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乎所有的经济成就都离不开政府的参与
来源:博客网 更新时间:2012-04-13

 

 

 

 

 

世界经济发展史证明,市场是一个推动工业化国家经济发展的巨大发动机。但是几乎所有的经济成就都离不开政府的参与。目前世界各国的竞争,就是看哪个国家最能有机地把看得见的手和看不见的手有效地结合起来。

市场这只无形的手和政府权利这只有形的手如何协调?在处理政府与经济的关系方面,究竟应该强化市场的基础作用,还是强化政府对经济的直接控制力?

从政府这个概念来看,人类社会走过无政府、强权政府、放权政府、限权政府,到现在的重新审视政府在社会中作用向“协调〈引导〉政府”方向发展等过程。

我们认为,政府在社会和经济领域,现在越来越占据着主导地位,诸如日益恶化的全球环境、日益突出的贫富差距等,是市场这只无形的手所能解决了的吗?在某些领域,如果没有政府的推动必将成为散沙一盘。就我国而言,诸如区域协调发展、区域产业畸形发展等问题,是市场这只无形的手所能解决了的吗?中国二十多年的改革经验说明,政府的主导地位越来越重要

如果我们从实际状况,特别从我们国家由历史走到现在这个过程来看,我觉得现在政府所做的看似可交给市场做的事,还是有一定合理性的,也就是说,有些事还应当由政府来做。

政治职能一直是政府的首要任务。但政治是什么?人类进入现代文明社会终于明白了,“经济发展是最大的政治”。因此,全球各国无一例外的,经济职能在政府职能体系中的地位一直在提升,甚至于其地位会高过政治职能。经济建设是最大的政治,不是经济高于政治吗?问题是如何理解政府这个经济职能?如何运用政府这个经济职能?

从古到今,政府都有经济职能,只是这种经济职能在政府职能体系中的地位有变化。象我们这样的发展中国家,它既要持续发展,更要追赶型发展,难道就是让分散的、实力不强大的市场主体散兵游勇式地参与国际竞争,同发达国家、同世界500强竞争?这里需要政府的作用。更何况欧美发达国家其政府权威作用亦有愈来愈增强的趋势,给予我们很好的借鉴。

世界经济发展史证明,市场经济是一个推动工业化国家经济发展的巨大发动机。但是几乎所有的经济成就都离不开政府的参与。从18世纪90年代开始,美国逐渐脱离了“管制最少的政府是统治最好的政府”的教条,扩大了联邦政府对经济的控制和干预。

义乌的成功实践给了一个很好的例证:现代经济的运作,如果没有市场或政府,就都会孤掌难鸣。

义乌市把政府的角色定位在调控有度的有为政府上。有为政府是义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虽然义乌发展的特色一开始是由民间力量诱致的,但后来的发展进程中,政府的引导、调控、规范、服务发挥了决定性作用。义乌经济社会每一步发展提升,都带有鲜明的有为政府烙印。一是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二是深化市场取向改革,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主导性和基础性作用,充分运用市场机制和价值杠杆,形成有利于资金、土地、人才、能源等资源要素合理配置的体制机制,政府全面退出了竞争性领域,使市场主体对利益最大化的追求与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的发展模式的要求相一致。但对于关系发展全局和国计民生的重大事项,根据本地区实际情况,也是当地大多数老百姓能认可、能接受的,政府都采取了强有力的调控手段,牢牢掌握发展的主动权。四是强化政府公共服务功能。切实抓好重大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公共安全、社会保障、社会信用体系等建设,改善市场经济发展的环境。加快文化事业发展,提高政府文化公共服务能力。改革政府审批制度,推进政府服务创新,建设精简效能的服务型政府,形成政府与企业、社会的良性互动,汇聚加快发展的强大合力。

在义乌,像市场建设、摊位租金、联托运业、划行归市、打假治劣等,政府都是采取不同措施手段保持着强有力的权威。

义乌目前的国际小商品城200多万平方米的市场是由政府投资兴建的,国际商贸城市场群、宾王市场群、篁园市场群等义乌最主要核心市场其产权也是属于浙江中国小商品城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而浙江中国小商品城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则是一个政府控股的上市公司。

义乌是市场经济观念深入人心之地,民营资本几无禁区,更无尊卑之谓,许多公共设施的建设都吸纳了民间资本,但是,义乌市场经济的象征——小商品市场的产权却始终牢牢掌握在政府控股的国有企业手中。这是值得研究的现象。

义乌政府认为:牢牢把握这一条,一是可以确保把全市的优势资源高效率地配置到最能体现效益的刀口上。义乌市场的每次升级换代,尽管都涉及大规模的征地、拆迁、规划、建设,最多只用一两年,“一气呵成,畅行无阻”;二是政府始终把握了市场资源的调控权。义乌小商品市场最佳摊位每5年使用权的实际含金量可高达100万元,而义乌市政府却有能力把价格定在5万元,有效控制了盲目的高价炒作,从而不使来自全国乃至全球的市场活水被挡在过高的门槛之外。

我们看到与义乌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在全国,一个地方有一个成功的市场,周围马上就兴起一批类似的市场。相互之间激烈的拚杀,最终导致大家同归于尽。这是目前一些城市和地区在创办市场中遇到的问题。但在义乌,这样的困局却不存在。究其根源,则在于义乌独具特色的市场官办

当市场的自发、无序发展造成一定的危害时,“有形之手”的引导和调控不可或缺。应当说,义乌领导层、市场的建设者和管理者在这方面的工作是做得成功的。

陆立军教授认为:“(义乌小商品市场)发展业绩应主要归功于市场物业经营管理主体的产权制度创新,即由政府所有、政府直接经营管理(代表部门是工商所)的市场物业管理主体,通过股份制改造,成为政府控股下产权结构多元化、开发管理小商品市场的企业法人主体。”(陆立军:《市场义乌;从鸡毛换糖到国际贸易》)

又如划行归市,市场体系已经不能对个别经商户做出有效的协调时,如无法自动调节经商户的摊位集聚,并促使经商户在相对集中的空间集聚商品信息,以提高竞争的有效程度,反而很容易在规模扩张的同时产生破坏性力量。如市场规划布局,是市场经营户无法解决的。此时,只有从市场体系的外部条件入手,由市场的建设开发和管理当局对经商户的行为做出适当的规定,使经商户的行为有利于市场体系、摆脱恶性循环并向良性循环转变。

义乌市场建设二十多年来,义乌政府始终对市场规划布局进行有效的宏观调控,坚持划行归市、分类经营原则,对市场实行统一规划、统一布局、合理分工,对市场商品实行划行归市,将商品进行分类,同类商品集中在一个交易区经营。这样有效地提高了市场的集聚效应,营造了充分竞争的经营环境,也为广大客商采购提供了方便。

作为义乌小商品市场的主动脉的物流(联托运,义乌政府也是采取“强硬”手段牢牢控制住。虽然此举备受争议,可现在回过头来看,在当时历史阶段,这一做法是妥当而且必要。当义乌小商品交易发展到一定规模的时候,义乌市委、市政府及时地将各大联合托运物流场站收归政府管理。经营的是个体私营业主,但场站设施的产权很清晰――政府所有,从而防止了不少地方发生的经营者为抢码头、占地盘而动辄刀光剑影的现象。1998年开始执行《联托运行业货源管理规定》、《联托运经营权管理规定》,实行的定线路经营、门槛式开放、成批次准入、动态化管理的运作模式,政府调控力度强,运输经营户相对固定、可靠,货运市场秩序良好,在浙江省乃至全国都有良好的信誉,为义乌市小商品市场的发展、壮大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