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松江区开始推进电子政务(法人领域)原型试点
来源:解放日报 更新时间:2008-03-14

  本报讯(记者刘颖通讯员陈军康)前天,松江区最新的“主导产业产业链目录”开始装订,年内启动的“九亭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也交出了建设方案第一稿……新春伊始,松江区《2006年政府工作备忘录》上的122件实事,不但“对号入座”有了责任人,且80%以上实质性启动。


  一年办100余件实事,在松江已是第三年。第一年,因各种主客观原因,有9件事未能按期完成,为此区长孙建平在区“两会”上专门作过报告。第二年,“备忘录”里“拍胸脯”的事少了,决策更谨慎也更科学,于是一桩桩实事办到百姓心坎上:黑臭的二里泾治理成景观河道,近10万沿河居民从中受益;12.6万名离土农民参加“镇保”;纯农户家庭至少1人进入非农就业,5114个家庭实现“一户一岗”;奥特莱特世界品牌直销中心开工建设,松江浦南传统农业地区跨出现代服务业第一步……


  今年的“备忘录”再次以《区政府工作报告》的“附件”形式对外公布。仔细读来,许多事情都保持着“历史连续性”:今年松江区开始推进电子政务(法人领域)原型试点,依托的是前两年先后建成的企业、个人征信平台,实行网上审批、网上办事的基础;今年松江区开始实施“三医联动”改革试点,基础则是此前开展的深化定点医药机构契约化管理,改善农民就医问题10条措施等。


  不少实事项目直接源于百姓呼声,“货场路路灯工程”就是一例。当区政府网站公开向百姓征集实事项目后,不少居民提出货场路夜间通行不安全,希望能安装路灯。按国家公路技术规范,公路是无需安装路灯的。但考虑到松江城镇化进程中附近居民增多的实际情况,这个需求被列入今年的实事项目中。此外,还有建设农村50个水冲式厕所,完成350张养老床和150台老年人紧急呼叫系统建设,建设岳阳地区治安信息监控中心等等。


  也有些实事项目,可说是自上而下“敲定”的。如今年列出的“主导产业产业链目录”、“劣势企业调整目录”等,就是源于去年区政府开展的调研课题《加快松江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研究》;今年提出“新增就业岗位3.3万个”一项,则是在市劳动局下达“2.8万个”指标的基础上,松江区又“自我加压”增加了5000个。


  据悉,“备忘录”里的每一件实事都要执行“跟踪问效”的机制。年中,被指定的“责任人”和责任部门都要进行“自我评估”;年末,每一项实事还须接受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检查,以及相关群众代表的评议,确保件件都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