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检察业务与信息化相融合
来源:检察日报 更新时间:2021-01-11

将检察业务与信息化相融合 "攻克难关是他最开心的时刻"

 

       济南1月10日电从大学生到军人、再到检察干警,他的身份经历多次转变,但始终不变的是,他对认定的事情就毫不防松的那股韧劲和冲劲,也正是凭借这股劲头,他从容地实现了跨界转变,成了将检察业务与信息化相融合的“技术达人”。

他先后开发软件30余个,设计建设硬件系统10余个,6个系统在全省推广应用,曾获全国检察机关网上轻应用三等奖。他,就是山东省东营市检察院技术处处长卞新平。

山东省东营市检察院技术处处长卞新平。

攻克难关是最开心的时刻

“每当我写完一套代码,或者通过设计某个系统,实现某项功能的时候,是我最开心的时刻,也是我最有成就感的时刻。”说这话时,卞新平脸上洋溢着单纯而快乐的笑容。对他人而言枯燥的程序代码,在卞新平眼里却变成了一个个类似数学题的小难关,攻克它们成了卞新平最大的乐趣。

随着时代发展,信息化建设成为检察工作现代化的必然之举,如何利用信息化方便检察干警们开展工作、提高工作效率,是卞新平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于是,他开始从干警们最常用的办公系统着手。比如,值班系统如何排班,涉及工作日夜班、周末白晚班、节假日值班等多方面的需求,使一个小小的系统却需要多套算法来支撑。为了确保系统准确无误地实现多种排班,他常常思考到深夜,尝试了多种程序编写方式,从系统设计、框架构建、编写代码到测试,每当打通一个环节,他都欣喜若狂。最终,一套完善的值班系统呈现在大家面前,不仅实现自动排班、发送值班提醒、值班记录等多种功能,更方便了大家的使用。

卞新平(左)介绍新系统。

随后,卞新平又开发了集全市检察机关内部行文、公务派车、内部考核、费用审批等多项功能于一身的政务管理系统,以及工作日志公示系统、网上投票系统等,不仅改变了东营市检察院的传统办公模式,让干警们感受到信息化带来的便利,同时推动了检务工作向规范化、高效化方向迈进。

从未说过“不”

11年的部队生活磨练了卞新平的意志,吃苦耐劳、责任担当的军人本色成为他人生永久的印记。

从事检察信息技术工作后,无论多么具有挑战性的设想,只要有实现的可能,他从未说过“不”。为了解决程序问题曾整夜失眠,为了一段代码而焦虑不安,面对自己提出的新方案,忐忑恐慌更是常态,但他却依旧一往无前,迎接挑战,因为他觉得他做得不仅仅是技术工作,更是助力检察工作高质量发展的一项事业。

面对强化法律监督的新时代检察新课题,东营市检察院党组提出以信息化助推“四大检察”“十大业务”全面发展、均衡发展,为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贡献力量的目标。推进政法部门数据共享,成为解决问题的突破口。卞新平再次勇挑重担,先后论证了政法数据共享的可行性,深入研究政法数据共享方式方法,起草了东营市政法数据共享方案,积极与大数据局进行技术对接,打通政法各单位之间的数据壁垒,实现跨网段、跨系统实时对接。

数据采集后,卞新平及时对数据进行清洗和分析应用,仅仅1个月的时间,完成了线索分析模型的构建,并应用到本院的线索管理平台中,实现对公益诉讼、虚假诉讼、侦查活动等的线索分析,提升了法律监督能力与水平。这一应用,被评为东营市大数据创新应用百佳案例。

“在与他对接的这段时间,深深为他那股忘我工作的劲头所感动,经常吃饭点呢,他一个电话打过来,说想到了实现跨网段对接的方法,这种把工作当事业干的境界,着实让人敬佩!”与卞新平对接此项工作的电子政务中心科长刘沈阳说。

开发了30余个软件

“以前我们找一个案件线索,需要翻阅法院的裁判文书,必要时,还要到法院去调卷,最终翻遍所有的材料,发现的线索也未必一定成案。自从有了这个平台,它能够从海量数据中自动发现可能成案的线索,自动关联文书、电子卷宗,并即时推送给我们,大大提高了线索的成案比例和办理质效。”第一检察部四级高级检察官董海波说。

董海波提到的,就是卞新平带头研发的法律监督线索管理平台,这一平台打通各类信息数据壁垒,实现监督线索的快速搜集、处理运转、成案办理。系统应用以来,全市共筛查线索11251条,重点关注线索162条,留存线索15条,成案线索162条。

卞新平正在认真研究。

而这,只是卞新平开发的众多系统中的其中一个。从检八年来,他以“不打折扣”的工作态度开发了30多个软件,以创新探究的精神设计了10余个硬件系统,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彰显了新时代检察人的风采,肩负起了信息技术助力检察工作现代化发展的使命与担当。

据悉,东营市检察院被最高检评为“全国科技强检示范院” ,3个系统获山东省检察机关创新成果一等奖,多个系统被兄弟单位应用。其个人先后获“全省人民满意政法干警”荣誉称号,并记个人三等功;荣膺“齐鲁最美检察官”“共产党员先锋岗”“新时代东营最美青年”等荣誉称号。 (记者郭树合 通讯员来倩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