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治理能力 数字政务进入2.0时代
来源: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 更新时间:2021-01-26

日前举行的2020中国数字政府建设大会透露,我国政府数字化转型在政策推动、基础建设、服务保障、平台支撑、创新成果等方面都具备了坚实的基础,数字政府建设将进入全面加速期。

进入“数字治理2.0时代”

“十三五”以来,随着国家政务服务平台、全国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全国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信用中国网站等一大批全局性工程陆续建成,以及各地纷纷成立大数据局、政务服务管理局、行政审批局等机构,整合优化委办局信息化工作机制,统筹数字政府建设,政务信息化工作机制发生巨变。

在此基础上,我国政务服务“一张网”全面联通,服务一体化格局基本形成。联通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建设兵团和46个国务院部门,网上政务服务“村村通”覆盖范围持续扩大,服务精细化供给能力明显增强,政务服务平台品牌影响力显著提升。2020年21个省级政务服务平台已实现了省、市、县、乡、村服务五级覆盖,比2018年增加了9个地区,省级依申请服务事项从2018年的平均1353项提升至1655项。

《2020联合国电子政务调查报告》数据显示,中国电子政务发展指数从2018年的0.6811提高到2020年的0.7948,排名比2018年提升了20位,升至全球第45位,取得历史新高。

其中,作为衡量国家电子政务发展水平核心指标的在线服务指数上升为0.9059,排名从全球第34位跃升至全球第9位,达到“非常高”水平。

与此同时,数字政府正在从以“网上政务”为核心的1.0时代,走向以“数据化运营”为核心的2.0时代。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通过“建立健全运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进行行政管理的制度规则。推进数字政府建设,加强数据有序共享”。数字政府建设由此在国家层面成为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战略举措。

“电子政务加速向数字政府转型, 是‘十四五’期间数字化转型面临的重要任务。”国家行政学院电子政务专家委员会网信部主任、国务院办公厅电子政务办公室特聘专家肖稳田认为, 实现电子政务向数字化转型,是信息技术引发的系统性变革,根本任务是价值体系优化、创新和重构,核心路径是新型能力建设,关键驱动要素是数据。

转型进程加快

“数字政府建设呈现出星火燎原之势。” 国家信息中心政务外网发展规划处处长王晓冬认为,当前数字政府建设已从探索期步入到创新突破期,政策脉络、工作主线日益清晰,创新实践成果显著。

尤其是当下, 政务服务平台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复工复产,助力夺取疫情防控和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双胜利,成为我国数字政府转型成果的最大亮点。平台构建的统一身份认证、统一证照服务、统一事项服务、统一投诉建议、统一好差评、统一用户服务、统一搜索服务等“七个统一”的服务体系,为全国数字战“疫”提供了平台性的基础。

中国软件评测中心副主任吴志刚在2020年数字政府服务能力评估暨第十九届政府网站绩效评估结果发布会上表示,经过多年信息化建设,我国数字政府建设进程开始提速。“截至2020年11月底,我国有23个省级和31个重点城市政府明确了政务数据统筹管理机构,推进本地数字政府建设;16个省级和10个重点城市政府已出台并公开数字政府建设相关规划计划、方案意见。”

面临新形势新任务

“前20年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的目标是提高办公效率、简化办事流程、优化政务服务,“二〇三五远景目标”之一是基本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王晓冬表示,在“二〇三五远景目标”“‘十四五’规划目标”发展形势下,数字政府建设被赋予了新的时代任务,也面临着业务、数据、共享、技术、模式、机制等难题。

“不愿共享、不敢共享、不会共享的现象依然存在。” 王晓冬坦言,政府信息共享尚未形成统一的平台和标准体系,对数据格式、质量标准、数据可读性、互操作性也有待进一步作出明确要求。同时,对于信息资源的所有权、管理权和使用权以及信息共享的责任主体等,没有制度、法规层面的明确,共享协议往往需要多个部门磨合很长时间,大大影响政务效能。

肖稳田认为,数字政府建设也面临着安全风险,比如网络空间安全恶化带来的国家级APT攻击成为主要威胁、超大规模数据泄露趋于常态、漏洞攻击演变成超级网络武器、关键信息基础设施成为攻击的靶心。此外,我国在高端芯片、人工智能、区块链等关键核心技术的突破还需时日,数字政府建设需要应对 “断网”、网络“珍珠港事件”、新技术应用等带来的安全风险。

王晓冬认为,政府数字化转型不仅要抢抓科技革命机遇,更要全面深化改革,满足人民期盼,发展数字经济。数字政府建设要朝着改革、服务、治理、创新的核心思路迈进,构建以共享开放为原则的数据要素体系,打造以协同共治为常态的政务治理体系,完善以人民为中心的政务服务体系,夯实以共建共用为模式的新型设施体系。 (记者 李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