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子政务发展报告(2019~2020)
来源:西安日报 更新时间:2021-01-05

   电子政务蓝皮书:
 中国电子政务发展报告(2019~2020)
 主编:何毅亭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0年11月

数字社会,是新一代信息技术同社会转型深度融合的产物,包涵着推动精细化社会管理的手段和方法创新。数字政府,是运用信息技术和大数据,创新行政管理、服务监管方式,实现政府效能优化提升的新型治理模式。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加强数字社会、数字政府建设,提升公共服务、社会治理等数字化智能化水平。在新时代、新发展阶段,加强数字社会、数字政府建设,对于优化社会服务供给、创新社会治理方式、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都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数字政府建设,作为新时期电子政务发展的更高级目标,是新时代电子政务事业创新发展的重要举措,对落实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智慧社会等国家战略具有重要意义,更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迫切需要和战略选择。

2020年12月20日,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发布《电子政务蓝皮书:中国电子政务发展报告(2019~2020)》(以下简称《蓝皮书》)。此报告主题是:数字战“疫”:释放数字政府新价值。《蓝皮书》重点梳理总结了各地区、各部门利用数字政府建设成果推进一体化政务服务,以信息化手段为支撑,在支撑领导决策、开展疫情防控、助力复工复产中涌现出的经验。从理论与实践的角度,探索数字政府环境下,运用制度与数字技术相结合的优势,应对突发风险挑战的路径和思路,不断提升数字政府建设的系统性和精细化水平。

数字化转型将引领政府治理现代化新征程

《蓝皮书》指出,数字化转型将引领政府治理现代化新征程。

一是推动政府决策科学化。数字化时代,数据对于决策的支撑作用日趋凸显。政府数字化转型的实施,能有效提高政府行政效率,降低政府行政成本,优化政府资源配置。通过分析政府部门业务工作的政务数据,可以找出行政过程中由于部门工作不协同所导致的耗时长、重复审批的环节,通过对重复步骤进行削减等方式来提高政务能力。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分析、挖掘政府数据资源的深层次价值,可辅助政府管理决策,帮助政府更迅速、更准确地选出最佳方案,提高决策的科学化水平。

二是推动社会治理精准化。数字化转型,对于政府作为治理主体的施政行为具有重要影响。对大数据资源的充分挖掘和利用,可以大大提升政府履行监管职能的效率,从而引导市场健康发展,提高政府应对自然灾害和社会危机的反应灵敏度。数字政府运用现代信息通信技术,把社会治理服务通过移动智能终端等多种渠道,延伸至社会治理的末梢,方便公众随时随地获取便捷的数字化服务。随着民生领域数字化服务应用的深入推广,政府将能够更好地满足公众个性化、精准化的需求。数字政府与企业、社会组织、科研机构等的合作也更加密切,对公众、企业需求的把握也更加精准、更具洞察力,推动社会治理服务与公众需求无缝对接、社会治理向精准化方向转变。

三是推动公共服务高效化。数字政府将改变过去“以部门为中心”的工作模式,服务以平台的模式展开,平台连接办事群众和各个政府部门,从服务供给侧角度,构建形成一个逻辑上不分层级、不分部门的整体型政府。政府通过各部门间共享信息,打破组织壁垒,为公众提供无缝隙的公共服务;政府内部流程优化,重新界定权力与责任,从而提高服务协调程度;政府行为方式转变,形成主动协调、密切合作的服务机制,使数字政府能够提供更加灵活和具有弹性的服务;推动“以服务对象为中心”的公共服务创新发展,促进公众与政府的良性互动,提升社会效益和公众满意度。

一体化发展将成为统筹发展的关键

《蓝皮书》指出,一体化发展将成为统筹发展的关键。

一是服务应用向地方延伸。我国“互联网+政务服务”区域保障和供给仍然存在一定差距。政府通过拓展在线服务提供的覆盖面,最大限度地缩减政府服务供给与用户需求的差距,仍是未来电子政务发展的主要任务。目前,以数据集中和共享为途径,推动技术融合、业务融合、数据融合,打通信息壁垒,形成了覆盖全国、统筹利用、统一接入的数据共享大平台,构建全国信息资源共享体系。“全国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建设,推动了政务服务从政府供给导向向用户需求导向转变,为企业和公众提供了“一站式”全流程在线服务。我国省级网上政务服务平台体系已全部建成,“应上尽上、一网服务”的“网上办”成为政府提供政务服务的主渠道,服务应用将从中央进一步向地方延伸,并逐步实现网上政务服务省、市、县、乡镇(街道)、村(社区)全覆盖。

二是“一体化”服务覆盖拓展。世界银行发布的《2020营商环境报告》显示,2019年,中国在全世界的营商环境排名升至第31位,比2018年提升15位,在开办企业方面进展尤为突出,排名第27位。各地各部门办事大厅的线上线下融合逐步深化,政务服务方式不断创新,“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次”“不见面审批”等改革措施大量涌现。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卫生健康、教育、民政、交通、住房和城乡建设等领域为重点,积极推进政务服务事项向移动端延伸,推动实现更多政务服务事项“掌上办”“指尖办”,为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便利企业和公众办事创业发挥了重要作用。未来“一体化”服务仍将持续拓展,让越来越多的企业和公众享受“一站式”服务,实现由“群众跑腿”向“信息跑路”转变。

三是针对弱势群体的专门服务增多。近年来,国际上越来越多的国家专门提供针对弱势群体的在线服务,向贫困人口、青年、妇女、移民、难民、老年人和残疾人等提供专门在线服务的国家数量不断增多。2019年,我国针对弱势群体的在线服务数量呈上升趋势,服务内容也各具特色。随着我国改革的全面深入,政府在线服务水平的不断提升,提供更加便捷高效和均等化的政务服务将有助于解决“改革最后一公里”“数字鸿沟”问题。

开放和参与将成为现代政府新趋向

《蓝皮书》指出,开放和参与将成为现代政府的新趋向。

一是政务数据资源共享开放态势增强。全球数据呈爆炸式增长态势,有效利用政务数据资源正在成为各国推进电子政务发展的新焦点。政务数据资源的部门共享程度越高,政府治理水平就越高;政务数据资源的开放程度越高,数字经济的发展水平就越高。除政务数据外,我国企事业单位也掌握大量的具有高公共价值的数据资源。开放政务数据,有助于促进民众和组织参与到公共政策和事务中,能够提升政府透明度,增强社会对政府的信任,是提升国家数据治理水平的必要环节。

二是多元参与、共享共治格局逐渐形成。在数字政府条件下,政府治理机构将逐渐变得开放,治理主体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我国部分地方政府在选择政企合作运作模式和管理手段时,探索形成了多种实现方式,在方案设计、基础设施建设、业务应用开发、运维服务、政务信息数据资源利用、资金筹措等服务获取方面积累了一定经验。此外,公众参与、共享共治的社会治理模式进一步发展。政府通过开放的平台,与民众互动和沟通,有助于保障社会公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与监督权,也便于政府倾听民意、了解民生,化解潜在的社会矛盾,改进政府与公众的互动关系,提高政府公信力;社会公众、第三方更广泛地参与到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的设计和评估中,从而改善服务体验,更好地满足公众需求。

三是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成为重点、难点。开放政务数据增加了公众获取、利用数据的机会,在提升政府透明度和效率的同时,容易引发个人隐私和数据泄露问题。随着信息数据资源开发利用的持续深入,欧美发达国家逐渐总结形成相关政策法规,用以规范政务信息数据的开发利用。从技术层面,各国也正在加快新技术的研发和应用,保障数据不被入侵、不被篡改、不被破坏。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已成为当前数字政府建设中的一项重点和难点。

法治化将筑牢未来电子政府发展的基石

《蓝皮书》指出,法治化将筑牢未来电子政府发展的基石。

一是依法行政是最大亮点。自“互联网+政务服务”改革以来,我国的行政体制综合改革持续深入,相应的机构变革和各类业务流程重组还将成为未来各地政府治理优化的常态。数字政府建设不是单项改革,更需要与其他各个领域配套,无论是政府行政事项的调整或取消、部门标准规范的制定或执行,还是政府与企业、社会的合作创新,都应坚持依法行政原则,切实做到“行其权、负其责”。

二是保障数据资源有序开放利用。随着我国信息系统整合共享、政务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程度的加深,对数据资源有序开放利用的法律制度保障显得尤为重要。2015年,《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明确提出“在依法加强安全保障和隐私保护的前提下,稳步推动公共数据资源开放”。2016年,国务院出台的《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管理暂行办法》规定,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应遵循“以共享为原则,不共享为例外”。新修订的《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明确了“以公开为常态,不公开为例外”这一信息公开最基本、最核心的原则。2018年,国务院出台《关于加快推进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建设的指导意见》,强调全国一体化在线服务平台建设“以数据共享为核心,不断提升跨地区、跨部门、跨层级业务协同能力”。为推进政务数据资源有序开放,促进政府数据与社会数据融合,释放数字红利,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应加快完善法律规范体系建设,将全社会数据资源的开发利用纳入法治化轨道。

三是新技术迈向法治化发展轨道。“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创新驱动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蓬勃发展的同时,也带来新的挑战。目前,我国有关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条件下的信息安全和隐私保护等内容规定散见于一些法律之中,但缺乏专门的法律法规予以规范。2019年,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发布《区块链信息服务管理规定》,中央网信办发布《数据安全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一些由前沿科技引发问题比较突出的地方,也都在积极地推进新技术的规范建设。加强新技术规范,为“数字经济”“智慧社会”提供可靠法律制度保障,成为今后我国法治化建设的一项长期任务。

(作者为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电子政务研究中心课题组,摘编自《电子政务蓝皮书:中国电子政务发展报告(2019~2020)》总报告,标题为编辑所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