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全国统一大数据平台破解营商环境难题
来源:珠海特区报 更新时间:2021-05-12

 
目前,地方政府和企业之间存在着信息不对称的问题。首先,有的企业不清楚地方政府的招商引资政策,主要的信息来源是地方政府到一些城市所做的宣讲,这样发布的相关政策难免存在碎片化、滞后化等问题,企业如果不是特定跟踪对接某地的政策信息,很难全面了解当地的相关优惠政策。而且,地方政府也不完全了解哪些企业在技术、规模和产业链条上符合招商需求,只是到各地“敲锣打鼓走一圈”或者坐等企业上门,招商效果不甚理想。此外,企业缺乏必要的客观指标数据去评判地方的营商环境,地方政府也不完全清楚哪些企业有发展实力,哪些企业经营状况不佳。

部分地方存在重招商轻营商现象,尤其是在招商时缺乏跟踪督办机制。如果前方不断招商,后方服务却没有完全跟上,企业落没落地、卡在哪个环节、存在哪些经营困难都难以及时汇报,就会导致地方政府无法完全了解企业招商的真实成效。有些地方政府在招商引资时对企业承诺的补贴支持政策很难落实到位,而企业诉诸法律,却因缺乏必要的监督机制,即使胜诉也很难拿到相应资金。

还有的地方存在着政策制定重目标轻保障的现象。招商目标制定得都很完善,但在实施过程中缺乏路径和程序的保证,导致“上面招商引资热火朝天,下面岿然不动喝茶聊天”。招商实际效果不理想,缘于督导机制和考核激励机制没有建立健全。

因此,应当建立全国统一的营商环境大数据平台,整合政府及企业信息、项目全流程管理、督导督办机制和考核激励机制,从而达到助力优化营商环境、构建亲清政商关系的良好效果。

将企业信息纳入平台。政府能利用平台准确搜索所有相关企业并定向精准发出招商邀请,还能通过平台形成对各产业链条、各地企业情况的大数据分析报告,从而为政府决策和企业发展提供参考。

将地方政府信息纳入平台。企业能够借助平台搜索到全国所有地方的招商信息,政府也能参考借鉴其他地方的政策和相关产业发展情况做出更好的招商决策。

建立法规案例库和双向上报机制。所有企业项目都纳入平台监管,政府的审批活动就可以实现“零接触、网上办、限时办”,而企业项目出现问题也能第一时间预警,并限时解决,打通政务服务和政策落地的“最后一公里”。

建立硬性考核激励机制。平台可以按照搜集来的各类指标数据,定期对各地方的营商活动进行考核排名,从而帮助建立起政府、企业和社会之间的监督约束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