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安全 保驾护航
来源:人民邮电报 更新时间:2021-06-22

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 网络强国奠基石

 网络安全 保驾护航

A- A+
“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就没有经济社会稳定运行,广大人民群众利益也难以得到保障。”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网络安全工作,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如“网络安全和信息化是一体之两翼、驱动之双轮,必须统一谋划、统一部署、统一推进、统一实施。”“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没有信息化就没有现代化。”为推动我国建立网络安全体系、树立正确的网络安全观指明了方向。
近年来,我国网络安全工作取得历史性成就,网络安全能力全面提升:网络安全工作顶层设计和总体布局不断完善,网络安全法律体系逐步构建,网络与信息安全威胁治理能力全面增强,网络与信息安全保障能力显著提升,网络安全产业生态日益完善,为我国网络强国建设筑牢屏障,为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社会稳定打下根基,为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和国家安全保驾护航。
法律体系不断完善
◆ 2014年2月27日,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成立。
◆ 2015年7月1日,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通过了新的《国家安全法》。
◆ 2017年6月1日,《网络安全法》正式实施。
◆ 2020年1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密码法》正式施行。
◆ 2021年6月1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数据安全法》全文发布。
安全防护能力全面提升
公共互联网应急体系逐步完善,2020年,工信部网络安全威胁信息共享平台累计处置各类威胁约9从源头上遏制了网络攻击。
工业互联网安全保障体系加速完善,已建立了覆盖机械制造、电子信息等14个重点工业领域、150个重点工业互联网平台、11万余家联网企业的安全威胁监测、通报、处置闭环机制。
数据安全体系加快构建,加快立项研制基础电信企业数据分类分级等30余项重点标准。



在工业互联网安全技术技能大赛上,选手正在进行技术比拼。



工业互联网安全态势感知平台实时监测工业互联网安全情况。
防范治理电信网络诈骗取得显著成效
2020年以来,信息通信行业累计拦截涉诈电话 短信15.5亿条,处置涉诈号码1865万余个,为公安机关提供线索近100万条,协助劝阻受害用户293万人。


基础电信企业向用户宣传防范电信网络诈骗知识。



通信监管部门走进社区开展防范电信网络诈骗宣传。
网络安全产业蓬勃发展
2020年,我国网络安全产业规模超过 较2015年翻一番;网络安全相关企业超过3000家,网络安全上市企业总市值超过5000亿元。


网络安全产业蓬勃发展,与网络安全相关的展览、比赛和活动吸引社会各界的关注。
立柱架梁法律政策体系不断完善
2014年2月27日,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成立,开启了我国网络与信息安全事业发展的新征程,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时强调:“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没有信息化就没有现代化。”
2015年7月1日,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通过了新的《国家安全法》,首次以法律的形式明确提出“维护国家网络空间主权”。新法要求,国家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加快发展自主可控的战略高新技术和重要领域核心关键技术,加强知识产权的运用、保护和科技保密能力建设,保障重大技术和工程的安全。同年9月,我国发布首个大数据国家行动计划——《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提出健全大数据安全保障体系。
2017年6月1日,《网络安全法》正式实施,这是我国第一部全面规范网络空间安全管理的基础性法律,它将原来散见于各种法规、规章中的规定上升到法律层面,是我国网络空间法治建设的重要里程碑。此后,《国家网络空间安全战略》《通信网络安全防护管理办法》《网络产品和服务安全审查办法》《个人信息和重要数据出境安全评估办法》《国家网络安全事件应急预案》《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护条例》等网络安全法律法规和战略规划相继出台,我国网络安全法律基础体系不断完善,网络空间法治进程迈入新时代。此外,印发《关于加强网络安全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的意见》《关于加强国家网络安全标准化工作的若干意见》等政策文件,国家网络安全工作的政策体系框架基本形成。
随着数字经济的发展,网络安全立法步伐不断加快,2020年1月,国内密码领域首部综合性、基础性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密码法》正式施行,为我国商用密码技术和产业的发展开放平台;《个人信息保护法》正在加紧制定出台。今年6月10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表决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数据安全法》,将于2021年9月1日起施行。这些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出台,让我国网络空间治理进入法制化新时代,为我国网络强国建设打下了坚实的法律基础。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首次把统筹发展和安全纳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突出了安全在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中的重要地位。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网络安全”一词出现了14次,“数据安全”出现了4次,包含“加强网络安全风险评估和审查,加强网络安全基础设施建设,加强网络安全关键技术研发”“加强涉及国家利益、商业秘密、个人隐私的数据保护,加快推进数据安全、个人信息保护等领域基础性立法,强化数据资源全生命周期安全保护”等说法,网络安全已成为国家、社会发展的重要议题。
以民为本专项治理成效显著
在筑牢网络安全防线的同时,信息通信主管部门部署开展了一系列专项打击治理行动,遏制了电信网络诈骗高发的态势,保护了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2015年,电信网络诈骗猖獗一时,给人民群众财产安全带来巨大威胁。当年,国务院批准建立了由23个部门和单位组成的打击治理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制度,决定开展打击治理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专项行动。
工信部自2015年7月起正式启动防范打击通讯信息诈骗专项行动,打响了防范打击通讯信息诈骗攻坚战。2016年,工信部要求从《反恐怖主义法》的高度做好电话用户实名登记工作,并提出“从严从快全面落实电话用户实名制、大力整顿和规范重点电信业务、坚决整治网络改号问题”等硬性要求,提出将实名制作为虚拟运营商申请牌照的“一票否决项”。到2016年年底,我国电话用户实名率达到100%,我国跨入电话用户全实名时代。
与此同时,通过建设全国诈骗电话防范系统,实现了诈骗电话实时发现预警、综合分析研判和精准防范处置;通过全面整顿规范重点业务,有效压缩阻断了电信网络诈骗的传播渠道。2018年5月,工信部印发《关于纵深推进防范打击通讯信息诈骗工作的通知》,提出建立从电信网到互联网、从境内到境外、覆盖互联网新业务的打击治理新格局。2020年8月,工信部又提出充分运用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强化电信网络诈骗精准治理、有效治理,建立完善大数据推进防范治理电信网络诈骗长效机制。在全行业的不懈努力下,电信网络诈骗高发的势头得到遏制,实现了全国电信网络诈骗发案数、群众财产损失“双下降”。
在电信网络诈骗治理取得成效的同时,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新挑战。今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全面落实打防管控措施,坚决遏制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多发高发态势。李克强总理作出批示,指出依法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成效要继续巩固深化,更好维护人民群众财产安全与合法权益。国务院打击治理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工作部际联席会议要求,切实把打防管控各项措施抓细抓实抓落地,坚决遏制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多发高发态势。
今年5月,工信部召开信息通信行业防范治理电信网络诈骗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对信息通信行业深入推进防范治理电信网络诈骗工作进行了再动员、再部署。提出“健全部省两级行业主管部门与公安机关协作配合机制;坚持技管结合、统筹调度全行业反诈技术资源;强化电话卡、物联网卡等重点业务风险整治;提升大数据涉诈线索分析能力”等要求,深入推进“断卡”行动,重拳打击电信网络诈骗,全行业掀起了新一轮的防范治理电信网络诈骗工作热潮。
由点到面安全保障能力全面提升
作为信息通信业的主管部门,工业和信息化部一方面积极推动国家网络安全法律法规的出台,另一方面加快构建网络安全治理体系,全方位、多角度提升网络安全保障能力。
为完善我国公共互联网应急体系,降低网络安全风险。2017年,工信部印发《公共互联网网络安全威胁监测与处置办法》《公共互联网网络安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系统提升了我国公共互联网网络安全威胁监测与处置、网络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工作的制度化、科学化水平以及应急处置能力。2019年年末正式发布的工业和信息化部网络安全威胁信息共享平台,实现了威胁信息实时共享,并通过各省级通信主管部门和运营商实现威胁处置的全国协同、全网联动。仅2020年,该平台就累计处置各类威胁约9万个,平台从源头上遏制了网络攻击,大幅降低了网络风险。
安全作为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的三大体系之一,是工业互联网高质量发展的前提。2019年,工信部等十部门联合印发《加强工业互联网安全工作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20年年底,工业互联网安全保障体系初步建立。与此同时,工信部着力强化工业互联网安全体系布局,持续完善顶层设计,不断健全管理机制,加快提升技术保障水平,积极加强安全产业基础支撑,工业互联网安全保障体系加速完善,已建立覆盖机械制造、电子信息等14个重点工业领域、150个重点工业互联网平台、11万余家联网企业的安全威胁监测、通报、处置闭环机制。2019年年末,国家工业互联网安全态势感知与风险预警平台正式上线,形成了“全国一盘棋”的工业互联网安全风险实时监测、动态感知、快速预警的监测保障体系,截至2020年末,该平台累计检测发现恶意网络行为2335.2万次。
当前,数据成为数字经济时代新的关键生产要素,迅速增长的数据资源已经成为社会重要的基础性资源和国家重要的战略资源;与此同时,数据安全事件在全球范围内愈演愈烈,数据安全问题已经上升到国家公共安全层面。为切实推进数据安全工作,2019年7月,工信部印发《电信和互联网行业提升网络数据安全保护能力专项行动工作方案》,决定开展为期一年的专项行动,全面提升行业网络数据安全保护能力。2020年又出台《电信和互联网行业数据安全标准体系建设指南》,加快立项研制基础电信企业数据分类分级等30余项重点标准。
5G商用开启了物与物互联的新时代,也加剧了网络安全风险与威胁,信息基础设施安全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2020年,工信部与12部门联合发布《网络安全审查办法》,强调关键信息基础设施运营者在采购网络产品和服务时应承担的网络安全责任。今年6月初,工业和信息化部召开电视电话会议部署推进5G安全工作,要求统筹发展与安全,推动构建与5G发展相适应的网络安全保障体系,提出推动上下游企业深度协同配合,打好5G安全“团体赛”。
与此同时,基础电信企业也积极行动,网络信息安全能力全面提升。中国电信聚焦数据资产管理、数据访问控制、敏感数据脱敏、操作访问审计四个维度,构建了“可管、可控和可信”的数据安全保障体系,推出“杀手”级网络安全产品“云堤”,应对日益严重的网络安全威胁;中国移动逐步形成了一整套集“监控、防护、溯源”于一体的立体化安全管控体系,针对新情况、新挑战,牵头编制了《5G安全标准体系建设指南》,建立起5G安全标准体系图谱,主导研发了国内首个5G安全通信行业标准;中国联通提出了“全方位、高智能、重演进、大生态”的网络安全总体发展战略,推出了联通云盾安全服务产品体系,有效保障国家、企业和公众用户网络与业务安全。
由小到大安全产业蓬勃发展
在网络安全能力不断提升的同时,网络安全产业蓬勃发展,产业生态也日趋完善。
网络安全的保护范围从传统的互联网向车联网、物联网、工业互联网等领域延伸;网络安全产品从集中于保护个人网络信息安全向保护企业和政府网络信息安全拓展;网络安全联盟、协作共同体相继成立,协同联动的网络安全防御生态建立起来。与此同时,国家级网络安全产业园加快建设,网络安全企业上市步伐加快,40余所高校成立网络空间安全学院,网络安全人才培养体系日益完善。2020年工业互联网安全技术技能大赛正式成为国家级一类职业技能大赛,开展工业互联网安全大赛将成为加强安全人才建设的重要手段,推进我国网络安全人才培养体系不断完善。
5G、工业互联网等新基建加速推进,在带动传统基础设施转型升级的同时,也拓展了网络安全产业的发展空间;工业互联网、车联网、智慧城市等新兴领域的发展,让各行业的网络安全需求快速增长,为网络安全产业发展提供了新机遇;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创新突破加速了网络安全技术的迭代升级,为网络安全产业发展注入了新动能。
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网络安全产业规模超过1700亿元,较2015年翻一番……在产业飞速发展和安全能力不断提升的同时,网络安全领域投融资活动持续活跃。据统计,2019年我国网络安全行业投融资活动超40起,其中,安全服务融资达到14起。资本市场对网络安全产业的投资意愿进一步增强,网络安全产融合作、良性互促的发展格局逐渐形成。上市企业发展态势强劲,目前我国上市网络安全企业达20余家,上市企业总市值从2010年的不足百亿元发展到超5000亿元。随着产业发展政策体系的逐渐优化、产业生态的日趋完善、人才培养体系的逐步建立、供需协调的不断完善,网络安全产业将进一步向现代化、高质量发展阶段迈进。(本版撰文/苏德悦 责任编辑/苏德悦 版式设计/刘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