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来源:中新网 更新时间:2021-01-04

  习近平同志强调:“没有信息化就没有现代化”。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度演进、日新月异,以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区块链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正前所未有地重构全球创新版图、重塑全球经济结构,深刻改变着人们的生产方式、交往方式、生活方式。信息化已成为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和突出标志,不仅是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特征,更是重塑国家竞争力、占据发展制高点的关键。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离不开强有力的信息化支撑。

一、从国际看,信息化已成为把握新发展阶段,塑造新竞争优势的有效路径。

历史上三次科技革命引发三次现代化浪潮,抓住了科技革命机遇的国家,都实现了腾飞并进入世界强国行列。18世纪60年代,英国以蒸汽机和机械发明为契机,由一个落后小国一跃成为机械化时代头号强国;19世纪70年代,德国、美国以电力和电动机发明为契机,成为电气化时代最发达国家;20世纪80年代,美国以计算机和互联网发展为契机,引领信息化时代数十载,至今还占据着世界霸主地位。近代中国错过了前两次科技革命,从大清帝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从历史经济产值第一的国家衰变为人人喊打的“东亚病夫”,中华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苦难。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以改革开放为契机,走出了一条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发展之路,实现了社会生产力跨越式发展。2015年,中国工业生产总值超过美日德的总和,中华民族实现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进入新时代,中国更加重视数字经济发展,推进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当今世界,信息化发展很快,不进则退,慢进亦退。世界各国重新谋划信息化发展蓝图,将构筑信息优势作为谋求发展主动权的重大战略选择,围绕增强信息化能力、塑造长期竞争新优势进行战略布局。发达国家和地区全力巩固信息领域主导地位,美国布局实施网络空间战略,欧盟加快数字市场建设步伐,德国提出工业4.0,日韩倡导“U计划”。发展中国家和地区顺应信息革命潮流,抢抓国际产业转移和再分工机遇,以信息化促进转型发展。俄罗斯大规模发展基础通信设施和社会领域信息化,印度加速推动信息产业发展,力争成为“全球信息技术超级大国”。站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性交汇点上,中国要把握新发展阶段,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必须抢抓信息化发展历史机遇,驾乘信息化发展东风,加快从跟跑、并跑到领跑转变,否则就可能再次陷入战略被动,错失良机甚至错过整整一个时代。

二、从国内看,信息化已成为践行新发展理念,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

中国作为一个后发展国家,既是工业大国,也是农业大国,面临转方式、调结构、促改革、促发展、惠民生等重大现实需求,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突出,亟待信息化为经济注入新的发展动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主要任务,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当前,工业化处于主导地位,是发展的动力;农业现代化是重要基础,是发展的根基;信息化是引擎,为发展注入强大动能;城镇化是平台,承载工业化和信息化发展的空间。信息化作为信息通信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入融合,渗透性最强,生命力最旺盛,贯穿“四化同步”始终,对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有着极大的提升和促进作用。加快信息化发展,以信息化整体带动和提升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迫切要求。

信息化有利于创新发展,解决发展动力问题。信息化能够为创新提供包括技术、工具、手段在内的基础环境支持,信息技术能够提供以数据为核心、以信息基础架构为保障的创新源、驱动力和实验场。发挥信息化驱动作用,以信息化培育新动能。信息化有利于协调发展,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信息化具有信息创新的扩散效应、信息和知识的溢出效应和数字技术的普惠效应,通过信息化促进产业融合,实现经济提质增效,从而统筹推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信息化有利于绿色发展,解决人与自然和谐问题。信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对资源依赖、环境破坏较小。以信息化推动传统行业智能化、服务化改造,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环境污染,降低能源消耗,实现绿色发展。信息化有利于开放发展,解决内外联动问题。数据成为重要的生产要素,信息技术在数字贸易中的地位日益凸显。加快信息化发展,以信息流带动技术流、资金流、人才流、物资流,推动全方位对外开放。信息化有利于共享发展,解决公平正义问题。信息技术具有通信距离远、覆盖地域广、不受地域限制等特点,以信息化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更好满足人民新期待新需求,让亿万人民共享信息化发展成果。

三、从技术看,信息化已成为催生新科技革命,构建新发展格局的不竭动力。

信息化是催生新科技革命的物质准备和先决条件。信息化能够促进科技的整体化与知识的综合化,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快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一方面,信息通信技术在科学技术领域的领军地位日益凸显。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数据显示,近年来信息通信领域专利申请势头强劲、占比最高,各国在人工智能、自动驾驶等新技术领域研发竞争日趋激烈。另一方面,信息化的全域渗透、交织融合特征,激发技术应用场景呈几何级增长,推动技术从点状突破向链式裂变,形成颠覆性创新,催生新科技革命。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建议》提出,要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构建新发展格局要坚持扩大内需战略基点,加快培育完整内需体系。所谓扩大内需:一靠消费,以信息化引领的数字经济成为社会经济建设大势所趋,无人配送、网络娱乐、“无接触”新零售等新型消费快速发展,智能终端、智慧家居、智能汽车等升级消费日渐崛起,能够释放消费潜能,激活发展内生动力。二靠投资,5G基建、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新基建存在巨大投资潜力空间,可以更大激发市场活力,为扩大投资创造条件。三靠供给,以信息化优化供给结构,促进经济提质增效,推动供给创造和引领需求,实现供需良性互动,更好构建新发展格局。

作者系重庆市委网信办信息化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