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军军事训练,越来越瞄准打赢信息化战争
来源:新华社 更新时间:2012-04-15
 
 

    新年伊始,中国军队的军事训练就呈现出一派全新气象。

    刚刚过去的5年,是中国军队现代化建设发展最快、变化最大的时期之一。在此期间,中国国防和军队建设朝着跨越式发展的目标不断迈进,军队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2005年岁末,始自2003年的裁减军队员额20万的任务完成,中国军队总员额降至230万。20万被裁减的军人中,干部占了17万,这标志着军队已朝着规模适度、结构合理、机构精干、指挥灵便、战斗力强的目标迈出了重要步伐,从结构上更适应信息化建设的要求。

    2001年7月,解放军第七代《军事训练与考核大纲》颁发全军。这是中国军队有史以来兵种专业最全、科技含量最高、册数最多的训练与考核大纲。

    2005年秋,代号“北剑—2005”的对抗性军事演习在位于内蒙古草原深处的北京军区朱日和合同战术训练基地举行。来自总参谋部的信息显示,“十五”期间,随着一批大型合同战术训练中心投入使用,中国各军兵种的军事训练已基本实现基地化。

    2005年,全军部队普遍进行了信息化条件下的拉动、演练。一年中,各部队举办的信息化讲座和高新技术知识培训班达到7000余场次。

    思想政治工作,同样通过信息网络深入到军营中。2005年10月20日,全军政工网正式开通。这条政治工作“信息高速公路”将逐步辐射到全军基层部队和院校,最终形成一个以全军政工网站为核心、覆盖全军的政治工作网络体系。

    如今,越来越多的心理医生和心理咨询员走进部队,帮助官兵疏导心理问题。处处有“军营律师”为官兵保护自身合法权益提供服务。

    2003年,中央军委开始实施军队人才战略工程。目前,解放军作战部队军师团领导95%以上具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空军一线飞行员全部具有大学学历,海军一线舰长100%毕业于专业院校,第二炮兵部队的技术军官几乎都具有学士以上学位,全军拥有博士、硕士3万余名。

    “十五”期间,中国建成一批武器装备科研生产基地,武器装备的综合保障水平有了新的提高。

    2006年是中国“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实现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战略目标的重要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