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全球新型智慧城市标杆和“数字中国”城市典范
来源:南方日报 更新时间:2020-12-19

采写:南方日报记者 李定 摄影:南方日报记者 朱洪波

走进深圳市政府管理服务指挥中心,一个能看、能用、能联动的智慧城市出现在人们面前。大屏幕上,清晰显示着市民们使用“深i您——自主申报”的实时情况,为疫情防控提供科学分析依据。而这只是指挥中心功能的零光片羽,借助于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指挥中心接入了深圳市82套系统,汇集各部门100类业务数据,时时刻刻为城市的高效安全运转服务。

近年来,深圳一直把智慧城市建设作为推进深化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和增进人民福祉的重要抓手,推出一系列改革举措,为提升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赋能。目前,深圳的政务服务能力、智慧城市发展水平及数字政府发展指数均位居全国前列。

不久前,习近平总书记出席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提到,要注重在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上下功夫,发挥深圳信息产业发展优势,让城市运转更聪明、更智慧。如何抢抓重大历史机遇,发挥科技业务融合创新能力,借助大数据赋能城市治理,打造全球新型智慧城市标杆和“数字中国”城市典范,推进智慧城市高质量发展?

12月11日,深圳市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刘佳晨在接受南方日报采访时表示,该局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努力打造数字政府、数字经济和数字市民“三位一体”的数字深圳,打造具有深度学习能力的鹏城智能体,成为全球新型智慧城市标杆和“数字中国”的城市典范,让城市能感知、会思考、可进化、有温度,让市民共享数字生活、共创智慧社会。

谈优化营商坏境

以“小切口”推动服务大提升

南方日报:深圳一直把优化营商环境改革作为“一号改革工程”,近年来,深圳连续2年获得全国重点城市网上政务服务能力评估第一名、全国数字政府发展指数第一名,连续3年获得全国智慧城市发展水平评估第一名,最近还荣获巴塞罗那全球智慧城市“使能技术”大奖。这些亮眼的成绩单,深圳是如何做到的?

刘佳晨:近年来,在深圳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深圳坚持智慧城市建设要对标国际一流、国内领先,坚持把智慧城市建设作为推进深化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和增进人民福祉的重要抓手,推出了一系列改革,为提升深圳的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赋能。

刚刚挂牌的外国人就业居留事务服务中心,是深圳市为方便国外人才一站式办理工作居留事项、吸引国外高端人才而推出的一项改革举措,也是“深爱人才、圳等您来”的又一实际体现。我们将“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外国人工作居留”两项业务整合,同时将外专窗口和公安窗口合并,实行了外国人工作和居留事务“一窗通办”,这属于全国首创。

为实现业务整合,我们做了大量工作,努力争取上级支持,实现了外国人来华工作管理服务系统和出入境大集中系统两个审批系统的互联互通,并基于数据共享实现业务融合。

此外,在深圳创业者的心里,12345政务服务热线是让人信赖的存在。其中,“1”号键为“营商环境”专席,有专人24小时受理企业的各类诉求。如今已累计提供服务量超过23万宗,解决有效诉求7万宗。市民和企业对专席受理环节满意率达到99%以上。

南方日报:现在市民办事不再需要提供申办材料复印件。去年4月1日,省委副书记、深圳市委书记王伟中在人民日报发表了《优化营商环境,从一张复印件开始》的文章。“一张复印件”的背后,有什么故事?

刘佳晨:从一张复印件的“小切口”出发,对政务服务改革和智慧政务建设提出要求,给我们指明方向。免费复印的背后不仅仅是免收费用,关键是要通过信息和数据共享,加快推进电子证照应用,实现申请材料免提免交。

我们在今年10月正式推出政务服务“免证办”,实现办事免收实体证照及其复印件,第一批已实现393项电子证照替代实体证照,覆盖企业和群众常用证照的90%以上,企业和群众不管在线上还是线下办理业务,基本上可以不用提交相关证照及复印件。

在此基础上,我们还推进了全市政务自助服务终端整合,将多个部门建设的自助服务终端进行整合,实现了182个事项的“一机通办”、718个事项的“跨城通办”。

要以刀刃向内的决心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全面优化政府管理和服务。其实,无论是“一窗通办”“一张复印件”还是“一机通办”,反映的就是我们深入推进政府数字化改革,推动政务服务由“基于材料审批”向“基于数据审批”转变、由“分散”向“集中”转变、由“人找服务”向“服务找人”转变。

我们通过智慧城市建设让服务提速。比如我们大家都很熟悉的“秒批”改革,现在已成为深圳网上政务服务能力的金名片,目前在人才引进等278个事项上成功实现。

今年以来,还推出了“秒报秒批一体化”新模式,创造全流程不见面、零跑动、全自动的政务服务,实现即报即批、即批即得。

此外,我们打造的“i深圳”统一政务服务App,通过融合全市7786项服务,为市民提供“千人千面”精准化服务,推动政务服务由“网上办”向“掌上办”延伸,努力实现线下能办的线上也能办,线上能办的掌上也能办。

我们以政府的“辛苦指数”和数据的“效率指数”,提升企业市民的“幸福指数”;以政府权力的“减法”、服务的“加法”,激发市场活力的“乘法”。以“小切口”推动服务大提升,让市民和企业办事更方便、更快捷;助力营商环境不断优化,成为我国营商环境最好的城市之一。

谈城市治理现代化

打造一个“城市数字大脑”

南方日报:如何发挥深圳信息产业发展优势,推动城市管理手段、管理模式、管理理念创新,让城市运转更聪明、更智慧?

刘佳晨: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为深圳市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一个好的城市现代化治理体系离不开科技的“硬核支撑”,我们都知道深圳的科技创新是全国的一面旗帜,深圳紧紧依托新一代信息技术,在行业监管、基层治理和生态环境改善等很多方面都取得了积极成效。

我们以数据资源共建、共享、共用为突破口,打造一个“用数据说话、用数据决策、用数据管理”的“城市数字大脑”,大脑接入了全市各类数据,可以实时地感知这座城市的部件、服务设施,推动城市治理由“经验治理”向“科学治理”、由“粗放式”向“精细化”转变。

特别是今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我们用科技赋能城市管理。2月7日起就在全国率先推出了“深i您—健康码”,创新推出了手机“亮码”“扫码”无接触通行模式,截至目前,“亮码”行为已经超过4亿次,实现了“一次申报”“一码通行”,同时借助大数据织密织牢防控网,为疫情防控提供精准助力。截至12月9日,“深i您”小程序累计注册人数达2549.2万,累计访问量24.47亿次。后来上线的“深i企—精准服务企业”平台和“抗疫惠企政策精准办”的服务,更是让受到疫情冲击的深圳企业感受到这座城市服务企业的温度。

南方日报:健康码已经成为每名市民出行必备,并且在疫情防控中发挥了显著作用。最新数据显示,仅用5秒就可完成核酸信息采样,半天结果可查询,如此快捷的信息登记工作,是如何做到的?

刘佳晨:疫情就是命令,在整个疫情防控工作中,深圳用自己的科技硬核实力,交出了科技抗疫的优异答卷。比如日前我们协助罗湖区,依托“深i您”健康码,构建全流程闭环应急筛查体系,市民只需手机出示“深i您”健康码,即可进行信息采样,无需填报个人信息。系统通过扫描被采样人健康码和采样瓶预置二维码,实现采样信息关联和采集,省去现场人工填报、条码打印张贴等复杂流程,5秒就能完成信息采样全流程,获得医护人员点赞。

谈智慧城市和数字政府建设

打造具有深度学习能力的鹏城智能体

南方日报:近期,深圳将出台加快智慧城市和数字政府建设的若干意见,《深圳经济特区数据条例(草案)》也将首次提请深圳市人大常委会审议。未来深圳将如何抓住机遇,高标准、高起点统筹规划,强力推动深圳智慧城市、数字政府建设再上新台阶?

刘佳晨:出台加快智慧城市和数字政府建设的若干意见,推动数据立法,对于推动深圳智慧城市、数字政府建设再上新台阶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深圳市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承担着统筹推进智慧城市和“数字政府”建设的特殊使命,接下来要将智慧城市建设和数字政府改革作为重要抓手,努力打造数字政府、数字经济和数字市民“三位一体”的数字深圳。建设全市泛在连接的统一门户、标准统一的城市数字底座和集约高效的城市智能中枢,打造具有深度学习能力的鹏城智能体,成为全球新型智慧城市标杆和“数字中国”的城市典范,实现城市的全域感知、全网协同、全业务融合和全场景智慧,让城市能感知、会思考、可进化、有温度,让市民共享数字生活、共创智慧社会。

具体来说,重点做好五个方面的工作:一是深化数字政府改革。以数据资源共建、共享、共用为突破口,打造智慧城市的“城市大脑”,深化政务服务改革,持续推出更多高频事项实现“秒报秒批一体化”。推进政务服务跨省通办、湾区通办。在2021年底前新增200项与企业群众密切的“一件事一次办”、200个高频“无感申办”事项。全面推行权力清单、责任清单、负面清单制度,实现主动、精准、整体式、智能化的政府管理和服务。

二是赋能数字经济发展。率先完善数据产权制度,探索数据产权保护和利用新机制,推动出台《深圳经济特区数据条例》,建立数据隐私保护制度,统筹开展数据治理,促进数据质量提升,有序推进政府数据开放共享;以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为引领,推动政府数据与社会数据融合创新,探索以政府数据促进数据要素市场培育,助力打造数字经济新增长极,实现产业形态不断更新、产业能级持续提升、产业辐射力显著增强,努力将深圳建设为国际一流的数字经济发展高地。

三是提升城市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用大数据这枚“绣花针”绣出“民有所盼、我有所为”的城市精细化治理新风貌,用大数据这块“能量石”构筑“有事服务、无事不扰”的城市智慧化治理新格局。

四是提升城市智慧化应用水平。鼓励和吸引国际国内优秀企业带着最新的技术,在城市各个场景下开展试点应用,通过先行先试到先行示范,引领智慧城市高质量发展。深圳已率先在全球完成5G独立组网全覆盖,我们要将5G作为智慧城市建设应用的新动力、新引擎,积极在全市培育示范项目,着力打造5G应用示范城市。同时紧盯区块链、量子科技等前沿新技术,推进技术变革与应用创新的双向赋能,催生新业态、新模式和新应用。

五是构建数字市民服务体系。建设以数字市民为基础的数字服务体系,推动全市统一身份认证和多码融合、一码通用,逐步打造“一码走遍深圳、智享城市生活”的创新体验。让城市的智慧融进市民的日常生活当中,让我们的生活更便利、城市更宜居。

■记者观察

从“跑断腿”到“零跑动”智慧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在深圳,一部手机可办理4700余项政务服务事项,通过“i深圳”掌上办、“秒批”“秒报”等新模式,企业和群众可感知政务服务的速度与质量。

在“深圳速度”与深圳质量”的背后,发挥作用的是数字政府的有效运转。基于综合应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深圳这座高效智慧的数字之城正在飞速成长。

从“数字治城”到“数字防疫”

深圳是一座特大移民型城市,人口流动大。从经济特区建立之初,深圳常住人口30来万。经过40年的发展,深圳实际管理人口2000多万,拥有商事主体340.6万户、1500多个城中村……面对大城市这个庞大系统,依靠传统手段,难以确保城市高效精准施策、安全有序运行。

为破解治理模式与城市系统不相适应的矛盾,2012年,深圳创造性提出“织网工程”,探索运用数字化手段治理城市,开启了数字政府建设,打造智慧城市。2013年,深圳成为全国首个“政务信息共享国家示范市”;2017年信息社会指数蝉联全国各大城市首位;2018年提出建成“国家新型智慧城市标杆”;2019年深圳成立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统筹智慧城市和数字政府建设;2019年、2020年连续两年蝉联全国重点城市网上政务服务能力评估第一名……

依托新一代信息技术的优势,深圳城市管理更科学、更精细、更智能,也让深圳在今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袭来时,更好地智慧化防疫。2月7日起率先推出了“深i您—健康码”,创新推出了手机“亮码”无接触通行模式,截至目前,“亮码”行为已经超过4亿次,实现了“一码通行”,同时借助大数据织密织牢防控网,为疫情防控提供精准助力。

从“网上办”到“掌上办”

进入“深圳政府在线”,在首页轻松找到“政务服务”的专栏。“教师资格证”“人才引进”“就业服务”等高频办事项目接连出现,需要去哪些部门办理什么手续,注意事项是哪些……市民们可根据系统的指引,找到办事指南。

近年来,深圳按照“放管服”改革和“数字政府”综合改革试点的要求,大力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改革和“数字政府”建设。目前,深圳市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办理率已达100%,99.92%的政务服务事项实现最多跑一次,94.05%的行政许可事项实现零次跑”,推出“一件事一次办”服务1327个。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发展,人们正在习惯一部手机搞定深圳的生活。

作为深圳市统一政务服务App,“i深圳”渐渐成为24小时陪伴在市民身边的生活“好帮手”。自2019年1月11日上线后,已汇聚7786项服务,全市95%以上个人事项和70%以上法人事项已实现掌上办理。截至目前,“i深圳”App累计下载数超1800万,注册用户数超1100万,累计访问量超10亿。

据相关负责人介绍,建设“i深圳”的目的,就是为了提升政府服务意识,让市民和企业能够享受更便捷的掌上办事服务,提升市民幸福感,促进营商环境优化,努力实现“线下能办的线上也能办,线上能办的掌上也能办”。

从“等审批”到“秒批”“秒报”

“只要打开手机,即可随时随地申报相关涉税事项,申报表填写时间由原来3分钟缩短为30秒,办税时间快多了。”@深税移动办税平台上线,以“秒批”速度办理纳税证明开具等税收业务。

“秒批”,是深圳数字政府改革和行政审批改革的创新成果,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AI技术打造出的全新智能审批系统,通过数据共享,实现数据自动比对、快速高效核验申请信息,为企业提供“无人工干预智能审批”服务。

目前,在人才引进等领域,深圳有“秒批”事项278项。在此基础上,深圳在全国首创了无感申办“秒报”模式,让市民、企业在填报资料时基本上只需要“选择”而无需“填空”,再次大幅提高了效率。

今年深圳推出“秒报秒批一体化”政务服务新模式,首批试点包括变更高龄老人补(津)贴、深圳经济特区居住证申领等58个事项。以企业投资项目延期为例,推行“秒报秒批一体化”后,申请人只需填写“延期理由”,系统对比后可马上办结。

如今,“秒批”“秒报”已成为深圳政务服务高效率的代名词,“秒报秒批一体化”将逐渐覆盖政务服务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