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平凡的2020秉持初心点亮信息之光
来源:人民邮电报 更新时间:2020-12-28

不平凡的2020秉持初心点亮信息之光

中国ICT行业年度亮点回眸

2020年,注定要在人类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过去的一年,信息通信业危中寻机,化危为机,实现了全行业高质量发展。通信大数据系统、5G智慧应用助力疫情防控与复工复产,为人民群众生命安全筑起坚实的信息防线;5G网络建设按下“快进键”,全年新增基站58万站,5G基站总数超70万站,5G终端连接数超过2亿;脱贫攻坚战收官之年,信息通信业聚焦网络扶贫、信息扶贫,电信普遍服务试点项目已累计支持超过13万个行政村的光纤和4G网络覆盖,全国行政村通光纤和4G网络比例均超过98%;行业运行稳中向好,1月-11月电信业务收入累计完成12451亿元,同比增长3.5%,增速较1月-10月提高0.2个百分点;疫情催化之下,“5G﹢工业互联网”迸发强劲动力,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新冠肺炎疫情的创痛、国际格局的诡谲动荡,共同汇聚成为我们对2020年的记忆。在瞬息万变的时代洪流中,信息通信业秉承红色基因,勇担行业使命,在危机中一次次冲锋在前,为经济社会的平稳运行提供了坚强的通信保障,为破解困局提供了先进的信息赋能方案。

2020年的冬天我们携手逾越,2021年的春天我们并肩期待!

同心战“疫”!信息技术强力支撑服务疫情防控

在全国战“疫”的非常时期,火了一个直播——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联合央视,开通了火神山、雷神山临时医院建设现场24小时不间断5G高清视频直播,让全国人民实时了解抗击疫情前线的最新进展,被称为“云监工”。

在抗击疫情和复工复产过程中,火了一个应用——中国信通院联合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三家基础电信企业利用通信大数据打造的“通信大数据行程卡”,绿色或红色的“箭头”为全国16亿手机用户出行提供了一道安全屏障。

5G、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在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防控阻击战中,信息通信业全力发挥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的综合优势,高效助力全国疫情防控。

制造企业提供红外体温测量仪、移动CT影像车、密切接触者测量仪、医用机器人等设备;中国联通、中国移动推出5G智慧医疗服务平台,辅助医护人员安全便捷地进行远程交接班、移动查房、远程视频会诊等。这些技术的使用让医疗机构得以精准高效地开展疫情的监测分析、病毒溯源、患者追踪、社区管理等工作。人工智能、大数据、5G等技术的应用,助力病毒检测诊断、疫苗新药研发,加快了防控救治的速度,提高了抗疫效率。

信息通信企业还为抗击疫情提供了云课堂、云培训、云会议系统。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相继向全社会免费开放“云会议”,提供在线不限时、不限次的视频会议服务,全力支持各类疫情防控工作。

此外,互联网平台助力医疗物资制造企业开展医疗防疫物资供需的精准对接、高效生产、统筹调配以及回收管理。工业互联网、工业软件尤其是工业APP、人工智能、增强虚拟现实等新技术的运用,帮助制造业在疫情期间恢复产能,以信息化手段支撑了供应链安全。 (赵媛)

多措并举!工信系统全力推进复工复产复学

疫情发生以来,得益于近年来适度超前的网络建设,全国工信系统保障了全面集中用网及各类在线应用稳定运行。同时,工信系统运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加快复工复产复学,深化工业互联网、工业软件、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新技术应用,推广协同研发、无人生产、远程运营、在线服务等新模式新业态,加快恢复制造业产能;发挥大型平台企业和行业龙头企业的作用,通过工业互联网平台保障供应链的完整,以信息化手段管控好供应链安全;大力推动企业上云,重点推行在线工作方式;支持互联网、交通、物流、快递等生产型服务企业率先复工复产,运用互联网、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完善智慧物流体系;开通国家中小学网络云平台,远程在线教育覆盖城乡,实现“停课不停学”。

中小企业复工复产是“开工季”的关键,为此,工信部要求各级中小企业主管部门全力保障企业有序复工复产,特别是要会同有关部门帮助企业协调解决职工返岗、原材料供应、物资运输以及防疫物资保障等难题。为做好疫情期间中小企业服务工作,进一步提升中小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工信部还组织开展了“企业微课”线上培训,为中小企业免费送政策、送技术、送管理。新冠肺炎疫情倒逼企业上云,生产活动短期从线下移至线上,协同办公、视频会议、文档协同、设备管理等远程办公软件和云服务产品是企业上云的重要体现,更是工业互联网红利的充分释放,为疫情期间企业快速复工复产奠定了基础。

为助力疫情防控期间“停课不停学”,工信部、教育部深入开展学校联网攻坚行动,三家基础电信企业在前期面向中小学推出的免费提速、资费折扣等10余项网络提速降费举措的基础上,进一步推出云课堂、免费直播点播等服务,积极支撑各地教育主管部门开展试点应用。 (夜语)

70万!5G建设“加速度”赋能千行百业

在信息通信企业的全力推进下,我国5G网络建设已初具规模,向着打造技术领先、高速高质、资源集约、安全可靠的基础通信网络的目标稳步前进。

5G独立组网初步实现规模商用,网络覆盖全国地级以上城市及重点县市;截至目前,累计开通5G基站超过70万个,97%以上的5G基站共享已有站址;5G终端连接数超2亿,获得入网许可的终端达253款,5G手机价格已下探到1500元左右;建设“5G﹢工业互联网”项目超过1100个,投资超过34亿元,应用于工业互联网的5G基站超过3.2万个。

我国5G网络建设超额完成了年初的既定目标,这样的成绩来之不易。尤其是在疫情防控期间,封城、封路,人力及资源调动非常困难,建设者勇敢“逆行”、连续奋战,全力实现火神山医院、雷神山医院、方舱医院的5G网络覆盖和医疗信息化网络保障,创造出12个小时开通5G基站的奇迹。

值得一提的是,我国还实现了全球最大的共建共享5G网络,这是我国5G网络建设最具特色的创新模式。

在中国电信与中国联通5G网络共建共享实施的一年时间里,双方累计建设开通超30万个5G基站,5G网络覆盖扩大至全国所有地级以上城市。初步估算,5G共建共享可节省建设投资超600亿元。中国移动与中国广电开展5G共建共享以及内容和平台合作,双方发挥5G技术、频率资源、内容等方面的优势,集约高效地实现5G网络覆盖,丰富5G业务。

除了服务个人用户,5G已经成为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引擎,在更广阔的空间发挥更大的作用。“5G﹢工业互联网”的应用范围向生产制造核心环节持续延伸,叠加倍增效应不断释放,巨大的应用潜力日渐凸显。“5G﹢工业互联网”512工程加速推进,各地基础电信企业积极与工业企业对接,投资超过34亿元,在建项目预计到年底突破1500个;在航空、机械、汽车、钢铁、矿业、港口、能源等行业实现率先发展,工业互联网内网改造升级不断加快,一批全连接生产线、工厂已经建成。 (丛文)

100亿!工业互联网发展走向务实深耕

11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向“2020中国5G﹢工业互联网大会”的贺信中指出,当前,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推进,信息技术日新月异。5G与工业互联网的融合将加速数字中国、智慧社会建设,加快中国新型工业化进程,为中国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为疫情阴霾笼罩下的世界经济创造新的发展机遇。

在此次疫情大考中,工业互联网作为工业全要素、全价值链、全产业链的新型基础设施,充分发挥了其在万物互联、信息汇聚、优化调度、异地协同、远程服务等方面的优势,高效战“疫”,展现出巨大潜力。

在疫情催化下,工业互联网迸发出强劲动力,网络体系加速建设,目前已经覆盖300个城市、连接18万家工业企业,在建的“5G﹢工业互联网”项目超1100个,投资超过34亿元。工业互联网标识注册量已近100亿,日均解析量超800万次。平台赋能能力不断增强,具有一定行业、区域影响力的平台已经超过100个,平台接入工业设施达到4000万台,工业APP总量达到35万个。国家级工业互联网安全监测平台上线运行,初步实现安全态势可感可知。融合应用加速向各垂直行业渗透,并逐步由制造业向非制造业延伸,已在钢铁、石化、汽车、服装、电子信息等30余个国民经济重点行业落地。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预计,2020年我国工业互联网产业经济增加值规模有望达到3.1万亿元,占GDP的比重约为2.9%,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11%。

工业互联网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正在更广范围、更深层次显现。新基建的换挡提速,更是让业界坚定了大力拥抱工业互联网的信心和决心,工业互联网正在成为行业数字化转型的原动力,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邓聪)

3.5%!通信业主动转型实现逆势增长

近日,工信部发布了2020年1月-11月通信业经济运行情况,前11个月我国电信业务总体运行平稳,实现了量收齐增,电信业务收入累计完成12451亿元,同比增长3.5%,创年内新高。

从去年上半年电信收入同比下降0.03%到今年1月至11月增长3.5%,通信业抓住机遇,主动转型,已经走出低谷,实现平稳发展。考虑到今年疫情影响造成多数行业增长下滑,通信业逆势取得3.5%的增长实属不易。

新兴业务转型带来强劲动力。在传统业务增长触顶的情况下,三家基础电信企业积极探索新兴业务,并取得明显成效。1月-11月,三家基础电信企业共完成固定增值业务收入1592亿元,同比增长24.1%,在电信业务收入中占比为12.8%,拉动电信业务收入增长2.6个百分点,成为通信业增长的最大亮点。

5G发展红利正在到来。今年是5G大发展的一年,前三季度,三家基础电信企业和中国铁塔共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913亿元,其中5G投资达2200亿元。数据显示,我国累计开通5G基站超过70万个,5G终端连接数超2亿,5G手机价格已下探到1500元左右。显然,网络建设提速、终端加快普及、套餐价格下降,将加快引爆我国5G大市场。

5G商用以来,促进了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发展,为电信业务收入带来新的增长点,行业共建共享成果丰硕。在政府主管部门和企业的共同努力下,全面合作、共建共享的理念深入落实到5G建设发展进程中,相比价格战和恶性竞争,共建共享节约了巨大的发展成本,这更有利于行业价值的提升。

在经历了疫情的考验、5G加速建设的压力和转型的阵痛后,通信业正走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并将谱写行业持续平稳发展的新篇章。(刘彤)

首秀之年 新基建战略地位凸显

2020年对于新基建而言是极不平凡的一年,在全国两会中,“新型基础设施建设”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加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新一代信息网络,拓展5G应用,建设充电桩,推广新能源汽车,激发新消费需求、助力产业升级。”

前不久发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再次聚焦新基建,指出“统筹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构建系统完备、高效实用、智能绿色、安全可靠的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系统布局新型基础设施,加快第五代移动通信、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等建设”。新基建被提升至国家战略发展的高度得到党中央、国务院及各级政府的重视。

2020年是新基建的首秀之年。今年年初,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国,以5G、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新基建挺身而出,构建起一个新的社会“循环系统”,让人们看到新基建对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一方面,基于5G的远程医疗实现了全国医疗专家对确诊患者的远程会诊和远程救治;大数据技术在疫情溯源和监测、疫情态势分析和研判、疫情防控和部署等方面起到积极作用;基于物联网技术的热成像人体测温系统满足了高密度人群的快速部署、远距离、精准测温需求;智能配送、智能消毒机器人等设备在医院的上岗,大大提高了疫情防控工作的效率与安全性。另一方面,在后疫情时期,新基建摇身一变成为复工复产的强力支撑。5G﹢远程办公、5G﹢远程签约、5G﹢远程教育等冲破物理隔离限制,催生学习工作生活新业态、新模式。(陈欣杰)

收官之战 网络扶贫硕果累累成效显著

疫情期间,农村居民玩转直播带货,农村学子享受与城市无差别的远程教学服务,远程医疗在各大乡镇落地开花,充分凸显了我国农村网络建设的价值和成果。

2015年起,我国启动实施电信普遍服务试点工作,不断完善全国农村地区特别是贫困地区的网络覆盖。今年3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2020年度电信普遍服务试点申报指南》,第六批电信普遍服务试点开始组织实施,信息通信网络向更加偏远的深度贫困地区延伸。

统计数据显示,我国电信普遍服务试点已累计支持全国13万个行政村的光纤网络建设和5万个4G基站建设,其中包括4.3万个贫困村的光纤网络建设和1.5万个贫困村的4G基站建设。贫困村通光纤比例由2015年年底的62%提升至2019年年底的98%,“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由26%提升至98%;贫困村通4G比例由2017年年底的90%提升至2019年年底的98%,“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由82%提升至98%。电信普遍服务试点支持的行政村,平均固定宽带下载速率超过70Mb/s。

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工业和信息化部鼓励基础电信企业重点面向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推出特惠流量包等精准帮扶举措,针对贫困家庭学生上网困难等问题开展的网络精准帮扶举措已惠及超过6800万师生,其中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超过500万人,三家基础电信企业累计让利超18亿元。

得益于电信普遍服务试点工作的持续深入,我国的农村网络已经实现和城市“同网同速”。依托优质的网络,农村电商、智慧医疗、智慧教育、智慧农业等应用加速落地、开花结果,显著提升了农村治理水平,改善了农民生活品质,助力农村和城市之间“数字鸿沟”消弭。 (黄舍予)

内外并举 行业数字化转型迈大步见实效

数据显示,今年1月至10月,三家基础电信企业固定增值业务收入同比增长22%,在电信业务收入中占比达12.7%,拉动电信业务收入增长2.4个百分点。新兴业务强势增长的背后,是基础电信企业发力自身转型、主动服务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的突出成果。

疫情加快了中国的数字化进程,各个领域的数字化转型成为迫切需求。作为数字化转型的推动者和使能者,基础电信企业在做好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正在加快自身的数字化转型升级,全面提升数字化服务的能力。

中国电信提出“云改数转”新战略,公司自上而下加快打造数字化服务能力底座的步伐,实现全集团“一张网、一朵云、一个系统、一套流程”。中国移动从建设“信息高速”、运营“信息高铁”、打造“智慧中台”、构筑“创新高地”四个方面发力,加速推进数字化网络创新、数字化产品创新、数字化科技创新、数字化生态创新,全面加快企业数智化转型、高质量发展。中国联通正在着力加快产品、渠道、创新三个转型,着力提升网络、IT、治企三个能力,纵深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扎实推进全面互联网化运营,开创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自身的数字化转型实践,成为基础电信企业为各行各业注智赋能的基础。疫情防控期间,基础电信企业充分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技术,在疫情监测分析、病毒溯源、防控救治、资源调配等方面发挥了支撑作用,助力科学防治、精准施策。在垂直行业领域,基础电信企业联合各行业龙头企业开展创新实践,推进5G创新应用落地,促进传统行业智能化转型升级。在消费领域,基础电信企业推出超高清视频、VR/AR、云教育、云游戏等丰富多样的智能化应用,助力公众消费线上化。

信息通信业正在加快各行各业数字化转型的步伐,为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增添新动能。 (张佳丽)

初心依旧 满足人民对美好信息生活的向往

人民对美好信息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回顾信息通信业走过的一年,从年初信息科技抗疫解民忧到年末打赢网络扶贫收官战暖民心,从听民呼提速降费、“携号转网”服务不断完善到知民情为老年人的智能生活搭建起“数字桥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贯穿始终。

点亮共同富裕信息之光,让城乡居民能够同享信息普惠的红利。网络扶贫收官战硕果累累,全国行政村通光纤和4G网络比例均超过98%,基本实现农村、城市“同网同速”。电信普遍服务成效振奋人心,很多贫困群众已经搭上了脱贫致富的信息快车,电子商务、远程医疗、智慧教育、云上签约等领先的信息应用也深入广大农村地区。

持续提升信息服务水平,让更多成果惠及百姓、造福社会。网络提速降费专项行动不断深化,网络速率翻倍提升,固定宽带和手机流量平均资费下降均超过95%,各项举措惠及通信用户10亿人次以上,切实提高了百姓的获得感、幸福感和满意度;“携号转网”服务质量持续提升,确保广大用户“携得了、转得快、用得好”,切实维护了百姓的合法权益。

守护百姓“指尖上的幸福”,让越来越多的“黑科技”飞入寻常百姓家。回眸2020年,信息通信业创新应用加速发展。疫情成为远程教育、在线医疗、远程办公等线上业态的“催化剂”,超高清视频、云游戏、移动云、VR等个人应用场景逐渐丰富,焕发蓬勃生机。网上购物、移动支付、短视频等丰富多样的应用,全方位影响着人们的衣食住行,而信息通信业正在通过多种方式努力着,让老年人能够更好地共享信息红利。

“人民至上”是信息通信业逐梦蓝图上最鲜明的底色,改善人民信息生活品质、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信息生活的向往是信息通信业的使命与责任。完善信息通信网络,健全信息服务体系,推进信息惠民工程,努力改善人民信息生活品质,让亿万人民在共享互联网发展成果上有更多获得感。信息通信业一直在路上! (郭佳)

逆势而上 数字经济成为经济发展重要引擎

今年以来,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和经济下行压力的双重影响,在整体经济发展步伐放缓的情况下,数字经济逆袭而上,成为一抹亮点。前三季度我国GDP同比增长了0.7%,数字经济贡献了近九成,数字经济已然成为拉动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引擎。

数字产业化加速落地。今年以来,5G的加速建设带动云计算、物联网、区块链等新技术蓬勃发展,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加速落地,数字产业化呈现良好发展局面。据预测,2020年我国大数据产业整体规模达到6670.2亿元;2020年上半年,中国整体云运营服务市场规模同比增长19.5%。

产业数字化全面提速。数字技术加速对传统产业进行全方位、多角度、全链条的改造提升,工业互联网步入发展“快车道”,“5G﹢工业互联网”更是成为制造业转型发展的新趋势。电子商务、共享经济等服务业数字化发展迅猛。疫情防控对“免接触”的需求催生了大量的新模式新业态,新型消费对于拉动内需、促进经济增长作用彰显。今年前三季度,全国网络零售额同比增长9.7%,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达到24.3%,网络零售成为消费市场的“稳定器”。

数字治理能力显著提升。“健康码”“行程码”等为精准防控疫情提供了可能;“一网通办”服务事项占比持续提升,实现了“数据多跑路,百姓少跑腿”;“5G﹢医疗”打造了“免接触”就医新模式;线上教育在疫情期间为师生开设了空中课堂,促进了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数字化应用向社会生活各个领域逐渐渗透,让社会数字治理能力迈上新台阶。

展望未来,数字经济将继续作为提振经济的重要驱动力量,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苏德悦)

立法落地 我国个人信息保护法、数据安全法草案出炉

5月25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在下一步主要工作安排中指出,围绕国家安全和社会治理,制定生物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数据安全法,通过《刑法修正案(十一)》,修改行政处罚法、人民武装警察法等。

全球进入大数据时代,数据呈现爆发式增长,而对数据的掌控能力日益成为衡量国家竞争力的关键指标。然而,数据的爆发式增长,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风险与安全挑战,亟须出台一部统筹数字经济时代“安全与发展”并重的《数据安全法》。6月28日,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次会议初次审议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数据安全法(草案)》(以下简称《数据安全法(草案)》)。7月3日,《数据安全法(草案)》在中国人大网公布,面向社会征求意见。《数据安全法(草案)》共分七章,依次为总则、数据安全与发展、数据安全制度、数据安全保护义务、政务数据安全与开放、法律责任和附则。

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二次会议对《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草案)》(以下简称《草案》)进行了审议,10月21日,全国人大法工委就《草案》公开征求意见。《草案》全文共八章七十条,分为总则(第一章);个人信息处理规则(第二章),本章分为三节,即一般规定、敏感个人信息的处理规则和国家机关处理个人信息的特别规定;个人信息跨境提供的规则(第三章);个人在个人信息处理活动中的权利(第四章);个人信息处理者的义务(第五章);履行个人信息保护职责的部门(第六章);法律责任(第七章);附则(第八章)。整体来看,《草案》把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贯穿于立法工作始终,坚持问题导向与立法前瞻性相结合,借鉴了国外立法的先进经验和做法,尤其是聚焦了广大人民群众对个人信息保护领域突出问题的重大关切,构建了完善可行的个人信息保护制度规范。 (韩永军)

监管加强 互联网不是反垄断的法外之地

12月24日,新华社连发两条加强对互联网平台反垄断、公平竞争监管的信息。一是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对阿里巴巴集团实施“二选一”等涉嫌垄断行为立案调查。二是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保监会、中国证监会、国家外汇管理局将约谈蚂蚁集团,督促其落实金融监管、公平竞争和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等要求。近期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均明确要求强化反垄断和防止资本无序扩张。

中国的互联网行业在高速发展及服务社会的同时,其头部企业利用资本、技术和平台优势不断地“跑马圈地”,在事实上形成了“赢家通吃”的状态,导致竞争不充分,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中小企业的成长,侵犯了消费者的选择权。11月10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发布的《关于平台经济领域的反垄断指南》征求意见稿就直接点出了“平台经济”和“反垄断”这两个关键词。

实际上,反垄断是全球各国的共识。10月,美国司法部对谷歌发起最大规模反垄断诉讼,这也是20年来针对一家科技公司进行的最大规模反垄断案。12月,Facebook被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和各州检察院提起反垄断诉讼。11月,欧盟认定亚马逊违反反垄断法,滥用“大数据”为自营产品牟利。

根据《反垄断法》规定,国家市场监管总局12月14日已对阿里巴巴投资收购银泰商业股权、阅文集团收购新丽传媒股权、丰巢网络收购中邮智递股权这三起未依法申报违法实施经营者集中案作出行政处罚决定。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反垄断局主要负责人对此表示,《反垄断法》适用于所有主体,目的是保障各类市场主体公平参与市场竞争,营造公平竞争的营商环境。虽然平台经济领域竞争呈现出一些新特点,但互联网行业不是反垄断的法外之地。(悠然)

自主创新 美国科技霸凌逼我砥砺前行

近日,美国商务部发布的公告显示:将中芯国际等77个中国实体列入实体清单。

自2018年以来,美国政府发起并不断升级对华科技施压,旨在通过强化对华技术产品出口管制与外资审查制度,限制人员交流与对华知识转移,以及打压中国高科技企业等方式,阻滞、限制中国高科技产业的发展。在以双边方式对华施压效果有限的态势下,美国政府已日益倾向于利用盟国体系对华施压。5月15日晚,美国商务部网站发布对华为出口禁令,要求使用美国晶片制造设备和技术的外国企业,向华为供货之前必须先取得出口许可。6月24日,美国国防部将包括华为、海康威视、中国移动等20家中企列为中国军方“拥有或控制”;8月28日,这份清单中又新增了11家中国企业。8月8日,时任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又下令全面禁止在美国司法管辖范围内与热门应用TikTok(抖音海外版)和WeChat(微信海外版)的中国所有者展开交易。

国家的富强离不开企业的强大。伴随着中华民族的崛起,必然有一些伟大的企业要崛起。数十年来,在西方国家的层层封锁之下,中国在诸多战略性产业技术领域砥砺前行,不断取得新突破。虽然美国一再打压中国科技企业,但是中国各界已经下决心攻破美国的封锁,国家大基金等各界力量纷纷加大芯片领域的投入,中国科学院决心把美国限制清单变成研发清单,华为创始人任正非拜访中国多所高校沟通讨论一系列的基础研究等。随着中国在开放合作基础上的自主创新不断取得节点性突破,中国的科技产业发展将更具韧性与国际竞争力。 (徐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