据质量。

作为人口大省的广东,不仅全面推进落实上述新举措,还积极推进设立“挂图作战”屏等多项创新探索。

在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启动之前,省统计局主动申请并圆满完成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港澳台和外籍人员普查登记国家级专项试点,在普查登记工作流程、普查表指标设置、数据采集程序等方面梳理出19个主要问题,提出19项建议,为完善人口普查港澳台和外籍人员普查登记方案提供实战案例参考。

“一亿人”里的“七人普”▶▷

人财物准备充分,让普查工作更扎实

“我省是常住人口大省、流动人口大省,人口结构复杂,普查工作量大、时间紧、任务重。”杨新洪坦言。

事实上,虽然将今年11月1日零时作为普查的标准时点,但早在去年10月《关于开展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的通知》发出之后,广东“七人普”各项准备工作就已接连启动。

按照安排,“七人普”工作分三个阶段进行。一是准备阶段(2019年10月—2020年10月),组建各级普查机构,制定工作计划,进行普查试点,选聘培训普查指导员和普查员等;二是普查登记阶段(2020年11月—12月),普查员入户登记,进行比对复查,开展数据质量抽查等;三是数据汇总和发布阶段(2020年12月—2022年12月),进行数据处理、评估、汇总,发布主要数据公报,普查资料开发利用等。

杨新洪表示,省统计局以“七个一”推进广东省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前期准备工作。一是做好港澳台和外籍人员普查登记专项试点;二是汇编一本入户登记案例;三是签订一份粤澳人口普查合作协议;四是落实超一亿元省本级普查经费;五是建立一个部门工作机制;六是将完成超一亿人口普查任务;七是将抓数据质量这一主线贯彻到底。

截至今年4月底,广东全省21个市、146个县级单位、1771个乡级单位全部成立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完成省、市、县、乡四级普查机构的组建。其中,16个地级以上市、99个县级单位高规格组建普查领导机构,由政府主要领导担任领导小组组长。村级普查机构在7月底前全部组建完成。

与此同时,广东还制定普查办工作制度,以及经费、物资、考核、保密和督导检查等方面的管理办法,建立务实高效的工作推进机制,保证各项工作有布置、有落实、有检查、有通报;落实省本级人口普查经费,有力保障省本级人口普查经费;省统计局领导挂点抓落实,加强督导检查,定期收集、汇总基层普查难点问题,及时研究解决并指导普查一线。

广东省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办公室主任、省统计局副局长朱遂文介绍:“经过近一年的准备,全省各级普查机构和广大普查员投入大量的精力,倾注了不少的心血,我们完成了机构组建、方案制定、专项与综合试点、地图绘制、户口整顿、‘两员’选聘与培训、行政资料整理、普查摸底等一系列任务,普查宣传不断升温,这些都为正式普查登记打下坚实基础。”

“一张表”里的“七人普”▶▷

汇总资料入户摸底,让普查数据更准确

“你今天的步数为28380步。”今年7月1日22时,广州番禺区,刚从一户居民家里了解情况出来的邓思玉收到这样一条微信,步数在朋友圈里排第一。作为此次“七人普”省级综合试点工作的普查员,这样的日夜奔波,她坚持了半个多月。

今年4月,通过对广州市各村(居)委会人口分布情况的汇总筛选、结合全景地图选点和现场实地查看,省人普办选取广州市番禺区桥南街道华景社区居民委员会、大龙街道新桥村民委员会和沙湾镇东区社区居民委员会作为省级综合试点区域。

广州市统计局工作人员凌洁介绍,突如其来的疫情给这次省级综合试点工作带来巨大挑战,综合试点与广州电信合作,搭建在线指挥调度平台,实现与“两员”语音对讲、实时视频等多种形式的双向沟通,根据信息随时调动资源、远程指挥。

在多方支持下,省级综合试点实现三个“百分百”:一是“百分百登记”,实现人口登记工作“全覆盖、无死角”;二是“百分百核查”,有效利用突出数据赋能与分类落实走访相结合开展试点工作;三是“百分百整顿”,针对调查核实阶段发现的“信息登记不一致”“人户分离”等问题做到“立行立改、即知即改”。

从6月中旬开始,历时近2个月的综合试点各项任务圆满完成。“试点工作取得了良好成效,达到了实战演练、发现问题、积累经验、检验方案的预期目的,为全面开展普查工作开了好头,起了好步。”杨新洪评价说。

就在邓思玉走街串巷的时候,鹤山的普查员们正拿着“一张表”进行数据核对。

鹤山市沙坪街道桂林社区和共和镇平汉村委会是广东“七人普”人口行政资料核查专项试点。在试点工作中,围绕“区不漏房,房不漏户、户不漏人、人不漏项”的人口普查工作原则,以普查登记短表指标为切入点,开展实地走访、收集楼房信息等工作,再通过各部门资料互相比对形成住户底册和人口名册。

为加快试点经验的推广和应用,鹤山制定了标准化的人口行政资料收集模板,收集了117485栋建筑物、234064户、588769人的人口行政资料数据,还制定了《鹤山市人口信息摸底表模板》,把家庭信息与户内人口信息整合在一张表上,每户生成一张A4摸底表。共打印出23万多份人户兼备的摸底表格,供普查员入户摸底时核对。

“通过各部门大数据共享,能够快速收集到较为完整的全市人口资料,再通过多家部门数据的印证和比对,去伪存真,能进一步提高全市人口资料的质量,再通过居住地址和户籍地址还原出一户户的家庭底册,摸底工作推进比较快。”鹤山市统计局副局长、人普办主任周立文说。

观察

人口普查折射广东发展

作为一项重要的人口统计工作,人口普查不仅为政策制定和经济建设提供依据,普查数据乃至普查工作本身都折射出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这一点在广东体现得格外明显。

1953年,新中国第一次全国人口普查,采用登记常住人口的办法,由户主到登记站登记。广东总人口为2978.31万人。11年后的1964年,第二次全国人口普查,首次将文化程度、职业等加入普查项目。广东总人口达到3697.71万人。

1982年,第三次全国人口普查正值改革开放初期,首次应用电子计算机进行数据处理,这是中国现代人口普查工作发展过程中的里程碑。广东本次人口普查共录入和处理数据近10870万条记录,总人口为5363.19万人。

1990年,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由普查员入户查点询问、当场填报。广东省人口总量比第三次增加近1000万人。全省近30万普查人员参与了普查工作。广东总人口为6282.97万人。

2000年,标准时点为11月1日零时,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第一次加入了反映居住情况的住房项目调查,第一次采取长短表技术,首次使用光电录入技术并建立了人口地理信息系统。广东总人口为8642.17万人。

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颁布了《全国人口普查条例》,首次将居住在中国境内的港澳台和外籍人员纳入普查范围。广东总人口为10432.05万人。

根据计划,广东“七人普”数据将于2021年5月期间公布,其将为广东迈向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