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汉区网格化管理流程图。
江汉区的城市管理与服务,正在发生着一场历史性变革。
变革缘自“网格化”。
2005年,我市江汉区和北京市朝阳区、上海市长宁区等10个城市(区)被建设部选中,开展首批“网格化管理”试点。这是一种崭新的现代城市管理模式。
2005年10月18日,网格化管理系统建成并投入试运行。在江汉区电子地图上,全区27.33平方公里(不含王家墩机场)的范围被划分为1003个“网格”。城市的管理对象和公共服务需求,被一一“定位”到单元网格中。
全区的网络资源和软硬件资源、管理资源和服务资源,全部优化整合成“监督”和“指挥”两大工作体系,通过信息化手段,对城市实行“无缝”管理。
“责任明确了,办事提速了,评价科学了”,“城市网格化管理与服务系统”试运行近4个月,江汉区的总结报告透着由衷的欣喜。省委常委、市委书记苗圩批示:今年,在全市逐步推广。
政府请专人“找茬”
150名监督员每天巡走在江汉辖区内,不停地给政府工作“找茬”。
昨日9时45分,66034号监督员殷鹏程巡查到民意街,发现友谊社区友好里C栋门前,有一堆暴露碎石、渣土垃圾。他迅速掏出一部“城管通”专用手机“咔嚓”、“咔嚓”拍下两张图片,快速写下相关文字,一同发至“江汉区城市管理监督中心”。
监督中心电脑系统收到信息,立案。48秒钟后,案件传输到“江汉区城市管理指挥中心”。1分钟后,指挥中心通过网络将“单”派到责任部门——民意街,限时办理。
就在这短短几分钟内,区监督中心不断收到监督员从各方现场发来的信息:
“燕马社区李大运,男,60多岁,无户口的闲散人员,请相关部门收容”、“唐蔡路复印机厂宿舍对面的马路上,有人私自制作小麻油”、“站东社区,陈家墩329号,一诊所无任何许可证件对外营业”……
江汉区将1003个“网格”有机组合成75个管理区,150名城管监督员,两人一区,每天两班,从早上8时到下午7时,携带具备上网、拍照、定位等功能的专用手机,骑着自行车不间断地查找“网格”里出现的各种问题,并用手机及时采集信息,上报给区城市管理监督中心。
过去,相关部门大多通过群众投诉、媒体曝光、领导批示等渠道,被动获知城市管理中出现的问题。现在,变被动为主动,效果立竿见影——
2005年1月至10月,通过区长专线、区长信箱投诉和市长专线转办的案件739件。而“城市网格化管理与服务系统”试运行三个多月,经上报立案的案件已达6085件。
处理问题“精确定位”
这是一个老问题:面对群众投诉,职能部门习惯“你推我让”,现在不行了,“网格化”系统一定位,责任单位立即“现身”。
去年9月,汉口航空路边,一处窨井盖破裂、塌陷,省医药公司职工柯先生反映多日,电信、供电、有线电视等部门都说与己无关,问题推来推去,一直没有解决。
去年10月,“网格化”管理启动,监督员将现场拍成图片,并附上文字,发送给区城市管理监督中心。区指挥中心接到监督中心发来的案件,立即通过系统“定位”,找到窨井盖的所属部门——区水务局。窨井盖当天即被更换。
“精确定位”得益于精密的部件管理数据库:该区对辖区内所有路灯、窨井盖等城市部件,进行了拉网式勘测普查、定位标图,并根据建设部颁布的标准,按照不同功能,把部件划分为六大类64小类,共143773件。
同时,赋予每个部件16位数代码的“身份证”,标注在相应的单元网格图中,并且对周边一些醒目设施和标志物作了定位,作为部件的参照物。通过地理编码技术,将城市部件数字化,使所有部件的归属、种类、数量、位置等信息准确清晰。
“网格化”管理系统内,设定所有城市部件管理的主责部门、次责部门和处理流程。问题反映上来,输入“关键词”,很快就能找到责任单位。目前,区指挥中心的“派单”准确率达到95%%以上。
职能部门、街道办事处为适应“网格化”管理要求,纷纷调整工作部署,充实一线日常管理和维护力量,保证案件在第一时间落实到责任人,办事“提速”明显。
以区水务局为例,该局处理单个案件的平均时间由原来的7小时缩至1.5个小时。
“事件”管理有独创
同样试行“网格化”,江汉区“事件”管理在全国是一大创新。
系统开发之初,通过分析区长专线发现,较之硬性的“部件”,市民关心的“事件”问题也不少,并且“事件”涉及面广、发生频率高,应当有一套成熟的解决流程。
北京市东城区、南京市鼓楼区等试点区,虽也有“事件”管理,但仅涉及城管方面的部分事件。
经过反复论证,江汉区则结合全市社区建设“883行动计划”,以及就业和社会保障、城市管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社会服务等“四进社区”内容,将可能发生的各类问题,确定为四大类28小类共134件事(简称事件)。
每一事件的名称、描述、责任单位、规范的处理流程和处理时限都被事先界定,并在系统内编码、编程。对突然发生且没有事先界定的事件,也设计了处理功能。
禽流感事先并未列为134件事件之一。去年底,区政府决定动用网格化管理系统,监控沿街叫卖、家庭养禽、漏打疫苗、不明飞禽死亡处置等问题。指令下达后,150名监督员走街串巷,展开地毯式搜索。半天时间,90多条相关信息汇集到区监督中心,区动检站、工商分局等部门依此迅速展开处置行动。
除监督员主动找问题外,普通市民也可通过网格化管理特服号13971012345、区长专线85481673、区政府门户网站以及监督中心网站反映问题。监督中心立即派监督员到现场核实,采集信息。
“以往春节,总有领导和群众打电话,向我反映各类问题,今年最轻松,因为问题大多已被及时发现并解决,我只需每天到区监督中心察看一下。”区委书记黄楚平感触颇深。
自己“叫好”不算数
多年沿袭的城市管理模式,行政权和监督权合二为一,有些职能部门既当“运动员”,又做“裁判员”,缺乏监督手段和职能部门外部的定量评价,工作质量的优劣很大程度上靠部门的自我感觉和上级领导印象。
网格化管理系统将这一模式打破。
依靠该系统,江汉区政府城市管理与服务化繁为简,只设两个工作体系——城市管理监督中心和城市管理指挥中心,两者相对独立,相互促进。
昨日一早,47岁的监督员汪浪,接区监督中心指令,再次来到汉口青年路航空新村16号。他对着前一天粪便漫溢的地方,用手机拍下两张图片,编辑“已处理,干净,效果好”等文字,一同发至区城市管理监督中心——此前,区水务局回复问题已解决。
经核实,监督中心确认该案件结案。相关数据信息作为电子文档存档,自动进入评价系统,生成评价数据,同时在系统内案件图标变为蓝色——如为绿色,表明案件正在办理;黄色,代表催办案件;红色,标识案件处理已超期;黑色,意味着严重超期。
在网格化管理系统内,可以从区域评价、部门评价、岗位评价等三个方面,对监督中心、指挥中心、职能部门、街道等各个环节,实时自动生成评价数据,“谁好谁差,一目了然”。通过区城市管理监督中心门户网站,群众也可看到自己所反映问题的处理情况。
“现在不需要我评价,各部门负责人自己会着急!”区长张平说。
什么是网格化管理
网格化管理是指运用网络地图技术,以1万平方米为基层单位,将区域划分为若干个网络单元,按照城市管理的职责范围,把管理的物件和事件分为若干个城市部件,建成数据库。比如井盖、垃圾站、广告牌等公共设施部件,都赋予一个代码,就能在监督中心和指挥中心找到其名称、现状、归属部门等。
网格化管理背景
长期以来,由于管理体制不合理、方式不科学、手段落后,导致城市管理与服务方面存在着政府职能缺位、信息获取滞后、管理粗放被动、处置效率低下、监督评价缺乏、长效机制缺失等问题。
我国城市网格化之路
2004年10月,北京市东城区建成启用全国首例“网格化”管理系统。实施半年后,该区城管问题的平均处理时间,由原来的一周左右缩短至12.1小时。据初步测算,5年内,新模式的运行可使东城区每年节约城市管理资金4400万元左右。
2005年3月,中央政治局委员、省委书记俞正声批示,请武汉市关注东城区的经验。同年7月,江汉区被建设部确定为首批10个试点推广城市(城区)之一。(记者杨文平 通讯员朱素芳 张新 实习生包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