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报是什么?今天的一些少男少女可能已经完全没有概念。我曾看到一个贴子,说有一个小姑娘就此问题向她妈妈提问,妈妈想了一会儿告诉她:就是帮人发(手机)短信的罗。小姑娘恍然大悟的同时却又纳闷:发短信为什么还要找人帮,那多累啊! 应该说这位聪明的母亲倒是非常形象地一语归纳了电报的基本功能。 电报的历史很长。1837年,美国人莫尔斯制造了第一台电报机并用“点”、“划”等不同组合设计了莫尔斯电码,他因此被称为“电报之父”。1845年,第一个长途电报线路华盛顿至巴尔的摩线开通。 电报的问世给人类带来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快捷联络方式。它的意义和历史地位可不是今天的人们利用2G通信技术开创的手机短信联络方式所可以比拟的,因为后者只是在现代已经非常普及和方便的手机通信业务中分解出的一项小小的分支功能而已。 在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的今天,手机(移动电话)通讯究竟在多大程度上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现在我们尚未有确切评估。不过有一点是可以确认的,那就是人类已经离不开这个让我们“沟通随时随地”的宝贝;而且,随着手机功能的不断发展,它必将越来越深刻地影响我们的生活。从本世纪初即已开始在亚欧部分国家陆续投入使用的3G通信服务就已向我们展示了这一点。 3G指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一般地讲,是指将无线通信与国际互联网等多媒体通信结合的新一代移动通信系统。它能够处理图像、音乐、视音频流等多种媒体形式,提供包括网页流览、电子商务等多种资讯服务。截至2005年11月,全球共有151个运营商在56个国家和地区提供3G业务,56个手机制造商提供了614款3G手机,3G用户总数达到1.9亿户。 由于各种原因,中国大陆至今尚未开放3G市场。但这并不意味中国对3G的漠视。事实上,中国社会各方面对于3G的发展及应用一直是高度关注的。作为世界第一移动通信大国,中国面临着这样的一个难题:是顺应技术潮流,让3G引领中国移动通信市场再上台阶;还是等待市场发育,甚至跳跃3G进入更高的发展阶段? 这个问题,几年来在国内引发了各种讨论。其中影响较大的当属一年前的那场“胡、阚之争”。争论源起于着名经济学家、清华大学国情研究中心主任胡鞍钢为组长编写的《中国3G世纪报告》,其主要观点为:第一,开放3G市场每年可带动GDP增长约1800亿元;第二个目标是出口,要使IT产品成为中国第一大高技术出口产品;第三个目标是就业,争取每年新增50万 100万就业,尤其是给那些受过良好的高等教育的大学生们创造了就业机会;第四个目标是充分利用IT技术的外部性和外溢性,发展远端教育、远端医疗、远端信息和图书、电子政务等,建成世界最大的公共服务资讯平台。 这份力主尽早上马3G的报告发表后,立即遭到北京邮电大学阚凯力教授的全面驳斥。阚认为几千个亿的投资,投哪儿都会增加就业和GDP,“用来修高速公路,恐怕增加的就业和GDP更多吧!”他对中国的3G市场表示不乐观。“几千亿元的投资,如果市场不接受,国家将遭受巨大损失。”并提出中国的3G建设要建立“问责制”:仓促上马3G造成巨大损失,则要追究决策者的责任;国有企业因为3G造成损失,要追究领导的责任。 细究起来,论战双方的争议还是在3G的市场问题上。说到此,恐怕话题还要扯到一段时期以来一直困扰中国电信界的“需求决定论”和“供给培育论”的争论上。前者认为3G的多媒体业务还不成熟,因而不可能重演2G时代快速启动市场需求的先例,而必须等待移动资料多媒体业务市场的自我发育;而后者则认为技术进步对供给能力提升和需求方向的刺激不容低估;不能坐等所谓的“杀手级应用”或者成功的“商业模式”来启动发育迟缓的市场而应该在开放供给的同时逐步培育完善市场。 以笔者之见,这其实是计划经济思维与市场经济思维在中国电信市场的一种碰撞。因为3G是个非常新鲜的事物,它还没来得及形成一种现成的成功商业模式;然而,也正因为此,它的魅力和想像空间也就更大。正如胡鞍钢所言,相对于中国市场规模与科技国情而言,3G的市场创新比技术创新本身更有意义。3G是一个大舞台,它将创造一个巨大的服务链和大量服务提供商,通过服务创造增加值。从这个意义上说,3G市场开放得越早,开放得越充分,它创造的就业规模与产值就越大。 从另外一个角度看,中国作为一个通信技术上的后发国家如何能迅速跻身前列,恐怕没有一点敢为天下先的决心和勇气是不行的。再好的东西过时就要被淘汰,就如今日之电报一般。 新年伊始,国家信产部正式宣布3G三大国际标准之一的“中国标准”:TD-SCDMA为我国通信行业标准。有业界人士评论,这意味着中国发放3G牌照的时刻表已明确,并预言2006年将成为中国的3G元年。笔者对此深信不疑,因为,2008年的奥运会已离我们越来越近。 北京奥运不仅是绿色奥运,而且还将是多媒体彩色斑斓的奥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