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智慧城市全生态场景建设已在全国多地成功落地
来源:南方都市报 更新时间:2020-12-02

智慧城市全生态场景建设已在全国多地成功落地

广州软件所常务副所长袁峰:整个社会对智慧城市的认同感和需求度在提升
在刚刚落下帷幕的世界5G大会和第22届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上,智慧城市应用都是炙手可热的话题。在世界5G大会上,智慧城市应用成为各5G参展企业最重要的展示场景,广深两座城市展馆均以“智慧”为核心主题。在高交会智慧城市成果展示区也显示,目前,智慧园区、智慧政务、智慧交通等智慧城市的全生态场景建设已在全国多地成功落地。

《十四五规划建议》提出,加快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加大数字技术应用场景开放力度。在5G新基建和后疫情时代,智慧城市正在成为支撑城市能级跃升的重要载体,是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在此背景下,为探讨粤港澳大湾区智慧城市建设如何高质量发展、如何推动刚性场景应用,南都科创工作室启动了粤港澳大湾区智慧城市建设专家对话专题报道。

首期,南都科创记者对话智慧城市领域专家、广州中国科学院软件应用技术研究所(以下简称“广州软件所”)常务副所长袁峰,探讨粤港澳大湾区智慧城市的应用趋势。聚焦于智慧城市领域研究的广州软件所及孵化企业在本届高交会中展出9项科研创新成果,包括智慧城市物联网综合管理平台、校园食品安全智慧管理系统、省疫苗追溯监管平台等。其中V2X车路协同通信终端、AI路侧感知边缘计算终端两项产品,获第22届高交会优秀产品奖。

对话

5G基站建设浪潮

引爆对智慧灯杆的需求
南都:本次高交会上,广州软件所及孵化企业展出的成果聚焦于智慧城市的哪些领域?

袁峰:智慧城市是一个大领域,包含很多细分行业。我们聚焦了其中的一部分,包括政务大数据、物联网大数据、智慧食药监、智能交通、电子数据取证等。具体到各个行业,比如说,我们建设了广东省“智慧食药监”支撑平台,再基于这一平台,建立了广东省疫苗追溯监管系统、YP不良反应监测系统等。

这次高交会,我们展出了一部分成果,比如食药监领域,用区块链技术支持食品溯源和食品安全;市场监管领域,有基于人工智能的企业风险监管系统利用机器学习技术;还有电子取证、物联网等相关应用。

提到物联网这块,其实我们是国内最早做智慧灯杆的团队。智慧灯杆是一个典型的新基建案例,现在行业内变得非常火爆,超出了我们的想象。

南都:您认为智慧灯杆火爆的原因是什么?它是否也是智慧城市建设需求兴起的一个缩影?

袁峰:可以说,建设5G基站的浪潮将智慧灯杆的需求引爆出来,近期行业内的专家、院士也在讨论这个应用场景,也包括一些不同的声音,包括5G的能耗和场景需求等。具体哪个应用场景最后会变成一个巨大的市场,现在来看整个行业都还在发展变化中。但有几个关键趋势是可以肯定的,物联网会出现爆发性增长,智慧城市的各领域应用需求在提升。

以智慧灯杆为例,早期智慧灯杆实际上更多的是在试点和小规模部署,还没怎么用起来,对软件的需求就不会那么强烈。现在已经进入到面对各种场景需求的阶段了,因此,我的判断是智慧城市的应用建设对软件的需求会越来越多、越来越具体,直接瞄准应用场景的需求。
大湾区在智慧城市

应用方面走在前列
南都:就您的观察来看,大湾区城市从5G、新基建等支撑技术到智慧城市应用这一过程是否顺利?

袁峰:大湾区在智慧城市的应用方面走在全国前列,大湾区之外,上海的力度也比较大。但说到顺不顺利这件事情,我觉得现在全国都不够顺利。

就以智慧灯杆这个应用来讲,前两年我们在各种行业的交流会上经常被问到两类问题:第一,是否刚需?智慧灯杆用在哪里?也就是应用场景这块;第二,是商业模式,谁来掏钱?有没有稳定的、比较成型的商业模式?

实际上,智慧灯杆面临的这两类问题也是智慧城市遇到的问题。这几年我们摸索探路,看到这些问题的解决在不断推进。比如早几年我们去跟各地政府提智慧灯杆的时候,大家还在观望,不太能接受,一个小问题就是智慧灯杆要求24小时供电,普通的路灯是晚上才供电,白天不供电,关于这一点我们就需要做大量工作说服他们。现在其实已经不用说服了,这就是整个行业发展带来的变化,大家对它的接受度在提高。一些典型的应用场景,像旅游景区、公园等已经落地了,能充电、上网、报警、实现人流车辆监测,提供更加智能便捷的服务。

南都:您如何看待未来大湾区的智慧城市发展?

袁峰:我们内部也经常讨论,信息化的三个重要区域是长三角、珠三角和北京。北京是统筹全国的,长三角和珠三角产业基础非常好。就像我前面所说的,大湾区在智慧城市的应用方面走在全国前列,而且就我们的观察来看,大湾区的政府普遍都愿意投入资金支持高科技产业的探索,政府干部对信息化的理解水平也很高,因此很容易吸引产业落地。在这样的基础上,未来大湾区是可以成为互联网产业高地、智慧城市示范区域的。

南都:今年疫情防控及新基建等社会大主题对智慧城市发展进程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袁峰:一个大变化就是整个社会对智慧城市的认同感和需求度在提升。从新冠肺炎疫情中可以看到,信息化对疫情防控工作十分有力,正因为有大量的数据系统在支撑,我们现在才能保持相对正常的工作和生活。而且可以看到,政府为了实现更精细的管理,也在加速建设智慧城市,是加速,而不是转变。因为原来的趋势就是“互联网+”,今年因为外界变化进一步加快了整个进程。还有一点是信息化下的应用场景越来越明确,比如原来我们开视频会议都很少,现在视频会议就很多了。
智慧交通前景可期

技术成熟还需时间
南都:对智慧城市的认同感在提升的同时,各地的建设模式会不会趋同化?

袁峰:我们在实际中也发现,差异化还是存在的。因为每个地方的情况不一样、基础不一样、侧重点也不一样。比如旅游城市,更加关注智慧旅游,沿海城市考虑台风防范,农业城市注重智慧农业。换句话说,我们干的都是技术活,最重要的是去服务好各个地方的发展需求。

南都:近一年来智慧交通、智能网联领域的热度明显升高,在您看来,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袁峰:第一个原因是需求,我们说城市有城市病,环境、交通问题都是现在典型的城市病。大家都有解决交通问题的需求;第二,无人驾驶技术逐渐成熟,交通开始一步一步向未来迈进,所以它现在这么热门。

智慧交通的前景是非常好的。我们经常说,计算平台的变化最早是在PC上,后来是手机、移动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的下一步就是物联网,典型代表就是车联网,智慧交通就属于这个领域。未来汽车产业的计算平台可能是最大的计算平台之一,只是技术的成熟还需要时间,现在无人驾驶技术还不够成熟,还需要安全员。

南都:您认为媒体在智慧城市的建设中能发挥哪些作用?

袁峰:智慧城市需要更多的市场互动和社会力量参与。在智慧城市的建设中,主要涉及到的是政府、企业和市民三方,媒体的作用就是为三方搭建桥梁。就好比我们现在在做各种物联网设备,那么社会的物联网设备如何参与进来服务整体城市的感知,这就需要媒体发挥宣传作用。

大声公

为寻找粤港澳大湾区智慧城市应用优秀场景案例,找到那把开启未来智慧城市的“金钥匙”。南都科创“寻找开启智慧城市的‘金钥匙’”系列活动正在火热报名中,活动信息详情及报名表请扫二维码获取。(记者 徐劲聪 记者 程小妹实习生 莫等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