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届四中全会做出的《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强调,完善公共服务体系,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可及性,建立健全运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进行行政管理的制度规则,推进数字政府建设。
政府、企业数字化转型路在何方?如何加快推动大数据开发在政务数据治理中的应用,从而助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12月11日,由中国电子信息行业联合会、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中国通信工业协会联合主办,国信(佛山)数字技术应用研究院承办的“第四届国家数据与治理高峰论坛”在广东佛山开幕。与会专家学者围绕数字政府建设、数字新基建与智能制造、政务数据治理、“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等前沿问题和创新实践进行了深入交流研讨。
一、大数据的基础性、战略性资源作用愈发突显
随着数字经济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新动能、新引擎,世界主要国家在数字技术研发、数据开发与应用、数据风险与安全、技术人才培养等方面加快布局。
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大数据产业发展。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报告指出,要“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同各产业深度融合,推动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构建一批各具特色、优势互补、结构合理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增长引擎,培育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
全国政协经委会副主任、工信部原副部长刘利华在致辞中介绍,随着市场需求拓展和技术水平提升,我国大数据产业和数字经济发展进入快车道。一方面,新产品、新服务、新模式不断涌现,部分骨干企业具备了开发建设和运营维护超大规模大数据平台的能力,一批互联网企业利用大数据发展成为具有市场领导力的优势平台;另一方面,融合应用不断深化。
全国政协经委会副主任、工信部原副部长刘利华致辞
截至今年6月,我国制造业重点领域企业关键工序数控化率和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分别达到51.1%和71.5%,工业互联网平台生态加速构建,政务、金融、医疗、能源、交通等领域大数据的应用也在进一步拓展。2019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到35.8万亿元,占GDP比重达到36.2%,增速超过同期GDP增速7.85个百分点。可以说,数字经济已经成为当前发展最快、创新最活跃、辐射最广泛的经济活动。
二、数字化转型,数据基础设施建设要先行
作为新基建的重要组成部分,数据基础设施建设是面向高质量发展需要,提供数字转型、智能升级、融合创新等服务最核心最根本的基础设施体系。作为数据收集、处理和交互的中心,大数据中心直接关系到核心竞争力。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云计算与大数据研究所所长何宝宏认为,数字化转型,数据基础设施建设要先行。目前,企业、政府数字化转型的困境在于转型阶段路径和方向不明确,缺少相关标准,缺少行业优秀实践案例。不管未来数字化转型路在何方,数字基础设施建设要先行。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云计算与大数据研究所所长何宝宏作主题演讲
在政务服务方面,很多地方已经做到了“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但跨部门、跨领域“数据跑路”的时候要防止产生数据不可控的问题。因此要探索更多的协同共享机制,实现数据的可控、可管,利用区块链让数据跨部门、跨地区健康流动。今年4月,我国正式将区块链纳入新基建,必将推动区块链从模型走向实际应用阶段。目前区块链技术整体架构已经趋于稳定,智能合约、共识、账本等技术已经比较成熟。区块链技术可以助力解决数据的确权、共享及存证的可信问题,在公共资源交易领域应用空间广泛。
三、提升国库数据治理能力,是政府数字化转型的重要环节
国库数据是政府及其国库部门重要的依据,在政府的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国库的数据治理是重要的一环。
国家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教授、博士生导师汪玉凯表示,提升国库数据治理能力,首先要加强对国库数据基础设施的统筹,防止重复建设,特别是要改变一些落后观念,比如提高数据治理能力,绝不意味着要到处都大手笔地建数据中心,有一些县和市,特别是县数据中心建立以后上架率不到20%。
国家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教授、博士生导师汪玉凯作主题演讲
其次,要通过改革加大国库数据资源的整合力度,提升国库数据资源的共享度,通过部门机构的整合,提高共享能力。此外,要制定严格的制度规范,保障国库数据资源的开放。这就需要处理好国库安全和国库数据开放的关系、中央和地方在国库数据资源开发利用方面的关系、国库数据开放与保护个人隐私记录的关系。
政府掌握了海量数据,开放是必然趋势。汪玉凯认为,数据开放有3个含义,包括政府信息定期向社会开放,例如信息公开条例;部门之间的数据要开放才能共享;政府的公共数据定期向社会开放,让数据产生价值。在实践中,可以探索将部分国库数据资源通过市场交易的方式开放。通过界定国库数据产权,培育国库数据交易市场,使数据资产能够产生使用价值,最后能够实现双赢。
四、数字政府建设的核心,是通过大数据治理实现数据有序共享
数字政府建设的核心是大数据治理,即如何用好数据、管好数据。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张楠认为,大数据提升治理水平体现在多个维度。首先最常见的是一些技术应用,例如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的一些技术在政府治理中的应用。实际上在应用的过程中,可能需要对业务运作的流程进行相应的优化。这就涉及国家信息部门、交换平台的建立,包括实现网络通、业务通等基本的目标。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张楠作主题演讲
用好大数据能提升治理水平,既有技术工具层面的创新、运行管理优化,还有组织结构的重组、职能方式的转变。张楠表示,“它是从多个维度、不同角度潜移默化重塑新的治理体系。”
用好大数据的前提是对大数据有更好的治理,对数据责权的明晰,对数据质量的保障。加强数据有序共享,依法保护个人信息越来越受到关注,意味着政务大数据的发展需要对可能的风险进行防控。在数据过度采集的环境下,政府部门无法完全掌控数据,意味着存在超出政府数据能力的数据责任。精确计算的决策最容易被猜测,未来人工智能和各项技术在政务治理中应用时需考虑到这种风险。此外,大数据还涉及对数据能力和数据企业监管的问题。
五、建立政府数据资产流通与运行平台,数据资源权属、管理成为一个绕不开的话题
建立数据资源流通、交易机制,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基础。政府数据主要包含政府业务数据、社情民意数据、基础环境数据、政府数据等类型。数据通常具有非物质性、可再生性和效用的相对性等特性。
随着各地数字政府建设不断深入,数据资源权属、管理成为一个绕不开的话题。今年7月,深圳出台了《深圳经济特区数据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把数据或者公共数据变为新型国有资产,引起广泛讨论和热议。
清华大学国家治理研究院执行院长孟庆国作主题演讲
清华大学国家治理研究院执行院长孟庆国认为,要将政府数据作为资产予以管理,首先就面临着数据权属问题,对数据进行确权,包括所有权和使用权。数据确权和数据价值的可计量性构成了数据资产化两项非常重要,也非常难的工作。未来,政府部门将要进行大量的数据资源登记工作。现在各种资产都有相应的管理方式,未来数据纳入资产登记后,数据资产化管理将会构成政府一项新的职能。
孟庆国表示,政府数据的共享机制与平台建设、开放机制与平台建设以及数据资源交易市场建设与监管等,构成了政府数据资产管理的核心内容。要建立政府数据资产的流通与运行平台,从数据资源到生产要素,都必须资产化。广东交易控股集团与佛山市南海区政府签约共建的大数据交易中心,实际上就是建设一个中心把数据作为资产流通。
六、实现企业数字化转型的五条路径
随着智能制造的发展,政府、企业的数字化转型热情很高,但是对于智能制造的理解不尽相同。中国工程院院士、机械工程专家、博士生导师谭建荣认为,自动化生产线只是智能制造的初级阶段,智能制造要融合人工智能技术和产品设计制造技术,解决生产制造中产品全生命周期中设计、加工、装配等制造活动进行知识表达与学习、信息感知与分析、智能决策与执行,实现制造过程、制造系统与制造装备的知识推理、动态传感、自主决策。
中国工程院院士、机械工程专家、博士生导师谭建荣作主题演讲
企业如何实现数字化转型?谭建荣表示,企业要通过“智能制造+工艺提升+强化质量+延伸服务+拓展市场”五条路径,实现数字化转型。“要搞智能制造就是打造数字化的车间,应用机器人技术、人工智能技术。”谭建荣说,应用机器人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首先要用好数字化技术、网络化技术,应用这些智能化技术的目的就是要提升产品的设计技术、制造技术。
智能制造的四个关键是智能设计、智能加工、智能装备、智能服务。谭建荣认为,推动企业智能制造+创新设计,是数字化转型首要又重要的一环,有利于企业打造自主品牌。在工艺提升方面,传统工艺正面临着市场威胁,企业要结合技术发展研发新工艺,适应新材料、新装备、新工具,从而提升工艺水平。质量是企业的生命线,工业强国德国早就解决了质量问题,中国正处于起步阶段,更要通过智能制造强化质量意识。制造企业要转向制造服务业,通过智能制造延伸产品服务,服务社会、客户,同时把积累的数据变为信息拓展市场。(中央厨房·智观天下工作室 王志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