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棱县公安探索“互联网+”模式深化农村治理
来源:中国网 更新时间:2021-03-09

3月8日讯(傅远伟)2019年以来,丹棱县公安局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市局“11445”工作思路,坚持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依托党政主导、政企联动,全力推动“智慧乡村·平安建设”,着力打造智慧平安乡村,大大增强了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强化“三大力量”破局乡村治理难题

党政重视,强化领导力。党政牵头成立“智慧乡村·平安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工作方案,进一步明确责任领导、牵头部门和责任部门,落实职责任务,同时财政部门落实专项经费予以充分保障。政企联动,强化驱动力。按照“党政主导、政法协调、公安指导、企业建设”的原则,丹棱县人民政府与中国电信眉山分公司签订平安乡村建设战略合作协议,省电信公司投资3000万元用于“小微天网”平台建设,视联网公司投资200余万元用于网上调解系统建设与推广工作,海康微视公司投入100余万搭建人脸车辆识别应用平台。全员发动,强化支撑力。将社会治理概念引入乡村治安治理中,以组建“红袖标”联动巡防队伍与网上视频调解系统为途径,整合社会各界资源,大力推进乡村治安管理中群防群治、矛盾纠纷化解,探索构建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

构建“互联网4+模式”突破乡村治理局限

“互联网+感知”全面拓展农村感知源“视网”。全域推广“小微天网”建设,以互联网信息化技术为支撑,实现视频资源全网共享、全时可用、全程可控。本阶段已安装“小微天网”监控点位1.3万个,全年将建设点位1.6万个,正在建设人脸车辆智能抓拍系统60个、电子围栏5个。“互联网+调度”做强公安指挥调度“最强大脑”。平安乡村“110”APP全面整合监控调度平台、GIS天眼、手机“一键报警”功能,满足任意点的监控资源管理、调度、云台远程控制,依托GIS地理位置信息技术对视频资源标注上图,实现“一键报警”实时定位功能,提升指挥调度效率。“互联网+巡防”健全新机制增强快速处置力。推行“一村一辅警”,组建“红袖标”巡防队伍,整合农村巡防力量,实现村警与“红袖标”网上网下实时双向互动,重大警情或治安灾害事故第一时间协同处置,将警务触角延伸至村组单元细胞,打造共建共享“人民防线”。目前,全县范围内已组建“红袖标”巡防队伍55支,配备巡防队员400余名。“互联网+调解”实现“零”距离网上沟通。按照“互联网+”新思路,建立三级动态视频远程调解室,整合各方调解资源对邻里纠纷、轻微治安案件等矛盾纠纷进行网上调解,把矛盾排查化解工作延伸至农村最基层,做到小事不出组、大事不出村。目前,已建成45个调解室,调解各类矛盾纠纷200余起。

打通 “最后一公里”提升乡村治理能效

资源数据高度融合打通技防“最后一公里”。打通“小微天网”与“雪亮工程”、公安天网视频服务数据连接,实现信息和数据共享,统一平台整合接入,全面打通资源数据之间的壁垒,提升资源应用效率。目前,公安局指挥中心互联互通的“小微天网”点位达1.3万个、“雪亮工程”点位456个,公安天网点位160个。深化人员管控打通预警预测“最后一公里”。通过全域覆盖的监控网实现对重点人员、失踪人口等特殊人群的服务管控,实现对人员的实时感知追踪,实现潜在风险人员的提前预警预测和失踪人员轨迹追踪。2月11日,杨场镇石马村一家四口失踪,县公安局强化传统手段的同时利用全域覆盖的监控点位和无人机巡查追踪定位,全力搜寻,成功找回失踪人员。拓展 “高效精细化”功能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平安乡村“110”APP连接“行车卫士”、智能手环定位实现行车有“卫士”、老人有“伴侣”、儿童有安全。在村级办公场所安装自动终端机,方便群众就近随时办理户籍证明、交通违法处理及其他业务。同时通过每家每户安装“小微天网”,在村会议室实现了远程科普培训,法制宣传教育,已开展远程培训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