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智慧社区标准化建设
来源:中国电子政务网 更新时间:2021-03-03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办公厅关于国家标准《智慧城市 建筑及居住区 第1部分:智慧社区建设规范(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的通知 
 
根据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关于下达2018年第二批国家标准制修订计划的通知》(国标委发〔2018〕41号),我部组织中外建设信息有限责任公司等单位起草了国家标准《智慧城市 建筑及居住区 第1部分:智慧社区建设规范(征求意见稿)》(见附件)。现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有关单位和公众可通过以下途径和方式提出反馈意见:

1.电子邮箱:sunyue@icfw.com.cn

2.通信地址:新疆大厦(北京市海淀区三里河路7号新疆大厦B座12层,孙玥,010-68183101-805)。

意见反馈截止时间为2020年8月20日。

附件:智慧城市 建筑及居住区 第1部分:智慧社区建设规范(征求意见稿)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办公厅
                                   2020年7月23日

  对于目前的智慧社区建设而言,是离不开信息化和智能化的设备。而基础设施的迭代升级则是智慧社区建设的基础和重中之重。只有具备有各种智能化设备,才可能去实现社区的信息数据的分享与交换、采集以及分析等目标。下面我们来一起谈谈有关智慧社区基础设施的建设以及高效运营。


一、智慧社区基础设施的建设

1、关于网络的基础设施

当前国内的网络建设已经朝着5G时代的方向前进,5G网络具有的高速率、海量链接以及超低时延等特点必将极大地推动国内的智慧化升级。与此同时,智慧社区的建设还涉及到大量的智能化硬件与传感设备等,并依靠物联网技术进而实现智能化设备之间的链接。化

2、智能化硬件与传感设备

除了基础的网络设施建设以外,在社区中的各种智能化硬件与传感设备等是保障社区进行智慧化迭代升级、数据的全面感知与采集的基础。比如具备人工智能的人脸识别门禁以及车辆识别的智能门禁设备是社区进行管理各种进出人员与车辆进出等的基础。而各种智能家居设备可以通过网络进行连接,能够极大地提升居家生活的智能化、方便快捷与安全舒适性。除此以外,还有如社区智能化的公共设施,比如安防系统的各种摄像头、智慧路灯、智能巡检、智能井盖、智慧消防、空气污染环境检测器等等各类传感设备。当完成了社区的基础设施的信息智能化升级之后,能够与大数据、AI人工智能、物联网、云计算、边缘计算等全新一代的技术进行结合。这将能对社区的智能化设施进行充分合理地利用,并且能为后面的智慧社区综合平台系统以及各类社区的智慧应用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智慧社区的高效运营

在上述的内容中,我们谈到的是有关智慧社区的基础设施的建设方面。在基础设施建设完成之后,智慧社区的高效运营则尤其重要。智慧社区的运营总的来说,将是与当地的政府、物业等多方进行参与,因此对于运营方面的要求势必是比较复杂而多样化的。所以智慧社区的高效运营理应以多个维度去分析考虑,并能做到充分去整合、开发以及利用已有的社区资源和数据,对分散、孤立的社区业务进行整合,从而构建好智慧社区的整体性高效运营的基本能力。针对物业服务与管理方面,要做到从客户服务、收费管理、运营维护、经营管理以及安全保障这五个维度去全面进行智慧化的升级。与此同时,社区能否高效运营也少不了完善的安防与消防体系。

智慧社区中的安防以及消防可以结合固定的摄像头、可巡检的安防机器人、无人机设备、智能消防终端等各类智能化安防设备,进行对社区的全方位全时段监控预警。此外,智慧社区还能够利用大数据对社区的相关人口进行分析,能在宏观上对社区流动人口的来源、趋势、驻时分布、人员密度等各类数据指标进行分析研判、监测。还有一点,智慧社区应充分对接和整合好各种系统以及数据,实现构建社区智慧中枢,从而让社区数据具有可视化、事态可视化等功能,这样可以从整体视角来保障智慧社区的高效运营工作。

最后,对于社区居民来讲安全与舒适的宜居环境是至关重要的。基于移动互联以及各种高新科技的迅猛发展,传统的老旧社区存在的诸多隐患与不足日益不能满足人们对于美好幸福生活的需求。因此,智慧社区的建设,应该做到充分考虑能否给社区的居民带来更安全舒适,更方便快捷的社区生活环境。比如打造的社区生活O2O平台APP,结合人脸识别技术,能让社区居民足不出户就能享受自助充值缴费、购物娱乐、物业报修、投诉建议、社区公告、社区团购、便民服务等提升居民的生活体验感。

智慧社区助其交出亮眼成绩单

微侦码、wifi探针、车辆道闸、人脸门禁……这些充满高科技含量的词汇越来越多出现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而这背后都指向一个概念,智慧社区。

智慧社区可以看做是智慧城市的迷你版,通过打通社区内的人、车、物等细小单元,再将这些多维数据汇入、整合、分析,可以实现更大规模的城市级连接,作为智慧城市运行的有力数据支撑。从市场建设层面来看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传统老旧社区改造,提升信息化水平;二类是新建社区,统筹建设智能化应用。

本篇文章将围绕智慧社区的三个方面展开:

1、前情提要:相关政策及市场规模

2、跑马圈地:入局玩家有谁?

3、后续管理:人脸识别的争议

01、15年 与 5405亿

智慧社区的概念并非近几年提出。早在2005年,建设部住宅产业化促进中心颁布《居住小区智能化系统建设要点与技术导则》明确指出:“居住小区智能化系统总体目标是:通过采用现代信息传输技术、网络和信息集成技术,进行精密设计、优化集成、精心建设,提高住宅高新科技含量和居住环境水平,以满足居民现代居住生活的要求。随着14年智慧城市的提出,作为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多个省市综合国务院的指导意见,参照相关国家标准,出台了智慧社区建设的地方标准与指南,规定了智慧社区建设工作原则、智慧社区建设内容。今年7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就国家标准《智慧城市 建筑及居住区 第一部分:智慧社区建设规范(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标准》)公开征求意见,对智能基础设施的智能安防监控设施、智能消防监控设施、公用设施智能监测设施、公共环境智能监测设施、智能家居设施等作出了相关规定。

根据《标准》,智慧社区总体架构及具体应用如下:

标准指出,智慧社区总体功能及效果应满足社区居民的幸福感、获得感与安全感为指导方向;能对社区的相应数据进行动态采集、反馈、分析、预测并进行标准化管理;能实现统一用户管理、权限授权管理、信息推送、应用管理等。

随着标准的出台,智慧社区的统一性能够得到进一步改善。其一,有效解决了智慧社区的统筹问题,避免出现因各个城市的经济发展程度不同,受限建设成本、消费水平等因素,致使智慧社区在不同城市和地区间的发展规划和成果差异较大的问题。其二,针对参与智慧社区生态建设的主体,包含政府部门、房产开发商、物业/社区运营商、业务提供商、系统集成商等,标准的出现能够解决各自为政的现象,有效整合服务,实现设备层、数据层、传输层、业务层及用户端无缝链接和协同发展。


智慧社区的市场规模同样不容小觑。

按照国家相关部委的严格要求,我国要在2020年实现智慧社区50%的覆盖。中国当前有7.9亿城镇人口,16.44万个社区,未来十年,我国智慧社区建设将形成一个万亿级的市场规模。

据求思智库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智慧城市建设市场规模达到7.05万亿元,其中,智慧社区市场规模约3920亿元,占比约5.56%。2020年中国智慧社区的市场规模将达到5405亿。

02、单打独斗or强强联合?

有了不断细化的政策标准与庞大的市场前景做支撑,智慧社区不乏兴致勃勃入局者。

1.房产开发商&物业/社区运营商

首当其冲是房产开发商及物业运营商,作为社区的前端市场,第一个嗅到从地产到社区再到全屋场景的智慧化需求。近期,包括绿城、万科、碧桂园、美的置业、恒大等地产及地产服务企业纷纷推出自己的智慧社区构建方案,以提升其在未来社区建设中的竞争力。同时,作为楼盘开发商,智慧社区的概念的提出对于楼盘价格抬升颇有优势。

短板同样明显,基础设施改造升级成本高且更新换代速度快,需要强资本支持。涉及IoT、AI、大数据等等软硬件统筹,系统架构的专业性和复杂度都较高,需要强大的技术班子。同时,在进行开发时可能局限于自身的楼盘,配套出售,没有对外开放能力。

2.CV科技公司

CV科技公司,作为具备计算机视觉、语音语义识别、自然语言理解、机器学习、大数据分析和区块链等中的一项或多项底层技术的技术派,提供应用软件开发和硬件设备生产。

难点在于入局困难,对物业的业务线掌握不够清晰。对协调各方利益,跨多个政府部门、社区协作的能力有所欠缺。

3.安防企业

AI落地以来,在场景与技术的融合上,没有人比安防领域做得更好。安防企业的劣势也同样明显,只是针对特定的安防场景有发言权,无法覆盖全场景运营。

4.互联网公司

互联网公司具备专业的运营能力,商业模式可行,但获取用户的成本较高,黏度主要靠活动和补贴来进行。更重要的是,没有社区终端的支持,又缺乏硬件和物业管理能力,犹如被捆绑住手脚,难以落地。

以上入局者各有优势也各有短板,强强联合优势互补成为当下热门选择。

1.万科&海康

去年11月,万科子公司与海康成立了万御安防的科技服务公司。万科此举意图借由海康的软硬件能力,发力智慧物业赛道,发力智慧社区。

2.绿城&大华

同年10月,绿城中国与大华在杭州顺利牵手,双方聚焦安防监控平台、自有品牌培育,签订系列战略合作协议。未来将聚焦安防监控系统平台、智能家居、OLA组网系统及物联网平台、智慧园区运营等板块,在房地产科技化、智能化产业小镇开发、自有品牌培育等领域探索新的合作模式。

3.华为&兴海物联

华为在数字化转型领域是公认的独占鳌头,兴海物联是地产行业内头部的科技公司,两者优势互补,面向行业联合推出的智慧社区解决方案,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特征:①不求大而全,不求符合每个地产商各自的特质,聚焦解决每个社区基础运行服务的核心痛点;②具备快速交付和规模化复制能力;③不同于纯软件输出,提供端到端的全链解决方案,包括软件、硬件、集成、运维等一系列服务。

4.恒大&腾讯

恒大地产、腾讯集团合作创立的恒腾网络,在两个关键方面促成了数据集成的细分化:恒大地产丰富、针对性的线下数据来源,腾讯集团巨大的线上用户资源与强大的数据综合处理能力,双方合作发力将输出结果应用至综合性社区服务,形成了“体验-数据-整合分析-体验提升”的智慧社区数据闭环,让恒腾网络的智慧社区实践更上了一个台阶。

面对智慧社区当前格局,有业内人士在接受采访时提到:相对于大厂商的大规模占领市场,更愿意用“零星的竞争”来形容目前的市场格局。未来,强强联合能否打破“零星的竞争”,大可拭目以待。

03、管理风险:人脸识别背后的隐患

所有的方便背后,都可能隐藏着不方便:漏洞或风险。智慧社区也不例外,社区每天直接面对万千业主,以门禁系统中的人脸识别为例,敏感的生物信息一旦录入就有被盗用风险。
2018年7月,浙江绍兴一名叫张富的大专毕业生,利用非法购买的公民个人身份信息,将相关公民的照片制成3D头像,通过支付宝人脸识别认证。在他被查获的电脑里,警方发现了2000万条公民个人信息。2019年,18岁、初中文化的田某,通过抓取、拦截、保存银行系统下发的人脸识别身份信息数据包,在一个手机银行APP内使用虚假身份信息成功注册了账户。

放眼世界,对人脸识别这项新技术的反思与规制已经成为一种趋势。政治与商业机构,都在警惕这项新技术带来的种种忧患。

2018年5月,欧盟实施了被称为“史上最严”条例的通用数据保护条例,规定违规收集个人信息(其中包含指纹、人脸识别等)、没有保障数据安全的互联网公司,最高可罚款2000万欧元或全球营业额的4%。在美国,今年6月,IBM、亚马逊、微软公司先后发表声明称,不会向警察部门出售人脸识别服务。

而近日,《杭州市物业管理条例(修订草案)》提出:禁止强制业主通过指纹、人脸识别等生物信息方式进入小区。如获通过,该管理条例将成为我国首部明确规定人脸识别禁止性条款的地方性法规。

智慧社区的运营主体如何避免信息泄露和保障安全性,也是需要攻克的难点之一。

前路漫漫亦灿灿。当前的智慧社区作为智慧城市的基础也是最重要的一环,虽然还未普及化,距离真正的“智慧”仍有一定距离,但随着新基建及《标准》的进一步落地,集成技术的进一步升级,达成高效的全场景运营及服务指日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