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公众安全感满意度连续8年提升,智慧赋能撬动平安城市“数字化”转型
在襄阳南路开煎饼店的胡先生没想到,十多年前买的老旧人力三轮车也有贼惦记;更意想不到的是,抱着试试看的心态,他去天平路派出所报案,两天后便接到通知可以领车。惊喜之余,他连连向民警道谢。
此类案件案值虽小,办案成本却高,在徐汇区,通过研发应用数字警务综合应用系统,办小案的效率显著提升,“不漏一案”解决的是百姓烦心事,释放的是安全感和满意度——调查显示,2020年度上海公众安全感和公安工作满意度两项数据连续第8年“双提升”。
去年以来,市公安局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以智慧城市、智慧公安建设为支点,主动融入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和城市运行“一网统管”建设,撬动了超大城市平安建设的“数字化”转型。
打击防控“数字化”,高效打防每一起民生案件
目前,上海轨交运营里程突破700多公里,1500余条公交线路,而轨道公交区域扒窃案件日均发案数却始终在个位数,不少地区、线路甚至实现了连续半年以上盗窃类案件“零发案”。
轨交总队反扒支队五队队长邓昱这样解释缘由,“通过智慧公安系统可以对犯罪嫌疑人‘一键追踪’,甚至作案路线图都能完整呈现。”目前,全市95%的居民小区和所有商务办公楼宇均完成智能安防建设,基本实现了可防性案件“零发案”。
智慧公安系统的深度应用,使打击防控从“被动打击”转变为“主动防控”,让城市运行安全更有保障。数据显示,2020年,上海刑事案件发案同比下降33.5%,破案同比上升16.2%;全市道路交通事故数、亡人数同比分别下降5.4%、28.8%;全市入室盗窃案件发案同比下降72%,破案上升23%;系统还自主抓取并分析研判网络空间的侵权假冒犯罪线索,共破此类案件920余起,涉案金额69亿元,保护了330余个品牌的合法权益。
以反诈为例,去年,市反诈中心通过涉诈电话智能识别、诈骗短信拦截系统等技术,智慧查控,精准防阻,成功拨打劝阻电话66万余次,间接避免群众经济损失12.1亿元。“数字化”,也使公安机关能对社会治安整体态势做出精准科学的分析研判,“禁恶于初萌、除恶于即发”正逐步成为现实。
城市治理“数字化”,高效处置每一起风险隐患
2020年10月2晚,逾8.1万人同时驻足外滩滨水区,打破了历年国庆假期最高瞬时客流纪录。被打破的还有G40高速“逢节必堵”的状态。轨交、民航、铁路及历史数据源源不断汇入大客流监测系统,警方据此精准预测未来1小时的客流、车流,及时采取精确疏导措施,从根本上杜绝风险隐患。
2020年国庆节,全市各岗位、各警种严阵以待,为城市筑起安全屏障。
依托“一网统管”的强大支撑,上海这座超大城市治理模式正实现由“经验判断”向“数据分析”转变。
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大型活动安保实现“数字化”。第三届进博会期间,上海警方会同市大数据中心建立健康数据滚动核查机制,实时调整证件通行权限,解决入口人员积压问题;依托公安道路交通管理系统,实时评估区域交通运行底数,充分释放路网通行潜力,为市民群众提供更好的出行体验。
从“大动脉”到“毛细血管”,社区治理同样迈入“数字化”。青浦分局崧润路派出所辖区广泛安装具有防范高空抛物、电动车上楼充电等功能的智能设备,风险数据第一时间传递到派出所综合指挥室,非警务类警情可“一键分流”至相关职能部门。
政务服务“数字化”,高效办成每一件身边小事
2020年10月,韩国人朴先生入境抵沪,他通过手机登陆“境外人员住宿登记互联网自助申报系统”在线完成了住宿登记,不必再像过去一样跑属地派出所。
随着公安“放管服”改革持续推进,许多事项实现了“指尖办”。截至去年底,上海公安政务服务事项的网办率从年初3.66%提升至60%以上,相关好评率达99.9%以上。市公安局制作共享身份证、驾驶证、护照等76类7200余万张电子证照,占市电子证照总量60%以上,支撑各政府部门调用,并在公安各政务服务窗口及交通执法、宾旅馆住宿等场景全面应用。
去年10月14日,原籍浙江湖州的王女士完成落户手续,成为沪浙两地户口迁移“一站式”办理新政的首位受益者。紧接着,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局15日发出首本内地直接受理签发的001号港澳居民“回乡证”。未来将有更多跨区域的民生事项可以同城办、网上办。(何易 周辰)
据第三方公司调查显示,2020年度上海公众安全感和公安工作满意度两项数据连续第8年实现“双提升”。两项数据再创历史新高的背后,挥洒着全市公安民警的辛勤汗水。2020年,上海警方以智慧城市、智慧公安建设为支点,主动融入城市运行“一网统管”和政务服务“一网通办”,撬动了超大城市平安建设的“数字化”转型,让生活在城市中的每个人更有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打击防控“数字化”,高效打防每一起民生案件“没想到民警这么锲而不舍,太令人感动了。”外资企业中国分公司负责人李女士清楚地记得,为阻止她向骗子转账,民警打了她十几通电话,不厌其烦、百般叮嘱,终使她在最后一刻幡然醒悟,避免了300余万元美金的损失。2020年,市反诈中心通过涉诈电话智能识别、诈骗短信拦截系统等“黑科技”,智慧查控,精准防阻,成功拨打劝阻电话66万余次,间接避免群众经济损失12.1亿元,案件既遂数同比降 8.4%,破案数、打击数同比上升10.9%、47.6%,缴获涉诈“两卡”近万张。智慧公安系统的深度应用,使打击防控实现了从“被动打击”向“主动防控”的转变,让公安机关得以高效打防每一起民生案件,让城市安全更有保障。2020年,上海刑事案件发案同比去年下降33.5%,破案同比上升16.2%。轨道交通运营里程700多公里、公交线路1500余条……在上海这座人流、物流高度集聚的国际化超大型城市,轨道公交区域的扒窃案件日均发案数却始终在个位数徘徊,不少地区、线路甚至实现了连续半年以上盗窃类案件“零发案”。近年来,轨交警方构建了涵盖行为预警、案件侦办、余罪深挖等各环节的“智慧反扒”模式。犯罪嫌疑人只要出现在轨道交通区域,就近的民警便已洞若观火。“现在的扒手都不敢到地铁车站来。”轨交总队反扒支队五队队长邓昱对此深有感触:“现在通过智慧公安系统,可以实现对犯罪嫌疑人的‘一键追踪’,甚至作案路线图都能完整呈现。”
城市安不安全,群众最有发言权。在今年7月发生的一起自行车盗窃案中,徐家汇派出所接到车主施先生报警后,3小时内就抓获嫌疑人董某,并缴获被盗车辆。对于民警的办案效率,施先生惊讶不已。“我们现在对盗窃案件有一起打一起,对犯罪分子有一个抓一个!”所长周俊介绍,通过研发应用数字警务综合综合应用系统,办案效率显著提升,让民警有更多时间和精力去打击整治那些案值虽小、办案成本却很高的小恶、小乱、小案,实现了对违法犯罪的“打早打小、露头就打”。目前,全市95%的居民小区和所有商务办公楼宇完成智能安防建设,相关区域基本实现了可防性案件的“零发案”。社会治安防控最小单元防护圈不断完善,城市安全风险精准感知、精准识别、精准处置能力显著提升。2020年,全市入室盗窃案件发案同比下降72%,破案同比上升23%。“上海保护企业知识产权的有力举措,更加坚定了我们深耕中国市场的决心与信心。”某世界知名品牌公司权益保护总监琳达专门致信,感谢上海警方在她们尚未发现自身权益被侵害之前主动出击,打掉了一个侵权售假团伙。保护知识产权、构建良好营商环境,是推动后疫情时代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2020年,上海公安机关依托智能研判工具,对网络空间中的侵权假冒犯罪线索进行自主抓取并作分析研判,共破侵权假冒案件920余起,涉案金额69亿元,保护了330余个品牌的合法权益。打击防控的“数字化”,使公安机关能够对社会治安整体态势做出精准科学的分析研判,“禁恶于初萌、除恶于即发”的理想正在成为现实。
城市治理“数字化”,高效处置每一起风险隐患“尽管人很多,但现场秩序非常好!”2020年10月2日夜,游客小陈流连在陆家嘴和外滩的美景中。他不知道的是,那天晚上,逾8.1万人同时驻足外滩滨水区,打破了历年国庆假期的最高瞬时客流纪录。轨交、民航、铁路以及历史数据源源不断汇入大客流监测系统,让警方能够精准预测未来1小时的客流、车流,及时采取精确疏导措施,从根本上杜绝风险隐患。不仅外滩秩序井然,出入市境G40高速“逢节必堵”的魔咒也被打破了。安全有感,管理无感的背后,是城市运行“一网统管”的强大支撑,上海这座超大城市治理模式正在实现由“经验判断”向“数据分析”的转变。每一起风险隐患得以高效处置,城市运行更加安全有序。
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如何平衡大型活动安保和城市正常运行?第三届进博会期间,展商张先生原以为严格的疫情防控会造成排队拥堵,没想到他凭着自己的通行证就能够进场,不用出示核酸检测证明和手机绿码。为兼顾安全与秩序,上海警方把核酸检测证明、健康管理作为证件申领激活前置条件,会同市大数据中心建立健康数据滚动核查机制,实时共享比对数据,及时调整证件通行权限,解决了入口人员积压影响进场通行速度的问题。
“这届进博会凭证管控区域由7平方公里压缩至4平方公里,减幅超过40%。”市公安局指挥部指挥中心副主任曹军介绍,依托上海城运系统公安道路交通管理子系统(IDPS),警方得以实时评估区域交通运行底数,动态调节管控强度,充分释放路网通行潜力,为市民群众提供更好的出行体验。目前,得益于IDPS系统在全市的推广应用,城市交通运行更加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2020年,全市道路交通事故数、亡人数同比分别下降5.4 %、28.8%。如何把城市管理从“大动脉”拓展到“毛细血管”,实现社区治理的“数字化”?“滴滴滴滴……”家住青浦区昱芳苑的张先生下班回到小区,刚推着电动车进入电梯,警报声就响了,电梯门也合不上。很快,保安就赶来劝阻,告知楼道充电的火灾风险。作为一个不足30个民警的派出所,保障7万辖区居民的安全谈何容易。青浦分局崧润路派出所辖区已经广泛安装了具有防范高空抛物、电动车上楼充电等功能的智能设备,实时感知到的风险数据第一时间传递到派出所综合指挥室,消防隐患、停车纠纷等非警务类警情“一键分流”至相关职能部门,派出所得以把精力集中在打击破案上。为充分发挥社区民警平安建设组织者作用,上海公安机关还将“面对面”和“键对键”“屏对屏”相结合,推广运用微信群等新方式,凝聚了50万名可依靠力量、72万名热心群众,在网络空间搭建起警民沟通的新桥梁。城市治理的“数字化”,把城市运行中的各类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实现了公共安全风险的源头防控,进一步夯实了城市平安之基。政务服务“数字化”,高效办成每一件身边小事“在上海,处处都能感受到效率与温度!”2020年10月,韩国人朴先生入境抵沪,在位于杨浦区租住地,他通过手机登陆“境外人员住宿登记互联网自助申报系统”在线完成了住宿登记,不用像过去一样跑属地派出所。随着公安“放管服”改革持续推进,许多原本必须到派出所“见面办”的事项,现在可以“不见面办”,甚至是“指尖办”。一件件身边小事的高效办成,让城市管理更有温度。依托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建设,上海市公安局坚持问题导向、需求导向,不断完善“一口受理、联动审批、快捷收付、一网通办”的便民服务模式,提升公安政务服务办事体验。截止年底,公安政务服务事项的网办率已经从年初3.66%提升至60%以上,公安政务服务好评率达到99.9%以上。以往,办理居住证只能前往街镇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需要提交证明材料纸质复印件。2020年8月起,市公安局居住登记、居住证新办“不见面办理”功能在“随申办”移动端上线。群众只需要在线实名认证登录,在原先办理居住登记的基础上,依托后台数据核验,即可“零材料”“零跑动”不见面全程在线完成办理。为方便群众办事免交材料、生活出行免带证件,市公安局制作共享了身份证、驾驶证、护照等76类7200余万张电子证照,占市电子证照总量60%以上,支撑各政府部门调用,并在公安各政务服务窗口以及交通执法、宾旅馆住宿等场景全面应用。群众只需要电子亮证,就可以便捷办事、出行。
受益于长三角警务一体化,许多跨区域的民生事项现在也可以同城办、网上办。2020年10月14日上午,徐汇区漕河泾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原籍浙江湖州的王女士,仅用几分钟就完成了落户手续,成为沪浙两地户口迁移“一站式”办理新政的首位受益者。在不久的将来,长三角区域将逐步实现“互联网+户政服务”全覆盖,每年预计将有40万人享受“一站式”服务的便利。通过打通数据链路,长三角三省一市的电子驾驶证、行驶证已经可以实现跨区域互认。驾驶员未携带纸质驾驶证、行驶证,仅出示电子证件,核查后状态正常的,可以对“未随车携带机动车驾驶证、行驶证”的交通违法行为免予处罚。2020年10月15日,上海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局发出了首本内地直接受理签发的001号港澳居民“回乡证”。此次新政为港澳居民提供就近就地申办无需往返、一次办结高效便捷、网上精准预约查询等普惠均等的办证便利服务。据估计,每年在内地申请换发补发证件的港澳居民仅交通费一项可节省约1.8亿元。2020年,上海公安机关大力推进出入境证件便利化应用,港澳居民在内地持用港澳居民来往内地通行证可在交通、金融、通讯、住宿等9个领域35个服务事项享有政务服务“一网办”、公共服务“自助办”、互联网应用“延伸办”的便利,人员往来更加便利化,获得感和幸福感不断提升。政务服务的“数字化”,实现了业务流程的持续优化、推进了跨部门数据共享,真正做到了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也让每个人都能感受到城市的温度、生活的美好。(记者:毛鸿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