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昌平厦门市政府工作报告
来源:厦门市政府 更新时间:2012-04-14

“十五”计划各项目标实现

三个关键性指标翻番,荣获首批“全国文明城市”

张昌平说,2005年,我们完成了市十二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的各项任务,实现了“十五”计划的各项目标。全年生产总值达到1029亿元,增长16%;工业总产值2096亿元,增长20.9%;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01亿元,增长31.8%;常住人口自然增长率6.25‰;万元生产总值综合能耗0.66吨标准煤,大气质量保持优良;以总分第一名的成绩荣获首批“全国文明城市”。

五年来,综合经济实力全面提升。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5.3%,突破1000亿元,工业总产值突破2000亿元,财政总收入突破200亿元,这三个关键性指标都比2000年翻了一番。全市225万常住人口人均生产总值超过5600美元,财政收入占生产总值比重超过20%,质量和效益保持全国领先。城市综合竞争力连年跃升,位居全国200个大中城市第9位。

近五年,城乡居民受益最多

张昌平说, “十五”时期是社会事业和民生保障投入最大、城乡居民受益最多的五年。累计投入111亿元,新建扩建了一大批社会事业项目。城乡社会保障水平领先全国,社会治安满意率全省第一。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0497元增加到16403元,农民人均纯收入由4030元增加到6230元,恩格尔系数由41.9%下降为37%。

去年工业投资超百亿元

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15.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6%,均为近年最快

张昌平说,去年,我市经济保持快速健康发展,奠定了工业大发展基础。全年工业投资超过110亿元,高效建设火炬(翔安)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同安工业集中区、软件园二期、机械工业集中区等重点园区,800万平方米工业厂房推出招商。联想移动、柯达图文影像等项目动工建设,戴尔计算机、明达玻璃、太古飞机维修等项目增资扩建,腾龙树脂、ECCO制鞋、钢宇运动器材等一批企业投产。火炬高新区由1平方公里扩大到13.75平方公里。

“十大酒店”、“十大景点”建设顺利推进,引进国美、家乐福、百安居等知名商贸企业,厦门国际银行在上海开设分行,全国首家外资网络公司获准兼业代理保险。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15.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6%,均为近年最快。

征地拆迁瓶颈突破

不到半年完成过去两年的征地拆迁量

张昌平说,去年,我们坚持项目带动,拉开了大开发大建设的序幕,突破了征地拆迁瓶颈。出台了全市统一的征地拆迁政策,配套解决被征地农民生产生活出路,有效遏制违法建设,选派干部驻村入户,征地拆迁明显加快,用不到半年的时间完成了过去两年的征地拆迁量,保证了重点项目落地。

一些体制性障碍亟待破解

部分公务员积极进取、主动负责的精神不足

张昌平说,面对新一轮跨越式发展,政府工作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是:社会管理还存在薄弱环节,一些部门回避矛盾、推诿扯皮的现象依然存在,部分公务员积极进取、主动负责的精神不足,缺乏狠抓落实的韧劲。

同时,还面临着一些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难题,主要是:经济总量偏小,经济腹地、市场空间拓展不够,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功能还较弱;集约用地需要进一步加强;自主创新能力不足,创新型人才和实用型技工偏少;改革的任务还很艰巨,一些体制性障碍亟待破解;人口分布不合理,岛内人口快速增加,交通、就学、就医及环境承载的压力越来越大;被征地农民向二、三产业转移的难度加大,农民增收任务艰巨。


十一五规划实施的基本思路

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突出扩大经济规模和提高经济效益,突出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突出推进海峡西岸中心城市建设,突出经济特区先行先试,突出发挥对台作用,全面构建和谐社会。

今年主要预期目标

生产总值增长16%,地方级财政收入增长2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均增长9%,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指数102左右,人口出生率控制在10.8‰以内。

率先跨入宽裕型小康社会

张昌平说,我市力争经过五年的奋斗,实现三个新跨越。

(一)综合经济实力实现新跨越。优先发展工业,通过工业带动第三产业,优化第一产业。经济总量比2005年再翻一番,生产总值超过2000亿元,年均递增15%以上;常住人口人均生产总值力争逼近10000美元,接近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经济效益继续位居全国前列,财政总收入450亿元,年均递增16.5%以上,综合能耗保持国内领先水平。形成海峡西岸先进制造业基地,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国际竞争力较强的优势产业和企业。

(二)中心城市建设实现新跨越。建成翔安海底隧道、成功大道等城市快速通道,形成便捷化、智能化立体交通网;建成福厦铁路、厦深铁路、龙厦铁路,联通国家道路交通主干网,成为中国东南沿海重要交通枢纽。完成海沧、嵩屿港区及配套航道建设,厦门港货物吞吐能力达到1.2亿吨,集装箱吞吐能力超过800万标箱,基本建成国际航运枢纽港。建设高崎机场三期工程,形成1500万人次的旅客吞吐能力,成为我国重要干线机场。完善互联网基础设施,建成市民服务信息系统、公共信息资源数据库、电子政务公共服务信息平台。基本建成海沧新城、翔安新城、杏北新城,扩大同安、集美城区,岛外形成100平方公里设施完善、环境优美的新城区,城市建成区面积扩大到230平方公里,城市化率提高到75%以上。初步形成海峡西岸航运物流、旅游会展、商务营运、金融保险、文化教育、医疗卫生中心。

(三)构建和谐社会实现新跨越。率先跨入宽裕型小康社会,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2.5万元和1万元左右,全面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千人医生数由2.08个上升到3.2个,城乡困难群众皆老有所养、病有所医,低保和社保水平稳居全国前列。人居环境保持全国领先,大气质量保持优良水平,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42%、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95%。

今年要建各种消费中心

扩大消费拉动,加大岛外开发建设力度,保持房价基本稳定

张昌平说,2006年,我市还要大力拓展内需市场,提升中心城市服务功能,积极扩大消费拉动。

加紧建设汽车、名牌时装和港澳台商品等各种消费中心,建设同安建材等大型专业市场,全面启用明发商业广场,促进旅游休闲、海上运动、保健健身、教育培训、演艺文化消费。坚持以解决市民住房为主的调控原则,加大岛外开发建设力度,扩大普通商品房供应量,改革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的供应方式,发展房屋交易和租赁市场,保持房价基本稳定。支持大卖场、连锁店向岛外和农村延伸,鼓励企业向省内和中西部拓展市场,提高内销份额。建成喜来登等高星级酒店,续建国际旅游集散中心、国际会议中心和国际游艇码头。

鼓励台湾金融机构入驻

力争率先开办人民币与新台币计价结算业务

争取扩大台商投资区,更好承接台湾新一波产业转移,争取在光电、软件和动漫产业等方面取得新突破。进一步开放对台服务贸易,加大力度引进航运物流、金融保险、教育卫生和中介服务业。推进长庚医院等台资项目建设,办好台湾学者创业园。建设厦门(闽台)花卉高科技园、闽台中心渔港,建设好台湾水果、花卉等农副产品进入大陆的集散地。鼓励台湾金融机构入驻,力争率先开办人民币与新台币计价结算业务。对台湾、金门学生来厦就读实行同等收费。

争取更多的商场酒店开放卫生间

张昌平说,今年,将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生活品质。

加强社区建设,进一步提升社区自治水平和服务功能。扎实做好整治农贸市场、规范小区物业管理、提高公交服务水平等十件为民办实事项目。努力扩大就业和再就业,举办专场招聘会,重点帮扶城镇“零就业”家庭和农村被征地农民等困难群体。鼓励用人单位招收本地生源大中专毕业生,完善技能培训、职业见习制度。修订基本养老保险政策,加强社会保险基金的安全监管。确保农村学生接受义务教育,全部免收学杂费,为贫困家庭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补助寄宿生活费。继续保持医疗费用零增长,减轻群众医疗负担。进一步提高蔬菜、肉类等农产品检测率,确保食品安全。

引导商场、酒店等公共场所明确卫生间标识,扩大对公众开放。

逐步退出海上养殖

持续改善人居环境,加快建设香山、大帽山森林公园

张昌平说,我市将持续改善人居环境。继续美化绿化城市,完成1.5万亩林相改造和造林更新,治理裸露山体和水土流失,加快建设香山、大帽山森林公园。突出厦门海洋的生态、航运、旅游三大功能,逐步退出海上养殖,防堵陆源污染,建设湿地生态公园。综合整治湖边水库,完成筼筜湖排涝及周边截污工程,治理官浔溪、过芸溪、九溪等流域。完成东孚垃圾填埋场扩容,加快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厂建设,开工建设固体废弃物处理中心。加强重点污染源环境安全监管,严防各类污染事故发生。


点击关键词

“金包银”工程

加快推进“金包银”工程,统一建设外口公寓、商业服务、住宅小区等配套设施,确保每户被征地农民有住房保障和稳定的生活来源。

(“金包银”:指的是在工业集中区等成片建设的区域,保留村庄居民点,通过“金”的建设和“银”的改造,落实农村人均15平方米发展用地,为工业区提供配套,使村庄内部环境得到改善。其中“金”是指紧邻工业园区的村庄外围地块已经具备了金的价值;“银”是指紧邻工业园区的村庄内部,经过环境整治也可以具备银的价值。)

“厦门创造”

实施名牌带动战略,加强知识产权保护,鼓励开发专利和品牌,推动由“厦门制造”向“厦门创造”的转变。

一主四辅八片

围绕“一主四辅八片”的城市空间发展格局,岛内提档次、岛外扩规模。

一主(城):本岛(含鼓浪屿);四辅(城):海沧、集美、同安、翔安;八片(组团):海沧的海沧、马銮组团;集美的杏林、集美组团;同安的大同、西柯组团;翔安的马巷、新店组团。

营运中心

开发五缘湾、观音山等营运中心区,吸引更多企业来厦经营。

(营运中心:以吸引区域性管理中心、结算中心和营销中心为目的的特定城市区域,具有跨区域经济影响力)

免费优生检测

强化流动人口计生管理和服务,实行免费婚检和免费优生检测,提高出生人口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