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西安7月5日消息“办事效率和热情服务出乎意料!”刚刚拿到营业执照,便可就近办理小餐饮经营许可证,还送证上门,这让初次在西安市新城区开餐饮店的徐阳很意外。其实,这些便民举措,只是西安市新城区深化“15分钟政务服务圈”服务升级,因地制宜拉高标杆建设便民服务的一个缩影。
新城区破解“15分钟政务服务圈”,市民办事“不出圈”(央广网发 新城区 供图)
创新布局“2+7+N”基层政务服务模式
新城区营商办常务副主任张维介绍,政务服务与人民群众的生活息息相关,政务服务是否便捷高效,直接影响群众的幸福指数。近年来,西安市提出在全市打造“15分钟政务服务圈”的理念,让便民服务事项向街道社区下沉,希望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解决企业群众办事难的问题,全面提升政务服务水平。
近年来,新城区以改革的思维创新推出“2+7+N”基层政务服务模式,即以街道社区两个层级的便民服务“样板间”建设为标杆,引领7个街道打造便民服务“精品站”,创建“N”个社区便民服务“特色室”,打造“15分钟政务服务圈”新格局。
记者了解到,新城区胡家庙街道率先实现一窗“全科受理、全能服务”,依托“一云”(智慧社区服务云平台)“一号”(微信公众号) “一端”(柜台自助服务终端),提供“预约办事、志愿服务、保障申请”等近百项智慧服务,实现“掌上办、预约办、就近办、一次办”; 解放门街道推出“解小福”“解小电”等“解”字系列服务品牌,打造集党群服务、文化教育、电子政务、便民服务为一体的精品服务站。
同时,自强路街道航建社区打造618平米“小爱驿站”便民服务室,实现政务服务和公共服务事项“一窗受理”等,切实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行”;韩森寨街道咸东社区便民服务室叫响“咸东小哥”帮办代办特色服务品牌,“铜头铁嘴飞毛腿”获得主流媒体关注报道,企业群众一致点赞;胡家庙街道唐韵社区便民服务室以“韵和”、“韵朵”品牌文化为核心,精心绘制“民情”地图,建立政务服务会客厅、丝带互助公约服务平台,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还有打破空间、行业限制,动员“天使跑团”“小水滴”等志愿服务队融入便民服务室,提供帮办代办、健康义诊、政策宣传等服务,吸纳驻地企业为联盟成员单位,进一步扩充丰富便民服务室的空间及功能,为企业群众提供多元体验,让政务服务有精度,更有温度。
全市首推“政务+MALL”便民服务站
为全力推进“15分钟政务服务圈”建设达标提质,新城区聚焦示范引领,以培育典型为切入口,高标准打造符合“规定动作”、创新“自选动作”的便民服务站(室)作为“样板间”。
在长乐西路街道叫响全市首家“政务+MALL”便民服务站,聚合多元功能、激活创新要素,打造集“政务服务、创业服务、生活服务”于一体的综合服务平台,让群众在购物中体验一站式的便民服务,在服务中享受一站式的购物便利。
“便民服务站总面积500平米,一楼是便民服务区,二层大厅除设置综合助企窗口外,还针对企业经营发展的各环节设有多个功能区。”长乐西路街道三级调研员李小营说,新城区入驻企业多,为解决企业融资难,设置了银企互助角,同时提供企业孵化、培训等服务,帮助企业资讯互通,资源共享,真正把服务阵地建在了广大群众和辖区企业最需要的地方。
记者走访发现,在西安市新城区自强路街道依托圣远广场,设立“自强企业home+”服务站,让企业“不出楼”就能办成事;万达社区打造“万事同达”网上服务阵地,推动“政策、法律、政务、金融、就业、志愿”六大服务进商圈,同时设立“玄武新城流动服务站”,使异地安置的1212户居民及时享受到政府惠民政策。
让群众少跑腿打造政务服务“区域样板”
近年来,新城区注重示范引领,拉高标尺、全面推进,连续两年组织召开全区“15分钟政务服务圈”观摩交流会,由分管副区长带队,区级各部门、各街道现场观摩,以“一街道一亮点、一社区一品牌”建设目标,引导各街道、社区因地制宜,整合优势资源,推进便民服务站(室)建设全域提升,以示范效应带动便民服务体系建设向“标准化、智慧化、高效化”迈进,形成一系列独具新城特色的“心诚”服务品牌。
新城区行政审批局营商办吉晓婷表示,新城区依托智慧化大厅服务平台,进一步简化审批程序、精简办事环节、缩短办件时间、提高办事效率,梳理确认新城区公民个人事项112项,其中社保医保、低保救助、小餐饮经营许可、老年优待证等101项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民生事项下沉基层办理,在全市区县率先实现90%公民办事事项可在街道或有条件的社区就近办理。同时,新城区推行综窗全科受理改革、容缺受理服务机制,整合基层志愿服务力量,推广“倒上门”帮办代办服务,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有效提升了群众获得感和满意度。
此外,为持续深化“15分钟政务服务圈”建设,6月1日,西安政务服务新城驿站在火车站南广场正式对外试运行,主要向西安火车站区域的过往旅客和企业,群众提供便民服务。(记者舒隆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