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安区上半年政务服务满意率99.81%
来源:宝安日报 更新时间:2021-08-11

一直以来,宝安以打造全国政务服务最优区为目标,努力让数据多走路、群众少跑腿。从基础设施、共性平台、数据资源、智慧应用等各个方面,持续深化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城市治理“一网统管”、政府运行“一网协同”,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不断提升,上半年政务服务满意率达99.81%。

政务服务 高频业务实现24小时可办

近年来,宝安在全国率先建设5G智慧大厅、对高龄老人津贴实行“免申即享”,对有限责任公司设立实行“秒批”,全面开展政务服务跨域通办等,树立了一批智慧政务服务标杆。

比如,升级完善宝安通APP实现手机端“一网通办”,实现35个部门719项政务服务一站式办理,在全区建成50个24小时自助服务点,市民可自助办理190项高频业务,填补办公时间外的服务盲区。

与此同时,宝安打造了全市首个区级一站式企业服务互动平台——“宝i企”小程序,目前已上线提诉求、搜政策、找园区、找服务、查企业等65项服务企业功能,发布惠企政策416条,办结989条诉求,用户访问次数累计超过831万人次,注册商事主体超过8万家。

另据了解,宝安还在推进亲清政企直达平台建设,预计下半年上线,实现企业诉求直达政府、资源政策直达企业、产业资金申报审批统一管理等功能。

一网统管 形成20余个特色应用专题

为做好城市治理“一网统管”这篇大文章,宝安围绕产业经济、城市管理、社会治理、疫情防控、党建宣传五大方面,建设了20余个特色应用专题。

在产业经济方面,实时监测主要经济指标,在全国率先建成首个政企联动、多部门联动、业务全流程线上办理的企业合规建设管理信息平台。

在城市管理方面,整合了大气环境、智慧水务、智慧城管、智慧交通等各类数据资源,实现城市运行态势全面感知,提升精准监管、科学决策能力,从而不断提升市民生活品质,让城市生活更有“温度”。

在社会治理方面,在全国率先构建“块数据+网格化”基层治理体系,紧紧围绕重点人、重点事、重点区域创新三大智治应用体系,努力实现社会治理智能化“一网统管”。

在疫情防控方面,创新“SMART”智慧模式助力高效开展核酸采样,构建机场健康管理平台守住空港门户的“数字防线”,通过智慧应用在社区一线筑起疫情防护网,利用信息化手段推动重点场所智慧化监管,上线购药智慧管理系统、社康回访系统,提供重点人群精细化服务。

在党建宣传方面,积极开展智慧社区试点建设工作,初步建设了智慧社区海裕试点样板,打造“1+1+N”的基层治理体系,计划建立“AI+社区交通源头治理”等20个场景。

一网协同 构建“1+10+N+124”联合应急指挥体系

近年来宝安将原来分散在31个部门的应急指挥系统、力量进行了整合,覆盖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社会安全4大类32种突发事件处置,构建了由1个区联合应急指挥中心、10个街道分中心、N个职能部门分中心、124个社区微中心构成的“1+10+N+124”联合应急指挥体系,区领导到任意一个中心都能指挥调度全区应急力量和资源,实现了指挥主体由“多头”向“一体”、指挥系统向扁平化、智能化的转变。

与此同时,宝安围绕全区92个重点区域,初步建成161个“屯警点”,建立135智慧调度机制(突发事件发生时,义警1分钟到达,辅警3分钟内到场,民警5分钟内到场),努力实现最大警力屯警街面、最大限度覆盖社会面,有效防范重点场所失管漏管风险;并着力打造5分钟消防圈,在全区部署了127个社区微型消防站及24个专职消防队等消防救援力量,实时在地图上显示出具体位置,接到火情报警后,能迅速就近分拨到位。

互联网+政务大数据透明管理

与智能服务平台“五大任务”

研究城市政务大数据透明管理和智能服务的建模方法,构建城市政务大数据资源池,实现多源、异构、封闭系统的城市政务大数据的透明安全高效共享。

研究城市政务大数据透明化访问模型与信息管道耦合技术,实现城市政务大数据全生命周期的可控透明访问与在线汇聚。

研究城市物理-数字空间的社会传感、城市群体行为演化规律和城市政务数据的结构化描述技术,建立城市政务大数据的跨时空关联挖掘、多尺度多维度融合语义和城市管理业务模型。

研究城市管理业务协同技术,构建城市政务大数据透明管理和智能服务平台,实现城市政务大数据跨部门多维度的透明管理和智能服务。

开展“互联网+政务大数据透明管理与智能服务”典型应用示范,构建城市透明管理模式标准规范和安全标准规范。(记者 何一航 刘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