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6-02-13 16:02:00 来源: Chinabyte |
导读做中央政府门户网站可不是轻松的事情——且不说功能设计能否满足中央的需求,只是千万网民的评论就能把人给淹没了。 做中央政府门户网站可不是轻松的事情——且不说功能设计能否满足中央的需求,只是千万网民的评论就能把人给淹没了。可新华社还是接了这个光荣的任务,负责中央政府门户网站(以下简称国网)的运行维护、内容发布更新、技术建设及保障,而且在内部立下了只能成功不能失败的军令状。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那这个使命怎么就恰好掉到了新华社的头上? 飞来的使命 新华社是2004年左右接到国务院办公厅(国办)来函的。当时,国办也走访了一些政府网站,最后选择了新华社新华网作为合作建设单位。因为,新华社是国家通讯社,新华网是中央新闻重点新闻宣传网站,可以说是责无旁贷;其次,新华社具有天然的优势,例如新华社和国务院各部门和各级政府都保持着密切而畅通的联系渠道,能够及时、准确地获得全国各级政府的政务信息;第三,新华网已经运行了多年,积累了很多互联网的经验,并且有一支实力非常雄厚的队伍;第四,新华社内部已经形成了有效的管理体制。因此,与国办共同建设国网的重任就落到了新华社的肩上。 领受任务后,新华社高度重视,新华社社长田聪明就国网的建设作出了明确的指示,先后多次召开办公会议讨论,并且迅速成立了新华社中央政府门户网站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由新华社副社长鲁玮任组长,新华网总裁周锡生、新华社技术局局长谢胜和任副组长。在完成立项、可研报告报审等程序性工作后,2005年4月底,国网技术建设小组成立,技术平台的详细调研工作就此拉开序幕。 重复建设不可行 国网技术建设小组清醒地认识到,现在的政府网站已经数量众多,各家的功能也都比较健全。在这个时候,再建一个门户网站,一不小心可能就会变成重复建设,从而浪费大量国家资源。因此,新华社高层当时做出了一个非常明智的决策:基于新华网已有的资源,以新华网原有的技术平台为基础建设国网。这一决策既大大减轻了不必要的工作量,保证国网能在规定的短时间内完成,同时又避免了重复建设。 按照这一原则,新华社基于自身的技术力量和丰富经验,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就完成了网站的初步设计。 投标的跑了一半 按照时间表,4月完成调研,5月完成需求分析和初步设计,6月发标书,7月12日投标,7月19日公布投标结果,9月20日完成整个技术平台的搭建,10月1日试运行。只有短短两个月的时间!这看起来简直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而且,这一项目不进行分包,只由一家企业总集成。这就要求企业的设计开发管理要有丰富的经验。这对企业本身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据了解,当时报名的IT企业有18家,最后参加投标的只有9家。投标的跑了一半。太极不是没觉得这个任务难,可是打过硬仗恶仗的太极坚守下来。结果,根据技术方案、资质、实力、成功案例、企业资金情况、企业人员素质等因素的综合考察,国网之花落到太极家。 狭路相逢勇者胜。但投标胜出只是第一步,勇者有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来迎接这场生死时速的恶战? 按小时计算的项目 所有参与项目建设的人员反反复复感慨的就是时间、压力、责任。 两个月完成项目建设,60天,一天24个小时,在大家的头脑中已经不是按天计算日程了,而是按小时来计算。 这样大的一个项目,涉及36个网络技术、十多个系统,如何有效协调首先是一大难题。 项目组实行日报、周报、月报制度。一天三个日报:工程日报、监理日报、问题反馈日报。每个系统由相关负责人提供日报,每天下午6点前提交,有问题及时解决。 每天在项目部内进行会议通报,利用吃饭、休息时间开例会总结问题。事实证明,例会制度非常有效,避免了很多问题的发生。 没有分包,一切都是自己集成。因此,在如此短的时间内,供货问题成了又一道难关。产品的供货跟以前的项目都不一样了,因为供货商有自己的供货周期,但这个周期和项目的进程很可能是不吻合的。 面临着极大的供货压力,太极计算机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冯国宽亲自上阵,一个货通常每天都要落实好几遍,而且反反复复和供货商协调、沟通,因地制宜。 时间之短,已经不容许犹豫和犯错了。如何保证安全性和可靠性是第三个难题。国网建设抓住了“安全”这一重中之重,作为国网建设的关键,技术上实行动态安全设计。建设工期紧,建设任务重,技术难题多,新华社的技术力量和太极丰富的项目经验发挥了重要作用。共2页。12 导读做中央政府门户网站可不是轻松的事情——且不说功能设计能否满足中央的需求,只是千万网民的评论就能把人给淹没了。 一夜惊人 正是在这样的保障下,9月20日,工程全部完成,10月1日,国网如期试运行,2006年1月1日,国网正式开通。 国网技术负责人罗毅介绍说,试开通期间和正式开通后,整个技术平台运行稳定,实现了建设目标,其响应速度受到网民的充分肯定。根据技术系统统计情况,截止到今年1月5日,国网单日点击率最高达到1.2亿,页面浏览率达到1500多万,访问人数达到74万人,访问人次达到104万。 2 006年1月2日,美国权威机构发布的数据表明,国网一夜之间成为全球人气指数第二的国家级政府网站,仅次于加拿大联邦政府网。 在短短的时间达到如此高的访问量,一方面说明了中国政府网受到网民的高度关注,另一方面说明了我们的技术平台完全能够经受大访问量的冲击。 罗毅认为,和国际上的政府网站相比,国网在技术上已经达到或者接近国际先进水平。 下一步,国网还要全面改进、优化,继续完成现有的功能,丰富后续的功能。例如,一站式服务、分类检索等等,完成预期达到的一系列目标。 网友评点 从新华社的参与 谈中央政府门户网站的定位 政府网站是电子政务的一部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门户网站,由新华社负责运行维护、内容发布更新和技术建设及保障。新华社社长田聪明认为,下一步“中央政府门户网站”发展目标是:要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真正办成中央政府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办成对外宣传中国政府工作的渠道。 这样看,我国的“中央政府门户网站”定位比较清晰——信息发布为主,根据电子政务四个阶段模型,起步阶段、单向交流、双向互动、在线事务处理,我国中央政府门户网站没有盲目跨越,而是老老实实地稳扎稳打,从电子政务四阶段模型的第一阶段,即起步阶段开始。 近日,看了加拿大、德国、英国、美国等几个国家的电子政务发展历程,发现不同的国家负责电子政务的部门也不一样,有一些是内务部管理,有一些是司法部管理,还有的是成立专门的机构负责。根据电子政务的发展,有的国家电子政务负责部门曾经转移过,这种转移说明了电子政务在公共行政体系之中地位的改变。 政府网站归谁负责,在某种程度上可以看出其定位。以市一级政府网站为例,有的归信息办管理,有的归信息中心管,有的归市委办公厅管……希望中央政府网站能够尽早尽快吸取地方政府网站的精华,愈加完善,譬如说参考上海的、杭州的、香港的、烟台的,芜湖的。www.gov.cn这个域名,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够成为政府职能部门主导的提供公共服务的网站。到那个时候,可以说我国的政府门户网站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 政府门户网站 从加拿大、德国谈起 全球很多国家都在积极完善其政府网站。从加拿大、德国的现状分析,我们能够发现很多可以借鉴的经验。 加拿大、德国的成就,不是偶然的,这些年的进展,都是他们几年前、甚至十几年前就规划好的。以加拿大为例,加拿大很早就在国家层面上出台电子政务发展战略。1994年,加拿大政府发布了《运用信息通信科技改革政府服务蓝图》。德国则在2000年9月18日公布了“联邦在线2005”战略规划,定义了联邦政府的电子政务战略。 相比这些国家,缺乏顶层设计是我国很多地方电子政务的最大症结所在。 公众监督 自身评估 在加拿大,参与“政府在线”项目的相关政府机构,需要将上述指标写入其电子政务工作报告之中,以此评估项目进展以及规划下一步工作。除了自身评估,加拿大政府很重视政府网站“用户”的参与。在德国,联邦在线2005项目自从实施以来,每年都要进行年度评估,并据此制定下一年的实施计划。 而在我国,政府网站的评估还是一个薄弱环节,其权威性、有效性、科学性有待商榷。 花大力气提高普及率 政府在线服务的普及率很重要,普及率太低,电子政务一样无法发展。加拿大政府采用很多方法来提高在线服务的普及率,例如使用在线服务获得经济鼓励、缩短在线服务时间等手段。 阅读关于 电子政务 政府门户 的全部文章共2页。 9 7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