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第十五届)中国电子政务论坛召开
来源:新华网 更新时间:2020-12-21

专家齐聚中国电子政务论坛 “支招”数字政府建设

新华社北京12月20日电建设数字政府、发展电子政务,是全面深化改革,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途径。在20日召开的2020(第十五届)中国电子政务论坛上,与会嘉宾就我国数字政府建设和电子政务发展进行了深入探讨。


图为2020(第十五届)中国电子政务论坛现场

“十三五”时期我国电子政务发展水平迅速提升

“我国电子政务经过20多年的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已经成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举措。”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分管日常工作的副校(院)长何毅亭说。

《2020联合国电子政务调查报告》显示,我国电子政务发展指数排名已提升至全球第45位,比2018年提升了20位,其中在线服务指数由全球第34位跃升至第9位,迈入全球领先行列。

会上,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副主席、国家电子政务专家委员会主任王钦敏从六个方面总结了我国电子政务在“十三五”时期取得的成就。

“一是电子政务制度规则体系更加健全;二是统筹协调机制更加完善;三是标准规范体系更加完备;四是电子政务水平明显提高,国家数据共享交换平台和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成效显著;五是网络安全和信息化自主发展能力进一步提升;六是人员的信息化素质和技能大幅提升。”王钦敏说。

截至目前,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已覆盖31个省(区、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以及46个国务院部门,实名注册用户超过5亿人,约360万项各级政务服务事项初步实现标准化办理,省级行政许可事项网上受理和“最多跑一次”比例超过82%。

同时,各地涌现出一批政务服务新模式,政务服务更加便捷。例如,浙江开展“最多跑一次”改革,广东推出全国首个移动政务服务平台——“粤省事”,江苏推行“不见面审批”等。

会上,北京市副市长王红,上海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陈寅,河南省副省长刘玉江,广东省副省长覃伟中分别结合当地推行电子政务、提升公共治理能力的做法进行了交流。

“十四五”需完善数字治理基础制度规则和标准规范

那么,“十四五”时期如何进一步推进数字政府建设,发展电子政务?与会嘉宾认为,完善数字治理基础制度规则和标准规范,是数字政府建设的基础性工作。

“建议夯实信息安全防护体系。全面系统落实网络安全法、等级保护2.0标准、关基保护等相关法律法规和制度要求。”国家信息中心副主任、国家公共信用信息中心主任周民强调,在重大业务系统、共享交换平台、政务数据中心、新技术平台、政务网络建设的每个环节同步规划和建设信息安全体系;形成常态化、实战化、体系化网络安全防护能力,为重要信息系统和数据安全“遮风挡雨”。

国家发展改革委法规司司长杨洁提出了“营造数字营商新生态”的理念,重点强调完善数字营商基础制度和标准规范。

她建议,加快构建适应和支撑数字化营商环境的政策法规体系与规则体系;持续深化政务信息系统整合共享,推进数据跨部门、跨层级、跨地区汇聚融合和深度利用;加快业务流程、服务模式与数据信息智能匹配,审批监管过程与审批监管平台智能互联,实现政府决策科学化、城市治理精准化、政务服务高效化。

数据已经成为国家战略性要素资源和生产力,王钦敏认为应加快数字要素市场的法制化步伐。

“应以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作为突破口,摸清数据资源的底账,探索数据的权属、分类、评级、交易、监管机制等,解决数据资源开发利用的权责关系、定价机制、数据质量和隐私保护相关的政策法规和标准体系等问题,做大做强数据驱动型的产业。”王钦敏说。

提升政府数字服务的普惠性水平

尽管数字政府建设包括数据资源共享开发、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推进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等多方面内容,但多位与会嘉宾格外关注政府数字服务的普惠性问题。

“提升城乡居民数字化应用能力,尤其是老年人和残疾人,是全球普遍的难题。”联合国副秘书长刘振民说,在推进数字政府建设过程中,联合国高度重视数字鸿沟问题,将积极推动提高政府数字服务的普惠性,让数字建设的成果更多惠及全体人民,尤其是弱势群体。

国务院办公厅电子政务办公室主任卢向东认为,在推进数字政府建设过程中,要高度重视“数字鸿沟”,密切关注使用智能技术存在困难的老年人等群体,破解政府数字服务普惠性、公平性问题,推动建立解决“数字鸿沟”问题的长效机制,让数字政府建设的成果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

据了解,本次论坛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国家电子政务专家委员会主办,论坛主题是“新阶段、新理念、新格局——以信息化驱动现代化提升国家治理效能”。(记者余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