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就城市精细化治理“两张网”
来源:人民日报 更新时间:2020-12-28

上海长宁区江苏路街道依托“一网通办”“一网统管”——

织就城市精细化治理“两张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百城千县万村调研行”)

 
梧桐泛黄,树影里的江苏路街道有着上海老城区的典型特质,既有密集的商务楼宇、连片的老洋房,还有小街、弄堂。上海长宁区江苏路街道辖区仅1.52平方公里,却人员居住密集,并且老年人多。近年来,依托“一网通办”和“一网统管”,江苏路街道在城市精细化管理和社会治理创新上成绩亮眼。

科技赋能,更有温度

“这几天没看到张阿婆,打电话没人接,敲门没人应,真把我急坏了!”10月31日一大早,江苏路街道岐山居委会,独居老人张阿婆的结对志愿者李阿姨匆忙前来反映情况。

5分钟后,街道反馈,张阿婆家水表使用记录显示正常,联系不上可能有其他原因。“走,咱们上门看看。”居委会民政干部丁晓倩拉着李阿姨赶过去。

看到两个小姐妹一脸焦急地找上门,阿婆心里暖暖的,握着她们的手一直不松开。原来,80多岁的张阿婆有些耳背,近期膝盖老毛病复发,所以没出门。之前李阿姨来敲门,她在午休没听见。

截至2019年底,江苏路街道60岁以上户籍老人约2万人,占户籍人口约40%,其中80岁以上高龄老人占8%,还有1200余名独居老人。

为服务好辖区内的独居老人,江苏路街道为他们安装了智能读水表仪,同时接入街道的“一网统管”平台。一旦智能水表12小时内读数低于0.01立方米,系统就会把信息发送给街道和居委会,相关工作人员会及时上门查看。

有些独居老人家中配备的是门磁报警系统,如果24小时门未被打开,江苏路街道城市运行管理中心大屏幕上就会即时显示这一信息,系统将自动“派单”到相关工作人员的政务微信上。

近年来,在江苏路街道,自助服务终端机依托“两张网”数据,进入了居民楼、写字楼、公园和商圈,医疗报销、新能源汽车申领牌照、二手房过户水电气……居民生活里的13大项101小项业务,下楼步行15分钟,立等可办。街道在老年人较多的服务网点安排了志愿者,手把手教居民操作,高龄或行动不便的老人还可以预约上门办业务。

“科技和大数据赋能的同时,更不能忘记服务的温度。”江苏路街道党工委书记戴涛说。

服务企业,高效办理

“上一家店铺我跑了两个月才开张,真是心累!”在江苏路街道经营一家西式餐厅的张建兴感叹,以前办营业执照、食品经营许可证等,每个环节都要来回跑好几次,重复提交厚厚一叠资料。

今年下半年,张建兴寻思着再盘一间小店,把受新冠肺炎疫情耽误的业绩补回来。再次来到行政服务大厅,他发现窗口布局发生了变化,多了一间“餐饮综窗”。一打听,原来长宁区今年单独为餐饮经营者们开了这个专门办事窗口,把市场监管、消防、市容环卫等5个部门和餐饮有关的业务整合到了一起。

张建兴将事先准备好的资料交给窗口办事员一一录入,30分钟不到全部录入完毕,“还差油水分离器购买发票和复印件。您可以使用企业法人一证通登录‘一网通办’个人主页上传。”窗口办事员对张建兴说。

长宁区大数据中心主任杨建安介绍,餐饮“一件事”在“一网通办”网页端实现线上办理,对不熟悉操作流程的企业主,线下窗口也提供相同服务。

两天后,市场监管部门工作人员上门核实,7个工作日后,张建兴的餐馆“证”“照”齐全,开业大吉。

“现在街道和区级的受理系统和各市级部门实现了数据交换,企业在线填报的材料可以直接推送到市级审批系统,实现全程网办。企业跑动次数从5次减为0次,承诺办理时间也由31个工作日减为平均7个工作日。”杨建安说。

一网统管,极速办结

街角,是几间咖啡屋和书店,拐个弯,又飘来阵阵面包的香味。江苏路街道生活气息颇浓,但也略显拥挤,如果遇上共享单车占道,漫步其中的舒适度大打折扣。

“以前共享单车在店门口一停就是一天。”愚园路上一家饰品店店家说,“现在半小时不到就有专人过来挪车,我还纳闷,他们咋知道的?”

“是系统自动派单给我的,而且具体到门牌路,连现场的实景图片都有。”美团单车运维人员吴嘉圣笑着掏出手机。

说话间,吴师傅把“问题”单车放入几米外的停车线内,“嘀嗒”一秒钟,马路上方的探头拍下了恢复通畅的街道,并传入系统留作备案,不远处江苏路街道城运中心大屏幕上,该“问题”随即更新成“已办结”。

江苏路街道和商汤科技合作,通过AI场景分割等技术,将街道内600多个探头转化为940多个智能感知神经元,涵盖水箱水盖、小区单元防盗门、道路扬尘和垃圾满溢情况等,一旦发生共享单车停在停车线外这类AI事先学习过的马路问题,系统便可立即感知,拍照并把情况迅速传入系统。

“‘AI+一网统管’目前在江苏路街道试点暴露垃圾、单车停放等场景。”戴涛介绍,下一步,试点将拓展至街面违规经营、乱晾晒、道路积水等多个场景的主动发现、智能化研判和快速处理。(记者 季觉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