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科学时报 更新时间:2008-03-16
本报北京2月13日讯(记者易蓉蓉)如果没有他的努力,我们用母语在多媒体时代的交流可能没有现在这么迅捷,新闻出版工作的效率可能也没有现在高——他就是汉字激光照排系统的创始人和技术负责人王选。他所领导的科研集体研制出的汉字激光照排系统改变了中国信息化的历史进程,是“汉字印刷术的第二次发明”。
2月13日11时,一个令人痛心的消息传来:王选因病在北京协和医院逝世。
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我国花巨资引进的外国照排系统均告失败,质疑汉字是否可以生存于信息时代的声音此起彼伏。如果外国公司突破了汉字处理技术,中国将面临全国印刷市场的全面崩溃,不但要承担巨额支出,而且还会面临无密可保的境地。这时,王选领导的科研集体研制出的汉字激光照排系统,引发了我国报业和印刷出版业“告别铅与火,迈入光与电”的技术革命,彻底改造了我国沿用上百年的铅字印刷技术。之后,他又相继提出并领导研制了大屏幕中文报纸编排系统、彩色中文激光照排系统、远程传版技术和新闻采编流程管理系统等。这些成果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并迅速在国内外推广应用。
这些成果令王选获得了多项大奖——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科学奖、何梁何利基金奖、2001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除了汉字激光照排系统发明人的身份,王选还有很多头衔: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大学教授、北大方正总裁。但相对而言,他很钟爱“科学家”这个头衔。有创造力、具有前瞻性的技术眼光、有洞察力、善于学习、依靠团队、锲而不舍、自己动手、严谨与平和,凡科学家所必备的可贵品质都能在他身上找到。
从1981年开始,王选致力于研究成果的商品化工作,使中文激光照排系统从1985年起成为商品,在市场上大量推广。1988年后,他作为北大方正集团的主要开创者和技术决策人,提出“顶天立地”的高新技术企业发展模式,积极倡导技术与市场的结合,闯出了一条产学研一体化的成功道路,使得汉字激光照排技术占领国内报业99%和书刊(黑白)出版业90%的市场,以及80%的海外华文报业市场。1999年,王选辞去方正技术研究院院长职务,把一个盈利丰厚的产业做成一个光荣的事业,把自己撇身于铜臭之外,做一个伟大而脱离低级趣味的人。
从科研一线退下来以后,培养青年才骏成为王选最为关注的一项工作。在王选的培养下,一批敢于创新、勇于拼搏的青年科学家走到了科研前沿,为我国的计算机信息处理事业奉献着青春和才智。1993年,方正研究院任命肖建国(36岁)、阳振坤(28岁)、汤炽(28岁)三位年轻人担任研究室主任。肖建国主持完成了第一个中文彩色报纸编排系统,汤炽提出并主持实现了采用面向对象技术的新一代排版软件;而阳振坤博士也领导完成了由我国独立研制的Post Script Lever2照排系统。
从1958年参加北大“一号机”的研制,到1993年退出科研一线,王选把自己一生中最美好的时光都献给了计算机和汉字激光照排技术的研制和商业化——从1975到1993年的18年间,他一直每周工作65个小时,没有节假日和星期天;60岁后每周工作40多个小时。
据悉,北京大学已经成立以许智宏校长为主任的治丧办公室,2月14日起在北大百周年纪念讲堂纪念大厅布设灵堂供人们吊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