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快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让城市更聪明、更智慧,为全面推进城市治理现代化构筑坚实保障,市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将“关于加快大连新型智慧城市建设 全面提升城市治理现代化水平的提案”确定为“一号提案”。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分别作出批示,分管副市长分工负责,29个党政部门共同办理,体现了市委、市政府对“一号提案”办理工作的高度重视。市政协成立了由主席为组长的专题调研组,自今年2月以来,克服疫情不利影响,采取实地考察、问卷调查、座谈交流等方式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广泛征求各方意见,为高质量开好“一号提案”专题议政性常委会打下坚实基础。
12月3日,市政协召开十三届十四次常委会会议,通报“一号提案”办理情况,14位政协委员、智库专家紧紧围绕我市智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城市综合管理、民生应用服务、数字经济发展建言献策、协商议政。现撷取发言精华以飨读者。
智能新基建 数据新要素 打造大连智慧城市新时代
中国智慧城市产业联盟秘书长马述杰
大连市要找准关键建设路径,在新基建、数据融合等方面寻求重点突破,统筹推进新型智慧城市的建设。
一、路径选择明确智慧城市建设重点。一是紧抓新基建发展机遇。做好统筹规划,明确发展重点和次序,着眼于高质量发展。二是构建智联感知体系。将智慧杆作为大连智慧城市整体架构体系中的网络节点与物联节点,不断拓展智慧杆的应用场景,赋能大连城市治理现代化。三是重视数据融合互通。实现数据融合,完善标准体系,建设管理体制,搭建全社会参与渠道,赋予智慧城市长久发展的生命力。
二、思维导向引领智慧城市建设方向。一是问题导向。聚焦基础设施、政务服务、交通服务、数字经济等重点问题领域,实现城市治理“一网统管”,推进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培育壮大数字经济新动能。二是目标导向。立足“城市治理现代化示范区、感知体系立体化先行区、营商环境整体服务优化区、数字经济创新发展先导区”的“四区”发展定位开展智慧城市建设。三是创新导向。挣脱传统理念束缚,树立智慧城市创新思维。四是技术导向。建议大连重点突破5G和人工智能这两项技术,为大连智慧城市建设赋能。
三、智慧城市建设提升城市发展能级。通过智慧城市建设实现两个目标:一是提高城市治理现代化水平。二是带动数字经济、智慧产业发展。
关于加快我市
“城市大脑”建设的建议
市政协常委、民盟市委会专职副主委邓长辉
城市大脑是新型智慧城市巨系统的中枢,是城市建设发展的新基础设施,是推进城市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新平台;是便民惠民的新载体;是发展数字经济的重要抓手。为加快推进我市“城市大脑”建设,建议:
一、科学规划“城市大脑”建设。应结合大连“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兼顾长远与现实需要,以解决交通堵、看病烦等百姓“痛点”、城市治理“难点”为核心,以建设具体应用场景平台为突破口,形成某具体领域的“智能感知→全面互联→深度融合→资源共享→数据处理→智慧化决策”体系,逐渐扩展到全域城市治理。
二、尽快统一规范标准。制定《大连城市大脑建设管理运营办法》,出台《城市大脑建设技术标准》,建立统一执行的标准规范体系框架,为数据互联互通奠定基础。
三、加快相关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及立体化布局。充分利用国家大力发展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利好政策,以5G网络、物联网、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建设为抓手,形成一体化智慧城市感知网络。
四、建立本地企业高度参与的市场化运营机制。探索政企合作成立专门的建设和运营公司。为更多本地企业参与城市大脑的建设和运营创造有利条件,有效带动我市数字产业和数字经济发展。
五、建立协同创新保障机制。建立以市场机制为主导,财政资金为引导,社会资金广泛参与的投融资机制。加大智慧城市复合型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建立专项人才库。依托“政产学研用”的协同创新模式,为城市大脑的高质量建设提供技术支撑。
加快以应用为主导
高质量推进“新基建”
九三学社市委会副主委、都市发展设计集团副总经理、总工程师丁银萍
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具有鲜明的科技特征和科技导向,是构建数字经济时代的关键基础设施。建议:
一、加快出台“大连市2020-2022‘新基建’”建设行动方案。重点发展面向物联网应用的5G连接设施,推进城市基础设施智能化。
二、强化“新基建”与传统基建融合。将“新基建”计划纳入大连五年发展重点规划,通过“新基建”推动传统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管理模式升级。
三、引导和支持社会资本参与“新基建”。按照政府引导、市场主体的思路,全面打通和拓宽科技型民企进入“新基建”领域的渠道,调动科技型民企参与“新基建”的积极性,吸引相关科技成果到本地转化。
四、完善“新基建”要素保障和营商环境。通过电力直供、土地灵活使用等方式优化电力、土地等资源供给。优化营商环境,提升政府服务企业水平,实行包容审慎监管。加强引进规划建设、投资运营等方面的行业管理人才以及新基建技术研发的领军人才。
五、以应用为主导丰富应用场景。追加大连5G建设投资,制定优化5G网络建设计划;推进数据中心向计算型发展,提升大连城市计算力。启动“城市大脑”布局,利用新基建升级传统基础设施,实现人工智能赋能城市建设和管理。
加快互联网与政务服务深度融合
推动我市数字政府建设
农工党党员、大连新机场沿岸商务区建设发展有限公司综合办公室高级主管杨晓飞
为进一步加强我市数字政府建设,建议:
一、构建“互联网+政务服务”线上线下融合体系。整合业务系统、统筹服务资源、统一服务标准,推进实体政务大厅与网上服务平台融合发展。积极运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人机互动等信息技术,构建智能客服系统,优化“大连政务服务网”功能和服务体验。学习借鉴上海市“随申办市民云”移动端,打造“大连政务服务”移动端。
二、全面优化“互联网+政务服务”流程,促进政务数据共享挖掘。依法依规梳理网上政务服务事项;改造网上政务服务流程,确保信息数据按照合理的政务逻辑流动;加强服务流程的标准化,制定业务手册,发布《办事指南》。
三、实现政务数据互通共享,推进服务协同。开展信息资源普查,形成全市政务信息资源目录;建设全市政务信息资源共享交换平台,实现不同部门和不同政府层级间数据信息互联互通、共建共享;建立健全政务服务大数据采集、存储、分析、挖掘机制。
四、建立“互联网+政务服务”的保障支撑体系。把基础设施建设、人才引进培养、网络信息安全和监督考核作为“互联网+政务服务”发展的基础支撑,分阶段扎实推进实施落地。
以数据为基础
推进城市精细化管理
市政协智库专家、大连中天项目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宝日
数据与城市管理的融合越发紧密,城市精细化管理成为必然。建议:
第一,做好精细化的核算,确保信息的真实性、严谨性,做到家底清晰、账实相符、有据可查。
第二,加强对产业、民生、社会治理等各领域关键性大数据的采集与分析,加强信用平台数据更新共享,不断完善全市基础数据库。
第三,打通“信息孤岛”和数据壁垒,提高信息的开放共享程度,加快推进我市数据跨区域、跨层级、跨部门、跨业务、跨系统的开放共享,实现城市精细化管理的新跨越。
第四,强化数据基础设施建设,构建智慧城市物联感知网,加速传统基础设施智能化改造。
第五,推进基层网格化管理,向多元共治精细化管理模式转变,形成城市运行的“活地图”,做到“用数据说话、用数据决策、用数据管理”。
加快发展“智慧交通”
改善交通堵、停车难问题
市政协社会科学界委员、中山区工商联主席徐少峰
随着大连经济飞速发展,城市交通堵、停车位难问题突显。建议:
一、多措并举,发展智慧交通。实现交通资源全面共享,使业务协同更加顺畅;提升公共交通服务水平,使信息服务更加全面;提升智慧交通管理水平,使信息决策更加科学;形成智能化绿色出行体系,使百姓出行更加便利。
二、信息引领,并用多生态智慧技术。完善城市智慧交通综合管理体系;推进信息技术在城市公共交通领域的应用;引进物联网+雷达全域覆盖多生态先进技术;利用区块链技术开发智慧交通和智慧停车应用。
三、完善路网,错峰限行组合防治。加强道路基础设施供给,建立立体大交通;鼓励弹性工作制,引导错峰出行;倡导少开一天车,车辆限行环保。
全面提高社区
治理智能化规范化水平
西岗区政协副主席
肖福友
为进一步提高社区治理智能化规范化水平,建议:
一、建立结果导向型社区考评体系,激发社区工作活力。科学制定社区考核方案,在内容上减少定性类指标,增加定量类指标;在方式上应用信息技术,体现实时性、真实性、科学性;在时间上以平时积累为主;及时公示并科学运用考评结果。
二、构建综合性信息服务平台,打造智能社区新模式。完善和优化信息化基础设施和社区基础数据库,实行动态管理;严格规范数据保护、保密制度,维护信息安全;建立联动开放的服务信息模块,提高治理精细化、精准化水平。
三、完善社区工作“准入制度”,提升治理规范化水平。制定社区工作事项清单,推进社区“减负增效”;实行社区公共事务分类管理,深化“全岗通”工作模式;建立责权利一致的保障机制。
四、拓宽社区服务功能与范围,增强社区聚合力。依托智能平台,发掘政府要求、居民需求、社会需要间的共振点,提升政府公共服务供给效能;提升政府购买服务效率,探索社区服务产业化发展道路;吸纳和引入优质服务企业或品牌进入社区,推动社区服务业可持续发展。
五、创新深化社区治理机制,推动形成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构建以社区党委为核心、多方共同参与的“一核多元”社区治理格局;制定出台机关干部定期、定时、定岗参与对口社区工作的相关制度机制;鼓励社区引入社会化有偿或低偿服务,增强自身造血功能;建立职业化、专门化社区工作者队伍,试行社区工作者职称评定制度;积极组织居民参与民主决策,培养社区意识和公民意识。
借鉴国际经验 建设为民所用
韧性与可持续的智慧城市
市政协特邀香港人士界委员、创奇斯集团副总裁钱国强
借鉴世界先进经验,围绕大连智慧城市建设提出如下建议:
一、确立大连目标,以“设计思维”发展适合市民生活的智慧应用。大连在明确智慧城市发展目标的基础上,用“设计思维”方法和“市民共同创造”方式,以同理心重新思考用户体验,创造出颠覆性的优秀作品。
二、加快“一大脑、三平台”建设,建立数据开放和数据共享机制。让企业和市民可以尽快参与使用城市公用数据,充分发挥出大数据的创新能力。
三、将“可持续发展”与“城市韧性”作为大连智慧城市的标志。让政府、企业和市民共同参与研究城市韧性的需求和建设目标,以共同应对重要灾害和恢复重建。
四、注重合作,以智慧城市带动数字经济生态圈。有效利用国内和国际资源,与第三方合作建设智慧城市技术的生态圈。大连市可利用自身在东北亚发展的战略地位,与日韩城市共同开发如智慧旅游等项目,让本地业界发展成与国际接轨的智慧城市产业。
加强120信息化互联互通平台建设
提升我市院前急救效率
市政协常委、农工党市委会专职副主委李志
就加强我市120急救信息化建设建议:
一、建设院前、院内融合的信息化系统。建立一套集指挥控制、信息处理、数据查询、及时更新功能于一体的适应院前急救医疗实际情况的信息共享平台。建立统一的院前、院内电子病历,规范院前、院内工作交接程序。加强车载信息化建设,打通院前急救与院内治疗之间的信息壁垒。
二、建立院前急救与城市大脑交警系统智能联动平台。与“智能交通”信息平台对接,城市大脑的“一键护航”系统根据救护车的出发和救援地点,自动规划出最佳路线,同时对沿途交通信号灯进行自动调节,保证救护车一路绿灯通行。
三、建立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统一协调指挥信息中心。建议由应急部门牵头,构建针对各级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的统一协调指挥信息中心,统筹协调急救与电信、公安、交通、消防救援、应急管理及疾控的各项资源,实现对各项危险指标因素的监测、预警与风险评估,提升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效率。
四、建立全域统一联网的120业务管理平台。建立全域统一的院前急救业务信息管理平台,统一全市所有急救中心(站)的院前急救业务数据标准和数据交换接口,实时掌控全市院前急救动态信息,提高基层急救质量的控制管理水平。
推进“互联网+明厨亮灶”工程
保障食品安全
市政协民盟界委员、大连海事大学航海学院副教授杨家轩
积极构建多维度、多视角、多方向的食品安全治理新常态。建议:
一、尽快制定专门的“互联网+明厨亮灶”规范性文件。规定“互联网+明厨亮灶”系统技术指标和建设规范为食品安全的互联网监管提供监视的政策支撑。
二、加快健全重点敏感领域的实时监管装备配备。以学校食堂、中央厨房、重点餐饮企业、网络订餐平台为重点推进“互联网+明厨亮灶”建设,确保实时视频监控全覆盖。
三、搭建统一的网络平台对接实时监控信息平台。积极构筑食品安全信息追溯体系,提升智能化、信息化水平。探索建立新餐饮监管模式,全链条提升餐饮食品安全水平。
四、采用正面激励方式提高餐饮市场经营主体参与的积极性。运用财政支持、税收优惠、投资倾斜、市场优先准入等方式,引导经营主体主动参与“互联网+明厨亮灶”,形成内生的遵纪守法理念。
实施“互联网+”养老工程
推动养老服务智慧化升级
市政协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界委员、人保财险大连市分公司副总经理朱利
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智慧养老需求,建议:
一、建设全市统一的智慧养老云服务平台。建立
覆盖全市、统筹城乡、高效互动的养老服务体系管理平台;建设虚拟养老院,为老年人提供全方位、分层次、多渠道“一网式”优质高效养老服务;拓展远程提醒和控制、自动报警和处置、动态监测和记录等功能;为各类组织、商家提供服务端口,拓展开发养老产品和服务项目。
二、构建全市统一的养老大数据中心。推进全行业数据集成,建构完整、灵活的宏观业务流程,使数据采集统一规范、标准一致;对养老数据深度挖掘与分析;实现跨行业共享与交换,打通养老服务信息共享渠道,促进各类、各级养老、医疗服务机构的信息共享;与户籍、医疗、社保等信息资源对接;对外连通银行、消防、公安等相关系统,实现跨系统数据协同。
三、构建全市养老信息化标准规范。加强宏观管理,科学编制区域智慧养老规划;规范行业标准, 统一规范数据;确保监管实效, 采取政府监管、第三方监管、机构内部监管等形式,加强对养老产业的整体监管,保障老人权益。
发展智慧农业
助力产业转型升级
市政协农业界委员、大连市现代农业生产发展服务中心绿色生态能源部部长吕志明
智慧农业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高级阶段,建议:
一、搞好顶层设计,强化规划和政策引领。制定符合我市农业特点的智慧农业发展规划。围绕重点领域、重点产业实施一批智慧农业重大项目工程,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发展模式。
二、整合数据资源要素,建设智慧农业综合平台。接入现有农业平台资源,逐步将我市现有农业全产业链数据资源等有效整合,构建1+N+N平台模式,形成一个“从生产到销售,从农田到餐桌的完善农业智能化信息服务体系”。
三、挖掘本地人才优势,建设人才队伍。通过建立智慧农业实验室、工作室、工作平台等,围绕种植业、渔业、畜牧等特色农业产业,培育和构建支撑我市智慧农业发展的人才服务体系。
四、全面提升智慧农业科技支撑能力。开展智慧农业关键领域、关键技术和薄弱环节的自主创新,研究适合我市农业产业特点的智慧农业应用技术体系。加快推动智慧农业领域的技术集成与示范转化,全面提升科技对智慧农业的支撑能力。
关于推进我市智慧旅游
高质量发展的建议
庄河市政协副主席
刘玉全
为进一步推进我市智慧旅游高质量发展,提出如下建议:
一、加强领导,统筹规划。智慧旅游建设应纳入智慧城市整体框架下统筹规划,以发达的网络技术和便利的信息化作为后勤保障,统筹推进旅游信息化建设。
二、紧贴需求,配套建设。应充分利用科技园区、科技工程、科普场馆、科研设施等发展科技旅游。结合5G互动直播,加快VR/AR技术应用,建设数字孪生景区,打造沉浸式全景在线产品。鼓励和引导旅游电子商务平台建设,逐步整合商、旅、文信息,为游客提供全要素、全过程的旅游信息服务。
三、因地制宜,突出特色。整合营销、服务、管理资源,推动文旅产业从单一产业振兴向融合发展转变,助力打造国际知名的滨海旅游城市。建立服务东北地区全域旅游及相关产业的“旅游+互联网+文化+金融”的新型运营平台,形成游客数据积累和分析体系,实现科学决策和科学管理。
加快建立大数据交易所
推动大连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
市政协常委、科学技术界委员、大连瀚闻资讯有限公司董事长童友俊
建立大连大数据交易所,加快培育数据要素市场,推动我市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已成为当务之急。建议:
一、充分发挥我市在政策上、环境上、人才上和定位上四个优势,探索数据平台化路径。
二、培育数据要素市场与发展数字经济互为依托,切实解决数据要素市场问题,加快数据安全、快速的流通,开辟数字经济快车道。
三、数据赋能,推动智慧城市建设与互联网+政务发展,增强政府决策能力,提高政府监管水平,推动老产业、旧模式焕发新活力。推动大数据医药研发、互联网诊疗、精准教学等新产业。
四、高速收纳、协调、整理、提炼数据这一新时代的“矿产”,促进数据高速流通,供应给各行各业,为前沿产业提供优质土壤,助推大连高精尖产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