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在国家治理现代化中的独特优势与路径探析
来源:中国电子政务网 更新时间:2020-12-17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决定》提出,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全党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在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中,网信工作发挥着重要作用,信息化既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又是加快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手段。深刻认识信息化在国家治理现代化中的独特优势,充分发挥信息化的重要作用,科学探索国家治理能力的提升路径,对于促进信息化和国家治理深度融合、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一.深刻认识信息化在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中的独特优势

信息化是国家治理现代化最为显著的表现和特征,在国家治理活动中使用先进信息技术的程度和水平,直接决定治理能力的高低、治理效果的好坏。准确把握信息化的技术特征和内在机制,有利于深化认识信息化在国家治理现代化中的独特优势。

1.信息化呈现开放平等、共享共治的技术特征,有利于治理主体的多元参与。信息化特别是互联网的迅猛发展,突破物理时空和用户人数的限制,没有结构中心,给予平等参与的机会和规则,拓宽了公众参与国家治理的渠道,大大消除了信息壁垒。多元治理主体通过网络畅通沟通渠道,互动交流协作,共享信息资源,容易增进共识,形成共享共治成果。

2.信息化呈现方便快捷、即时互动的技术特征,有利于治理运行的灵敏高效。网络信息技术发展日新月异,信息生产、传播和使用变得异常容易,信息传播速度越来越快,信息传播数量越来越大。信息是国家治理的重要依据,单靠人工的方式采集和处理大量的信息,耗时耗力,效率低下,信息化帮助高效地收集信息和处理数据,使治理过程中的决策和对策能及时地应对各种变化情况,切实提高多元参与主体在国家治理活动中的效率。

3.信息化呈现数字化、智能化的技术特征,有利于治理方法的科学精准。当前以数据化、智能化为特征的信息化浪潮蓬勃兴起,数据化的核心内涵是对信息技术革命与经济社会活动交融生成的大数据的深刻认识与深层利用,智能化是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增强、延伸和替代人的智力,全面优化和提升信息应用的层次与水平。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化手段,更加精准有效地感知社会态势、加强分析研判、辅助科学决策,为国家治理方式方法创新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4.信息化呈现公开透明、处处留痕的技术特征,有利于治理过程的透明公正。信息化特别是互联网的发展,让人人都有麦克风、个个都是监督者成为现实,公权力管理者控制信息资源的优势不复存在。通过互联网向全社会公开治理过程,处处“留痕”,让治理主体的各种动作在阳光下运行,既方便公众公开监督,阻止“暗箱操作”和“幕后交易”,又使责任可追溯,提高问责的针对性和精准度。

二.充分发挥信息化在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作用

国家治理现代化离不开信息化大环境,也离不开信息技术的支撑保障,信息化在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没有信息化就没有国家治理现代化。

1.信息化提升治理决策力的民主性科学性。国家治理中要进行大量的决策活动,凭主观意志靠经验办事,拍脑袋决策、冲动性决策、功利性决策难以为继。随着信息化的普及深入,公众的参政议政、建言献策途径通过接入网络得到了大大拓展,全民参与、集思广益、群策群力,推动重大决策的“决定-宣布-辩护”模式向“参与-协商-共识”模式转变,有助于提高治理决策的民主化水平,最大限度地汇聚民智、减少决策失误。现代信息技术的出现和发展为科学收集和处理决策信息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支撑,如大数据技术所包含的更全面更真实的数据,使治理决策的数据基础从少量的“样本数据”变为海量的“全体数据”,为决策过程提供“用数据来说话”的决策依据,大大提高科学决策水平和效率。今年年初这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不少省市区每天对从鄂来返人群开展大数据分析,精准定位高风险人员,及时确定了防疫工作重点区域、重点人群,有力提升了疫情防控决策的科学性,助力“大海捞针”难题的解决。

2.信息化提升治理执行力的主动性精准性。国家治理执行过程实质是一个公共服务的过程,直接服务于人民群众。治理执行力事关治理目标的实现与否,事关人民群众对党和政府的满意度,涉及治理成本与效率等一系列问题。运用信息化手段推进政务公开,加快电子政务建设,构建全流程一体化在线服务平台,做到马上办、一次办、网上办,让传统的繁文缛节、推诿扯皮的作风失去存在空间,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办事难、办事慢、办事繁的问题。如各地纷纷推出掌上政务服务,浙江“浙里办”、广东“粤省事”、福建“马上就办”等成为方便人民群众指尖办事的“好帮手”。通过建设一体化的大数据中心,推进技术融合、业务融合、数据融合,实现跨层级、跨地域、跨系统、跨部门、跨业务的协同管理和服务。2017年底全国政务信息系统整合共享“大动脉”已初步打通,实现了71个部门、31个地方与国家共享交换平台的对接,构建了涵盖47万项目录的数据资源体系,切实在政务服务中让“群众跑腿”变成“数据跑路”。运用信息化手段加强市场治理和社会综合治理,通过监管信息系统开展标准集成与在线监管,提高事前预防、事中监管和事后处置能力。如对食品可以实现生产、运输、储藏、销售等全流程的智能感知监管,食品安全更有保障。运用电子监察,全程监控治理执行的环节、内容和结果,发挥区块链技术难以篡改的属性,实行全方位的精细化管理,减少和杜绝消极执行、乱执行现象。

3.信息化提升治理监督力的全面性有效性。监督力是整个国家治理能力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互联网不但为公众提供了低门槛、低成本的参与监督渠道,而且拓展了监督制约对象的广度和深度。通过网络将治理政策制定、决策实施过程以及公权力部门和人员都置于公众的监督之下,这种全方位监督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凸显了监督制约的大众化和常态化特征,促进了公权力运行的公开透明、规范有序。近年来湖南积极发挥网络监督作用,建成推广“互联网+监督”平台,围绕“钱从哪里来、花到哪里去、干了什么事、效果怎么样、有没有问题”主线,将各类民生资金全面公开,从上至下对每笔资金进行全程监督。老百姓足不出户地对民生资金使用、发放情况进行实时监督,倒逼职能部门及时发现、纠正问题。据统计,开通仅半年,平台门户网站及“三湘e监督”微信公众号页面点击量累计已达9.63亿人次,各市州纪检监察机关共接到投诉举报4184件。湖南全面构建这种大平台、大数据、大监督、大民生的精准监督系统,形成了监督合力,提高了监督实效。

三.科学探索信息化在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中的实现路径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强国的重要论述,为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科学探索信息化在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中的实践方式与路径,对承接新时代党领导人民有效治理国家的历史任务具有重要价值。

1.创新治理理念。人类已经进入以信息化为主要特征的互联网时代,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各个方面的信息化进程均在加速,需要用信息化的眼光观大势、看世界,用互联网、大数据的思维去观察、分析、研判现实问题,主动顺应而不是被动适应信息化的发展趋势和潮流。国家治理现代化本质是民主治理,蕴含了治理主体多元化、治理目标良善化法治化、治理过程协调化透明化、治理方式多样化柔性化、治理效能低成本化高效率化等诸多新的特点和要求,与信息化技术特点和内在要求天然契合。一些传统的管治理念已不合时宜,需要进行相应的创新。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强国的重要论述,坚定没有信息化就没有现代化的思维理念和价值导向,树立互联网思维、大数据思维、共享共治、开放透明、自由平等、民主法治、迭代创新、包容审慎、底线思维等新治理理念,指导实践,贯穿在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始终。

2.构建多元共治模式。信息化发展促进治理模式发生重大变化,权力性质由强制向协商、权力运行向度由垂直向平行过渡,需要大力创新治理模式。要积极构建政府间协同、政府与多元治理主体间的智慧治理模式和平台,通过智慧大脑实现多重数字治理体系的联通与协作,实现多方平等对话、协同治理,促进线下治理向线下线上融合治理转变,确保人民群众能够全方位参与治理事务。创新智慧政务公共服务提供方式和建设模式,对政务服务流程、政府内部架构、政府外部治理等进行数字化、网络化、智慧化重塑,推动公共服务、市场监管、应急管理等方面全面优化升级,实现上下一体、内外互动、协同治理、社会参与的服务和治理。加快以服务对象至上为中心重构跨部门业务办理流程,推动行政审批流程再造,理顺疏通政务服务流程中的“堵点”“痛点”,促成信息流和业务流在水平和垂直方向上顺畅流动,让百姓少跑腿、信息“多跑路”,提升人民群众的满意度、获得感。

3.完善法规制度建设。法规制度是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保障,只有制定符合信息化发展实际需求的法规制度,才能保障实现充分的国家治理效能。发挥地方的积极性,主动适应日新月异的信息化发展形势,构建地方性法规制度来发挥信息化在国家治理现代化中的优势作用。根据信息化发展的内在要求,探索信息技术标准与法律法规的衔接机制,在保障安全性的前提下提高创新效率,制定多元主体运用信息化手段全方位、常态化参与国家治理事务的法规制度,切实保障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实现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健全网络法律法规,严厉打击各类网络违法犯罪,依法规范公众网络参与行为,构建清朗网络空间。

4.加快技术创新应用。信息技术为国家治理现代化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撑。要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积极创新应用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加快5G网络、物联网、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释放信息化驱动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巨大潜能。加快创新应用大数据挖掘技术,对治理问题实现溯源分析、即时分析和关联性分析,将大数据采集处理纳入决策系统和治理系统,促使治理目标定位更准确,治理进程和成效更加满足社会期待。区块链作为一种由多方共同维护的分布式记账技术,改变了当前互联网的信任机制,大幅拓展多元治理主体协作的广度和深度,将在促进数据共享、优化业务流程、降低运营成本、提升协同效率、建设可信体系等方面发挥独特优势,前景广阔。加快人工智能创新应用,提升传统基础设施智能化水平,运用语音图像识别、智能客服、智能政务机器人等,使治理活动不断走向智能化,增强治理实时化、精准化和场景化,提高治理和服务活动的质量与效率。(红网

(作者系湖南省委网信办、省互联网信息办公室网络管理与执法处处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