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长宁,当数字化与法治“相遇”……
来源:电子政务网 更新时间:2021-08-10

数字赋能的生活,充满了“扑面而来”的智能感、科技感。有着20年“数字建设”积淀的长宁区,当数字法治建设与科技发展深度融合时,法治的保障力、牵引力也日益增强,呈现出哪些特色和亮点呢?一起来看看吧。

创新法治服务

在长宁,智能化应用场景越来越多。当“AI”走进社区、当数字化与法律事务“相遇”,会迸发出怎样的花火?

在北新泾这个充满“智慧”的司法所,“数字化调解室”“多功能公共法律服务舱”“法宣一键通”“小法机器人”“公共安全体验馆”等功能空间区域合理划分,不仅可以激发基层社会治理的“神经末梢”,还把为辖区居民提供智能、便捷、普惠的公共法律服务变成了可能。

值得一提的是,北新泾司法所以“数字化”为载体,推动社区治理数字化转型实践,其背后有着更为重要的意义。这是因为,数字化升级后,可以充分整合市区、街镇及周边各类法律服务资源,打造以司法所为核心的基层法治服务枢纽,创新远程法治服务模式,提升法治服务辐射能力。

居民足不出社区,就可以办理相关法律手续。在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和相关街道的基层公共法律服务点,借助智能化的“远程视频公证”设备,解决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难题,这种便捷化的法律服务,用“酷炫”来形容,一点也不为过。

路程远不怕、天气恶劣也不担心,还完全打破了地域限制,“海外远程视频公证”这个“神器”到底有多便利?长宁公证处的公证员和办事居民感受颇深,“把专业的法律服务送到海外,就放心地交给数字科技来解决吧。”截至7月份,长宁公证处已为一些无法归国滞留海外和其他特殊人群等办理相关公证46件。

优化法治氛围

将普法宣传和公共法律服务相结合,整体入驻区大虹桥营商服务中心,以商务楼宇为白领普法重点阵地,开展各类法治宣传活动......在大力营造利于数字经济发展的法治氛围方面,探索的脚步从未停止。“天山法治商圈”则立足“六大项目”助力营商服务、“十大任务”推进法治商圈目标实现,让天山法治商圈与法治建设相互呼应、相互促进,为街道招商、稳商和平安建设提供坚强的法治保障。接下来,长宁还将推出覆盖40栋商务楼宇的“享法议小时”工程,为企业主、白领提供高效便利的法治营商服务。除了提供愈加丰富的法治应用场景、让数字赋能经济发展外,不断深化“一站式”多元纠纷化解等机制建设同样发挥着重要作用。

目前,在临空园区、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科技园等六个园区都分别设立了知识产权纠纷人民调解工作室,为数字企业等特定当事人提供更加便利、高效、有针对性的纠纷化解机制。因地制宜,立足长宁数字发展实际,将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不断完善知识产权司法保护、行政保护、仲裁、调解和行业自律等协同机制及行政执法与司法衔接机制,强化新经济领域产权快速协同保护机制,严格落实惩罚性赔偿制度,打造国际知识产权保护高地。

筑牢法治支撑

“凡事预则立”。其实,早在今年年初,“筑牢数字化转型的法治支撑”被列入区委全面依法治区委员会2021年工作重点,致力于在法治框架下推进城区数字发展稳步向前。

不仅如此,在2021年依法治区工作要点中,把数字赋能法治政府建设放在了重要位置。在以法治赋能数字经济、数字治理、数字生活的思路的指导下,加快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强化推进“一网统管”等,为提升公共服务、城区管理、社会治理等数字化、智能化水平注入动力。长宁“一业一证”颁出数量位于全市前列,截至7月20日,已颁出行业综合许可证109张,范围涵盖餐饮、药店等11个行业......随着持续推进“一照多址”“一证多址”“一业一证”改革走向深入,以数字技术作为工具,通过业务数据化再造服务流程,实现更高效率的服务供给,数字赋能法治政府建设推动高效治理效果逐步凸显。

今后,在法治督察、法治政府项目创建等方式的推动下,推进数字化治理的改革创新举措不断走向深入,将让更多居民感受到“数字长宁”带来的法治智能化、法治便捷化。(上海长宁)

原标题:《在长宁,当数字化与法治“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