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陕西省十届人大四次会议于今日9时在西安隆重召开,省长陈德铭将作政府工作报告,华商网将于9时起独家全球同步直播开幕式盛况,敬请关注!
主持人:出席此次会议的省政协委员共608人,大会列席人员200余人,包括在陕的全国政协常委、委员,各县(市、区)政协主席,省委、省政府有关委办厅局负责人,省政协机关、省委统战部有关部门负责人。
主持人:本次会议的指导思想和主要任务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五中全会和中共陕西省委十届七次、八次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团结、民主、求实、鼓劲的方针,认真审议政协常委会工作报告和提案工作报告,协商讨论省政府工作报告与陕西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以及其他报告,紧密围绕我省改革发展稳定的重大问题和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认真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为制定和实施我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为完成我省2006年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各项任务献计献策。
主持人:本次大会按照会议议程和议题,划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讨论政协工作。第二阶段围绕陈德铭省长的政府工作报告和其他重要报告,酝酿讨论、参政议政,发表意见,提出建议。第三阶段是大会发言、专题讨论。
主持人:另外一个亮点是:1月18日下午,大会举行港澳侨委员关于“省政府工作报告”、“陕西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专题讨论会,届时省长陈德铭等领导将出席会议并讲话,省发改委、省商务厅、省政府研究室等有关部门负责人到会听取意见并解答委员提出的相关问题。
主持人:昨日下午,省十届人大四次会议举行预备会。会议表决通过了大会主席团和秘书长名单、省十届人大四次会议议程。会后,省十届人大四次会议举行了第一次主席团会议,会议表决通过了会议日程、主席团常务主席名单、选举办法、代表提出质询案和议案截止日期的规定等。根据规定,省人大代表10人以上联名可以向大会提出议案,其内容必须属于省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范围;代表还可以10人以上联名提出对本级人民政府和它所属各工作部门以及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的质询案,质询案由主席团决定交由受质询机关在主席团会议、大会全体会议或者有关的专门委员会会议上口头答复,或由受质询机关书面答复。提出质询案的代表半数以上对答复不满意的,可以要求受质询机关再作答复。
据悉,省十届人大四次会议代表提出质询案、议案的截止日期均为2006年1月20日中午12时。
主持人:陕西省十届人大四次会议于今日9时在西安隆重召开,省长陈德铭将作政府工作报告,华商网将于9时起独家全球同步直播开幕式盛况,敬请关注!
主持人:主席台的代表已经陆续进入会场,大会很快正式开始!
主持人:华商除了对十届人大四次会议的开幕式和闭幕式进行直播外,对此次大会的其他主要议程进行选择性直播。
主持人:陕西省十届人大四次会议正式开始,省人大常委会主任李建国主席大会!
李建国:现在宣布,陕西省十届人大四次会议开幕!奏国歌!
陈德铭: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各位代表连同已提交大会的《陕西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一并审议,并请省政协各位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陈德铭:
一、“十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回顾
过去五年是不平凡的五年。在省委的坚强领导下,全省人民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的重大战略决策,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努力克服非典、特大洪涝灾害和禽流感等一系列突发事件的影响,提前实现了“十五”计划确定的主要预期目标,开创了我省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
陈德铭:经济总量迈上新台阶。全省经济发展进入快车道,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1.5 %,高出“九五”时期年均增长速度0.7个百分点。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经济普查结果,2004年我省生产总值增加292亿元,经济总量在全国的位次由第22位移到了第19位。2005年生产总值达到3673亿元,比上年增长12.6%,人均生产总值超过1210美元。财政总收入达到528.6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274.9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7.2%和27.9%。
经济结构调整实现新突破。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提高,粮食生产出现重要转机,近两年总产量稳定在1100万吨以上。果业和畜牧业成为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去年苹果总产量和绿色果品基地面积分别达到560万吨和300万亩,畜牧业占农业的比重由“九五”末的23.4%提高到27.4%。工业经济的主导地位进一步显现,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完成1267亿元,能源化工、装备制造、高技术产业总产值年均分别增长31.2%、20.2%、11.3%。六大特色产业增势强劲,四大基地建设步伐加快,特色鲜明的区域经济发展格局初步形成。
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取得新进展。五年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598亿元,是“九五”时期的2.4倍。新建高速公路877公里,累计通车里程达到1225公里,在建高速公路1280公里,“米”字型高速公路主骨架日趋完善。西康铁路、神延铁路、西合铁路建成通车,“两纵五横四个枢纽”铁路网构架建设加快。水利、通信、城乡电网和城市公共设施进一步改善。五年累计退耕还林1100 万亩,治理水土流失3.2万平方公里。秦岭北麓生态环境治理、铜川水泥粉尘污染治理、城市大气环境治理成效明显,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初步得到遏制。
改革开放步入新阶段。国有大企业的股份制改革稳步推进,一般竞争性领域省属国有企业属地化管理工作顺利实施,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初步建立。非公有制经济快速发展,成为推动全省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加快推进,精简省级行政审批事项1246项。调整完善省以下财政体制,公共财政框架逐步确立。投资、价格、金融、粮食流通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对外开放水平进一步提高,累计实际引进外省资金超过1000亿元,吸收外商直接投资24亿美元,旅游业总收入达到250亿元,来陕投资和设立分支机构的世界500强企业有50家。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长16.4%,去年达到45.8亿美元。
和谐社会建设迈出新步伐。认真实施科教兴陕和人才强省战略,累计取得国家科技奖51项,中国专利金奖4项,获得了空缺6年的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和技术发明一等奖。完成了25个未达标县中21个县的“普九”任务,“普九”人口覆盖率达到97%。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和民办教育快速发展,农村义务教育“两免一补”政策全面落实。文化事业更加繁荣,文化产业发展势头良好,广播、电视人口覆盖率分别达到93%和94%。去年省级财政预算超收的八成以上,用于社会保障和群众生活解困,建立了农村特困户最低生活保障、城乡社会医疗救助和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等制度。新增就业岗位96万个,失业率控制在4.6%。离退休人员养老金和下岗失业人员基本生活费全部社会化发放,城市“低保”做到应保尽保。疾病预防控制、卫生监督执法、医疗救治体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4.7‰。残疾事业健康发展。全民健身活动广泛开展,竞技体育水平有新的提高。更加重视做好安全生产工作。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精神文明建设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取得新成效,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取得新进展,军民共建和双拥工作取得新成绩。
城乡居民生活达到新水平。全省免征农业税和除烟叶外的农业特产税,大力发展劳务输出,努力扩大就业,城乡居民收入较快增长。2005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25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020元,分别比“九五”末增加3126元和550元。城镇居民人均住房使用面积新增2.5平方米。搬迁贫困人口45万,解决了193万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293万人实现脱贫。消费结构升级加快,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322亿元,比上年增长13.7%。
司法行政、国土资源、工商管理、质量技术监督、食品药品监管、价格管理、民族宗教、外事侨务、对台事务、贸易促进、审计、税务、统计、信访、人防、测绘、气象、地震、盐务、档案、地方志等方面的工作也都取得了新的成绩。
五年来,全省上下始终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紧紧抓住团结稳定、加快发展两大主题,第一要务抓发展,第一责任保稳定,形成了团结兴陕的强大合力;始终围绕经济结构调整这一主线,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构建了以四大基地、六大特色产业为依托的区域经济新格局;始终围绕西部大开发,大力实施项目带动战略,打造了支撑经济快速发展的新平台;始终围绕深化改革开放,以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为重点创新体制机制,以改善投资环境为重点扩大对外开放,注入了加快发展的新活力;始终围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更加重视发展社会事业,努力建设和谐陕西,推动了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为“十一五”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五年来取得的历史性成就,是省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省人大、省政协监督支持的结果,是全省人民团结奋斗、顽强拚搏、辛勤劳动的结果。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全省的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干部,向社会主义劳动者和建设者,向驻陕部队、武警官兵和公安干警,表示诚挚的感谢!向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和各界人士对政府工作的信任和支持,表示诚挚的感谢!
主持人:热烈鼓掌。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存在的矛盾和问题:经济社会发展仍然比较滞后,瓶颈制约、体制障碍、结构束缚这三大难题还没有完全破解,长期形成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尚未根本改变;城乡、区域和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的矛盾比较突出,农业基础薄弱,国有大企业改革任务艰巨,环境保护和就业形势严峻;各级财政比较困难,不少县依靠转移支付发放工资;城乡贫困面比较大,应对自然灾害的能力不够强;经济运行中企业流动资金短缺问题突出,原材料和农资价格上涨较快,煤电气运供应偏紧;涉及群众利益的不少问题还没有得到很好解决,看病、上学等方面群众反映比较普遍,土地征用、房屋拆迁、企业改制、环境污染等方面还有一些损害群众利益的现象;部分干部还存在思想不解放、责任心不强、工作不扎实等问题,政府自身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将在今后的工作中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陈德铭:二、“十一五”规划的总体思路和目标任务
“十一五”时期,是我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建设西部经济强省的关键时期。从国际形势看,世界经济正处在新一轮恢复和增长期,经济全球化趋势深入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国际产业重组和生产要素转移加快,区域经济一体化蓬勃发展。从国内形势看,我国经济社会保持着良好发展势头,国家继续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经济发展的大环境更加有利。从我省来看,经过“十五”时期的发展,综合实力不断增强,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一个新阶段,全省上下团结稳定、加快发展的愿望十分强烈,这些都为我省改革和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与此同时,国际上能源资源供应趋紧、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等不利因素增加,国内各地竞相发展,在人才、资源、市场等方面带来了更大的竞争压力。总的来看,我省面临的发展环境是机遇与挑战并存,机遇大于挑战。只要我们抓住机遇,锐意创新,趋利避害,扎实工作,就一定能够乘势而上,全面完成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项目标任务。
按照省委《关于制定陕西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的部署,我省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是: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紧紧抓住加快发展这个兴陕富民的第一要务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坚持以人为本,围绕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统筹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消除瓶颈制约,突破体制障碍,优化经济结构,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把经济社会发展切实转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上来,实现又快又好发展,加快建设西部经济强省的步伐。
到2010年的主要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1%左右,到2010年达到6000亿元,人均16000元;财政收入年均增长15%,达到1000亿元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达到1.7万亿元左右;单位生产总值能源消耗降低20%左右;人口自然增长率不超过6‰;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5%以内,累计增加城镇就业125万人,转移农村劳动力450万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25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300元。
实现上述主要预期目标,必须把经济社会发展切实转入科学发展的轨道,把更多的公共资源转入公共服务领域,着力加快改革开放,着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着力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着力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努力实现又快又好的发展。为此,我们将集中力量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始终把“三农”问题放在重中之重,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全面落实各项支农政策,推进现代农业建设,积极调整农业结构,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农村民主政治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大力发展社会事业,深化农村综合改革,促进农民持续增收,使广大农村经济社会面貌发生明显变化。
大力突破水资源和交通瓶颈制约。统筹水资源开发利用,全面节水、严格保水、多方找水、科学治水、依法管水。加快建设以“两引八库”为重点的骨干水源工程,为可持续发展提供可靠的水资源支撑。进一步加快铁路、公路和机场建设,全面建成“两纵五横四个枢纽”铁路网构架和“米”字型高速公路主骨架,加快建设新规划高速公路和“一纵三横两环”次骨架公路,积极发展城市公共交通,构建“一主四辅”航空运输格局,形成省内连接市县乡村、省外通江达海的交通网络。
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深入实施科教兴陕和人才强省战略,培育创新人才,优化创新环境,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切实把经济增长转变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上来,努力建设创新型陕西。加快“一线两带”建设,继续发展壮大支柱产业和优势特色产业。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工业化进程,优先发展先进制造业、高技术产业、能源化工产业,加快传统产业改造,着力培育成长性强的新兴产业、骨干企业和名牌产品。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逐步调整投资和消费关系,更多地依靠扩大消费需求拉动经济增长。
继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以理顺产权关系为重点,打好国有企业改革攻坚战。积极稳妥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提高行政效率,形成有利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促进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机制。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建设公共财政体系。以完善市场功能为重点,推进现代市场体系建设,加快市场化进程。继续实施开放带动和项目带动战略,以优化投资环境为重点,扩大招商引资,坚持对外开放与对内开放并重、引进来与走出去并举,推动全省开放型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以节约使用资源和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为核心,以节能、节水、节材、节地和资源综合利用为重点,尽快建立健全促进节约型社会建设的体制机制,逐步形成节约型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努力实现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加大污染治理和环境保护力度,加强生态修复工作,不断改善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积极推进城镇化进程,加快建设以西安为核心的关中城市群,积极发展陕北能源化工基地城镇体系和陕南汉江城镇带。大力推进县城和重点镇建设,引导乡镇企业和民营企业向城镇聚集,加快县域经济发展。推进特大城市、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力争全省城镇化水平达到45%左右。加快关中先进制造业、陕北能源化工、陕南绿色产业、渭北果业四大基地建设,形成关中率先发展、陕北跨越发展、陕南突破发展,布局合理、特色鲜明、优势互补的新格局,逐步缩小区域发展差距。
积极推动和谐社会建设。切实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真正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人民共享。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努力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协调好各种利益关系,合理调节分配,更加关注困难群众和弱势群体,把财力更多地投向农村和社会事业,维护社会公平公正。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加大扶贫开发、救济救助和防灾减灾工作力度。强化安全生产责任制,切实抓好安全生产。创建平安陕西,确保社会稳定。加强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营造人民安居乐业、和谐相处、健康向上的社会氛围。
各位代表!“十一五”发展的目标宏伟,任务艰巨。我们相信,经过全省人民的共同努力,到“十一五”末,我省的经济实力将显著增强,社会事业全面发展,民主法制更加健全,人民收入明显增加,西部经济强省和小康社会建设取得更大的进展,一个农村欣欣向荣、城市蓬勃发展、社会更加和谐的新陕西将呈现在我们面前,崛起在中国西部!
陈德铭:三、全面做好今年的各项工作
今年是“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省委确定的项目建设年。贯彻落实省委十届八次全会精神,做好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意义十分重大。今年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
生产总值增长1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300亿元;财政收入增长15%;外贸进出口总额54亿美元;单位生产总值能源消耗降低4%;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控制在3%;完成社会消费零售总额1490亿元,增长13%;新增城镇就业岗位26万个,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6%;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5‰以内。
(一)加强“三农”工作, 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良好起步
认真搞好新农村建设规划。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按照“规划先行、分类指导、试点示范、基础突破”的思路,全面实施《陕西省农村村庄规划建设条例》,完成全省新农村建设整体规划。在优化布局、调整区划的基础上,加快编制县域村庄布局规划和集镇、村庄规划。从当地实际出发,制定村庄建设标准和人居环境治理指导性目录。重点抓好几个县的试点和不同类型示范村,扎实稳步推进村庄治理。
切实改善农业农村基础条件。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按照存量适度调整、增量重点倾斜的原则,加大对农业和农村的投入。省上在新增财力中安排6.3亿元,同时从政府性基金预算中调剂资金,重点加强农村水利、道路、通信、教育、医疗、文化建设、环境卫生等公共设施建设。启动3个国家级、15个省级基本农田示范区和30个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抓好中低产田改造和农田水利配套设施建设,新修基本农田70万亩,新增小水利工程库容3000万立方米,发展节水灌溉100万亩。解决100个乡镇政府所在地和200个村集中供水以及80万人饮水安全问题。新建户用沼气池8万口。投资40亿元,补助建设乡村公路1万公里。加快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
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坚持“稳粮优果兴牧”的思路,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积极发展特色农业、循环农业和生态农业,培育壮大主导产业。粮食播种面积达到5100万亩,总产1100万吨。继续实施优果工程,全面普及关键技术,推行标准化生产,提高果业产业化水平,苹果总产达到620万吨,优果率达到65%以上。切实抓好畜禽良种繁育、饲养技术推广和养殖小区建设,有效防控动物疫病,促进畜牧业加快发展,奶类总产达到170万吨,肉类总产140万吨。
深化农村综合改革。稳定和完善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健全在依法、自愿、有偿基础上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机制。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防止农民负担反弹。积极稳妥地推进乡镇机构改革,加快农村义务教育体制和县乡财政管理体制改革,深化粮食流通体制、供销社、信用社改革。鼓励在县域内设立多种所有制的社区金融机构。抓好安康市、岐山县和洛川县农村综合配套改革试点。用两年时间,全面进行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建设试点工作,逐步实现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标准化生产、专业化经营、市场化运作、规范化管理。
努力增加农民收入。继续稳定、完善和落实粮食直补、地膜玉米、大型农机具购置、小麦良种、奶牛良种和退耕还林等各项补贴政策。充分挖掘农业和农村内部增收潜力,积极发展适应市场需求的高附加值优势农产品,实现增值增效。积极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有序转移,全年劳务输出410万人。坚持因地制宜,实行整村推进的扶贫开发方式,改善贫困地区调整产业结构,拓宽贫困户增收渠道。建设重点村1300个,解决40万人的温饱问题,实现60万人脱贫。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200元,增长9%。
(二)坚持投资和消费双重拉动,确保经济快速增长
加快交通重点项目建设。公路建设投资220亿元,其中高速公路180亿元。建成黄陵-延安、榆林-陕蒙界(二期)等4条高速公路,加快建设户县-洋县-勉县、吴堡-子洲-王圈梁、蓝田-商洛-陕豫界、西安-柞水-安康等7条高速公路,开工建设宝鸡-牛背、安康-陕川界等4条高速公路,在建高速公路里程1800公里,通车里程1640公里。铁路投资80亿元,完成西安铁路枢纽北环线和西延铁路扩能改造,加快建设郑西客运专线、新丰镇编组站、西安集装箱中心站、安康-武汉铁路二线、延安火车站改建等5个项目。新开工包头-西安铁路,力争开工太中银铁路、西安-平凉铁路、柠条塔-红柳林铁路支线项目。抓紧实施西安咸阳机场二期扩建工程,开工榆林机场迁建工程,做好延安、汉中机场的迁建前期工作,改善安康机场适航条件。
加大水利、电网、通信设施建设力度。启动渭河流域重点项目工程建设,开工“引红济石”、“引石过渭”工程和榆林王圪堵、咸阳亭口、延安南沟门水库。加快建设榆林采兔沟水库,基本建成渭南涧峪水库主体工程,全面建成洋县卡房、安康黄石滩水库。加快渭河中下游防洪工程建设,完成宝鸡冯家山、汉中石门等16 座病险水库除险加固。抓好淳化、佳县等20个县城供水工程扩建。完成330千伏喜河电站送出等15项重点电网建设项目,开工建设330千伏西安东南郊输变电工程等10个项目。加强宽带通讯网、数字电视网和下一代互联网等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推进“三网融合”,健全信息安全保障体系。
积极扩大消费。努力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增强居民即期消费能力,稳定居民未来支出预期。继续坚持“多予少取放活”方针,在“多予”上采取更多措施;适当提高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金、各类优抚对象抚恤补助和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补助等标准;改革公务员工资制度,清理规范津贴补,提高艰苦边远地区津贴标准;制定最低小时工资制度,鼓励适当提高职工收入水平。加强分类指导和有效监管,创新和完善促进消费的体制机制。培育竞争力较强的大型服务企业集团,完善服务网络,大力发展连锁经营、特许经营、代理制、电子商务、多式联运等组织形式和服务方式。积极扩大住房、交通、教育、医疗保健等消费,改善社区服务、养老服务、信息服务。积极发展休闲旅游,提高来陕商务旅游消费水平。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进一步扩大农村消费。继续稳定物价特别是农资价格,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打击制假售假、商业欺诈、偷逃骗税和不正当竞争行为。加快建立社会信用体系,完善失信惩戒制度。
(三)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促进增长方式转变
加强创新体系建设。按照自助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指导方针,制定陕西省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建立和完善鼓励技术创新的政策措施,推进和加强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笑话吸收再创新。整合科教资源,形成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有效机制。围绕农业、能源、信息、材料、环境等重点领域,抓紧建设30个重点实验室、科研中心和50个大型企业技术中心。加快建设软件、集成电路设计、光电子、新材料等产业孵化基地。开展重要技术标准研究,建立健全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做好科学技术普及工作。
加大技术创新投入。增加财政对技术开发、科技成果转化和重大技术创新项目的投入,设立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积极推动创业投资业发展,吸引社会资本和境外资本参与科研开发。发挥省投资集团、省产业投资公司、省高技术产业投资公司的作用,加大对能源化工、装备制造、高技术等产业的投入力度。制定企业技术创新和技术改造的贴息、补助等政策措施,鼓励和支持企业建立研发中心,逐步使企业研发资金达到销售总收入的3%,高技术企业达到5%。
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加快科技体制改革步伐,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充分发挥陕西工业技术研究院和西北工业技术研究院的作用,争取在集成创新和产业化开发上取得突破。鼓励民营科技企业发展。推进科技园区创业孵化基地、科技产业化示范基地和综合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
加快技术改造步伐。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运用高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在去年产业引导资金1.7亿元的基础上,今年再增加5000万元,面向社会委托中介机构评审筛选项目。重点支持节能降耗的技术改造,支持食品、医药、建材、纺织、家电等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努力提高企业技术装备水平和竞争力。
(四)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加快工业化进程
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以装备制造业为重点,发展壮大先进制造业。积极实施名牌战略,推动规模经营向品牌经营转变。扎实推进西安阎良国家航空高技术产业基地、陕西航天科技产业园建设,积极争取大型飞机在陕研发设计和定点生产。支持重型卡车及发动机、变速箱和比亚迪汽车等项目建设。加快推进超高压输变电设备、集成电路、数控机床、有色金属、电解铝、精细化工等项目建设。发挥国防科技优势,积极开发军民两用技术和产品,抓好新一代运载火箭发动机研制,加快民用航空及船舶动力的产业化、规模化。
发展壮大高技术产业。支持重大产业项目的自主研发,掌握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增强高技术产业对工业化的引领作用。按照产业聚集、规模化发展和扩大国际合作的要求,加快高技术产业从加工装配为主向自主研发制造延伸。大力发展信息、生物、新材料、新能源等产业。加快软件和集成电路、厚膜电路等电子元器件发展。在生物工程、制冷、环保等领域,重点培育3-5个带动性强、产业关联度高的大项目,孵化100个科技产业项目。推进碳碳复合材料、彩色液晶等新材料的研发和应用,力争国家核燃料扩产项目定点陕西。
做大做强能源化工产业。建成榆树湾煤矿、大佛寺煤矿一期、玉华煤矿改扩建工程、黄陵二号煤矿、延炼300万吨常压200万吨催化裂化联合装置项目、渭化“双甲”项目和喜河水电站;续建柠条塔煤矿一期、凉水井煤矿,加快推进府谷清水川—冯家塔煤电一体化、神木—锦界煤电一体化、蜀河水电站、兖矿60万吨甲醇、天桥环渤海15万吨聚氯乙烯、榆林卓越15万吨醋酸等项目和330千伏、110千伏输变电工程;开工建设神木—锦界二期、铜川电厂和韩城二电厂二期等项目。加快神华煤液化、陶氏化学煤制烯烃、正大集团煤制烯烃等一批重大项目前期工作。加快麟北、千陇煤田的勘探开发。加大矿产资源勘探投入,扩大矿产资源探明储量,建立重要矿产资源储备制度。
积极发展现代服务业。制定和完善全省物流发展总体规划。扶植培育一批大型现代物流企业,建立和完善物流配送、连锁经营等现代物流体系。加快建设西安新筑、咸阳空港、宝鸡陈仓三大物流园区,抓好陕北能源化工产品、咸阳农副产品、汉中绿色产品、安康中药材、商洛农特产品等十大物流配送中心建设。积极吸引境外金融企业来陕设立分支机构,发展股份制、合作制等多种组织形式的地方性金融企业和信用担保机构。发展会展、信息咨询、物业管理等新兴服务业。深化旅游体制改革,优化产品结构,加快景点建设,提高管理和服务水平,着力培育以文化旅游、生态旅游和红色旅游为支撑的旅游产品体系,力争入境游客105万人次、国内游客530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到280亿元。
加强经济运行调节。继续贯彻中央宏观调控政策,加强综合协调,切实做好煤电气运调度,保证粮食、煤炭、石油、化肥、天然气等重要物资的运输和供应,帮助企业解决生产物资、产品运输、产销衔接和资金困难等问题,确保经济平稳快速增长。
(五)狠抓节能降耗和污染治理,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把节能降耗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的评价考核体系,加大标准、计量、价格、生产许可等环节的监管力度,建立节能降耗统计发布制度。实施节约和替代石油、区域热电联产、建筑节能、余热余压利用、政府机构节能、绿色照明、燃煤工业锅炉改造、节能监测和技术服务体系等“八大工程”,加快已开工的16个节能项目建设,推动 200户高耗能企业节能降耗工作,继续实施关中八大灌区节水改造。大力提高煤炭回采率,做好煤层气的开发利用。抓好西安、榆林节水型社会试点和咸阳地热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加快大中城市老城区供水管网改造,年内力争改造210公里,管网漏失率降低1.5个百分点。严格土地管理,节约土地资源,逐步在中小城镇和农村禁止使用实心粘土砖。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制定发展循环经济中长期战略和分阶段推进计划,加快制定相关政策、标准和评价体系。重点抓好杨凌国家循环经济试点和韩城龙门工业园、榆林锦界开发区、渭北生态农业区以及煤炭、钢铁、石油行业的循环经济示范试点。组织开展企业内部和企业之间、行业之间、区域之间的资源利用协作。建立垃圾分类收集和分选系统,推动废旧物资回收利用。贯彻落实《清洁生产促进法》,在钢铁、炼油和化工等行业,重点抓好20户企业清洁生产强制审核。
加大环境保护和生态修复力度。认真组织实施国务院批准的渭河流域重点治理规划,以建设防洪减淤体系为重点,同时加大节水和治污力度,加快54个县城污水处理和垃圾处理厂(场)建设步伐,逐步解决防洪保安、水资源不足和水污染问题。继续推进汉江、丹江流域综合治理,做好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生态保护项目的前期工作。着力抓好化工、钢铁、石油、水泥行业重点污染源限期治理,严格排放强度准入,实行排污许可。下功夫解决造纸、果汁、黄姜等行业的污染问题,治理城市颗粒物、噪声和餐饮业污染。启动农村环保小康行动,治理农村面源污染、畜禽养殖污染和农药化肥污染。加快3个水保示范区和26条坝系试点工程建设,建成淤地坝1000座,完成小流域综合治理1000条。优先保护天然植被,重视自然恢复,严格控制不合理的资源开发活动。完善秦岭生态长效保护机制。加强陕北能源化工基地生态环境保护,严格建设项目“三同时”监管。巩固退耕还林成果,继续抓好天然林保护、“三北防护林”、关中平原绿化、绿色家园建设等工程。完成造林600万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5500平方公里。
(六)加快城镇化建设,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
积极推进城镇化。抓紧编制《关中“一线两带”城市群规划》和《陕北能源化工基地城镇体系规划》,做好与土地、产业、交通、生态环保规划的衔接。以发展公共交通为重点,加快城市快速道、主干道、城区路网、换乘枢纽建设,争取西安轨道交通项目获得批准和开工试验段。完善大中城市供电、供热、供气、供排水、垃圾和污水处理等市政网络系统,力争全省工业污水全面达标排放,城镇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36%,近期做到垃圾规范化填埋处理,积极探索无害化处理的途径和办法。推动宝鸡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西安、咸阳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渭南进行城乡户籍一体化试点。
加快建设四大基地。搞好关中先进制造业基地配套设施建设,引导企业向重点领域和优势产业聚集。积极推进陕北能源化工基地和彬长旬东矿区重大项目建设,加快“三个转化”步伐。加强对陕南开发建设的支持和指导,设立陕南建设开发资金,推进陕南绿色产业基地建设;吸引一批龙头企业参与中药产业开发,提高规范化种植水平,扩大生产加工规模;加快生态旅游业开发和以生猪为重点的畜牧业产业化进程,做精做专蚕桑、茶叶、烟叶等绿色产品。进一步扩大渭北果业基地面积,提高果品质量和加工能力,建设标准化和出口示范基地。
发展壮大县域经济。加快县域工业化步伐,积极发展优势特色农产品加工和劳动密集型工业。支持兴办农产品批发市场和集贸市场,促进农产品销售。抓好20个县、300个点的农业信息体系建设。继续实施和完善财政“两保两挂”、“三奖一补”政策。增加贷款贴息,多渠道筹集发展资金。大力开展“一村一品”活动,扶持一批实力雄厚、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推动乡镇企业二次创业。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扩权强县试点。
(七)进一步深化改革,努力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加快国有企业改革进程。贯彻实施新修订的《公司法》,以国有大中型企业改革为重点,抓好一批大型企业集团的股份制改造,完善产权结构、公司治理结构和激励约束机制,形成一批有自主知识产权、知名品牌和国际竞争力的大公司。深化行业性总公司改革,加快14户企业政策性破产进度。全面推进企业主辅分离、企业改制和分离办社会职能,基本完成省属企业学校向所在市县的移交工作。加快股权分置改革,完善产权交易市场,做好企业上市和再融资工作。健全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推行外派董事制度,建立经营者市场化选择机制。健全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和经营业绩考核体系。着手建立金融资产、非经营性资产、自然资源资产的监管体制。推进一般竞争性领域省属企业属地化管理后改制工作,联合重组,做大做强。
积极推进投资、财税、价格、金融体制改革。 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落实投资主体的自主权和风险承担机制,改进项目管理和加强信息发布。规范政府投资行为,健全政府投资决策机制和法人约束机制,实行投资决策责任制。加强招投标市场监管,规范招投标行为。坚持公共财政改革方向,建立健全财权与事权相匹配的财政体制。深化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支付、政府采购和非税收入管理等预算管理制度改革,推进国库集中支付向县延伸。按照国家税制改革政策和赋予地方的税政管理权限,稳步推进税收制度改革。加快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逐步理顺资源价格。建立维护金融稳定工作协调机制,整合地方金融资源,防范化解金融风险。
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认真落实鼓励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在市场准入、投资核准、融资服务、财税政策、社会保障、土地使用等方面与国有企业实行同等待遇,切实改善服务。引导和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参与国有、集体企业的改制重组。鼓励非公有制企业进入公用事业、基础设施、垄断行业、现代服务业、国防科技工业等领域。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引导非公有制企业和中小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积极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完善和创新招商引资方式,充分发挥投融资促进机构的作用,力争引进外资10亿美元。支持有条件的企业走出去,按照国际通行规则对外投资和跨国经营。鼓励企业在境外建立加工基地、营销网络和研发机构。转变外贸增长方式,妥善应对入世后的贸易摩擦,重点扶持机电、纺织、农产品和高技术产品出口。深度开发港澳台市场,拓展欧、美、日、韩和中亚、拉美、非洲等国际市场,支持企业对外承包工程及劳务合作。推进“大通关”建设,提高西安口岸贸易便利化程度。加大与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等区域经济技术合作力度。继续办好西洽会、杨凌农高会和欧亚论坛。切实把改善投资环境作为“生命线”工程来抓,坚决查处破坏投资环境的违法违纪案件,着力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法制环境、人文环境和工作生活环境。
(八)实施人才强省战略,积极发展社会事业
加快发展教育事业。强化政府对义务教育的保障责任,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城市低保家庭学生实行免收学杂费政策,对农村贫困家庭学生免费提供课本和补助寄宿生生活费;提高农村中小学公用经费保障水平,建立政府分级承担的校舍维修改造机制。全面完成“普九”任务,巩固“两基”攻坚成果。继续实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增加财政对职业教育的投入,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积极扩大中等职业教育规模,建立健全县级职教中心,努力使中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中教育招生人数比例相当。整合提高省级职业技能人才实训基地,加快建设农民文化技术学校。完成农村实用技术100万人和农村劳动力转移100万人的培训任务,培养5万名技能型紧缺人才。推进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稳定规模,优化结构,提高质量,支持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一批有条件的大学,建成国内一流水平的名牌大学。依法促进民办教育健康发展。
大力开发人才资源。加大对政府津贴专家、突出贡献专家和“三五人才”的培养选拔力度,重奖有突出贡献的专门人才,吸引更多的高技术、现代管理等急需的专业人才来陕工作和访问交流。启动农村基层人才队伍振兴计划,先在20个贫困县进行试点,招录一批师范、医学和涉农专业毕业生下乡工作,选派一批专业人员支医、支农、支教,选送一批有条件的乡镇干部和事业单位人员进行学历教育。招录一批公务员充实到乡镇、街道办事处和基层法庭工作。规范和发展人才市场。积极抓好技术工人、新型农民、现代服务人员新三支人才队伍建设。
积极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加强基层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县文化馆、图书馆和乡镇文化站、村文化室条件,建设100个文化示范村。积极开展送电影、送书、送戏下乡活动。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抓好西安文化体制改革综合试点。大力发展影视业、出版业、文化旅游业,做大做强西部电影、陕西新华发行等大型企业集团,加快建设西部影视、宝鸡周文化等十大文化产业园区和基地。鼓励和支持民营文化企业发展,扩大民俗文化产业规模。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繁荣文艺创作。加强文物保护、古籍整理、文史研究、档案和地方志工作。
做好卫生、计划生育和体育工作。认真总结农村新型合作医疗试点经验,把试点县增加到43个,补助标准每人再提高20元,使更多的农民受益。继续落实农村医疗救助、计划生育奖励扶助制度。深化卫生体制改革,加快建设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发展城市社区医疗卫生服务。实行公益性医院、经营性医院分类管理,设立公立医院扶贫病房。强化食品、药品和饮食卫生的监管。建立健全覆盖城乡的疾病预防控制、医疗救治和卫生监督执法体系,做好地方病和艾滋病、非典、禽流感等重大传染病的防治工作。建成10个市、85个县传染病院和市级急救中心。积极开展卫生城市、卫生县城、卫生村镇创建活动。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稳定低生育水平,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衡的问题。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积极发展竞技体育,办好省第十三届运动会。
(九)切实解决群众关心的现实问题,努力构建和谐陕西
千方百计扩大就业。落实就业再就业政策,拓宽就业渠道,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服务业和中小企业,开发社区就业岗位和公益性岗位。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再就业政策延长三年,并根据各地实际适用范围逐步扩大到城镇集体企业下岗职工。落实小额担保贷款、税费减免等政策,鼓励自主创业和自谋职业。完善中介服务,加强就业培训,提高劳动者素质和就业能力。实现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10.5万人、“4050”人员再就业2.7万人,完成1.6万名新技师培养计划。继续做好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和被征地农民的就业工作。
加强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增加社会保障投入,深化社会保险制度改革,规范资金筹措渠道,扩大职工参保规模。积极稳妥推进再就业中心向失业保险制度的并轨工作,使再就业中心以外的70%下岗职工实现并轨。加强养老保险省级统筹力度,逐步做实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完善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逐步扩大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覆盖面。完善城镇职工经济适用房和廉租住房制度,妥善解决低收入和特殊困难家庭住房问题。加快发展社会福利事业和残疾人事业,完善优抚保障机制和社会救助体系,支持社会扶助活动。
深入开展“平安陕西”创建活动。完善公共安全突发应急预案体系和工作机制,积极预防和妥善处置群体性事件。坚决纠正农村征地、城镇拆迁、库区移民、环境污染和企业改制等方面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加强劳动纠纷调解和争议仲裁,着力解决拖欠工资特别是农民工工资问题。重视和加强信访工作,引导群众依法表达诉求,时化解社会矛盾。抓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及专项整治,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依法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增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加强国家安全工作,坚决抵御敌对势力的渗透破坏。
全力抓好安全生产。从健全法制、完善体制、增加投入、技术改造、落实责任、严格管理等方面加大力度,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强化对煤矿、交通、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等高危行业和高危设备、公共场所的监管整治。重点预防煤矿安全生产事故,做到安全生产主体到位,安全生产措施落实,安全生产设施先进,打好煤矿瓦斯治理和整顿关闭两个攻坚战。做好职业危害和职业病的防治工作。
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深入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和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大力倡导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道德规范。开展创建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行业、文明单位和文明校园活动。进一步扩大基层民主,加强农村村委会和城市社区建设,推行村(居)务和厂务公开。实施“五五普法”,提高全民法制意识。搞好民族宗教工作,增强民族团结。支持驻陕部队和武警部队建设,加强国防教育,积极开展“双拥”和军民共建活动。
陈德铭:四、切实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按照科学行政、民主行政、依法行政的要求,大力推进政府制度创新和管理创新,努力建设勤政、廉洁、务实、高效和人民满意的政府。
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以转变政府职能为重点,积极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政府与市场中介组织分开,完善经济调节、市场监管职能,强化社会管理、公共服务职能。优化政府组织结构,合理划分政府权责,切实解决一些部门职能交叉、权责脱节等问题,提高行政效率。进一步减少和规范行政许可,实行“一门受理、转告相关、并联许可、限时完成、过程监督、责任追究”的工作机制。加快电子政务建设,逐步实行网上协同办公。大力推进政务公开,建立政府新闻发布制度,完善政府门户网站,办好政府公报,及时发布政务信息。积极稳妥地实施事业单位和机关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
全面推进依法行政。认真贯彻国务院《依法行政实施纲要》,进一步规范行政执法主体,完善行政执法程序,严格行政执法责任制度和过错追究制度,强化行政执法监督,提高执行力和公信力。继续推进综合执法,在总结宝鸡市试点经验的基础上,做好西安、咸阳、渭南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以及农业、林业、文化市场综合执法试点工作。完善行政管理决策机制,不断提高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水平。自觉接受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的监督,重视人民政协的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作用,认真办理人民代表的建议和政协委员的提案,加强对口联系制度。欢迎和支持人民群众的建议和政协委员的提案,加强对口联系制度。欢迎和支持人民群众、新闻媒体对政府工作进行监督。
进一步加强廉政建设。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切实规范土地使用权出让、产权交易、建设工程招投标、政府采购等四项制度。强化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加强对公务员工资改革的监督检查。加大查办违纪违法案件的力度,严肃查处领导干部滥用权力、索贿受贿以及金融、土地、国有资产管理、流通和违法排污等领域发生的案件。认真落实廉政建设责任制,严格执行廉洁自律各项规定,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从政,扎扎实实干事。
切实改进工作作风。建立健全科学有效的考核评估体系,促进公务员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加强政治学习、理论学习和业务学习,注意对市场经济和工业经济知识的学习,切实提高行政能力。强化宗旨意识,把维护人民群众利益作为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满腔热情地为群众办实事。增强工作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坚决改变因循守旧、不思进取、消极无为的精神状态。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力戒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狠抓工作落实,察实情、讲实话、创实绩。进一步改进文风会风,开短会、讲短话、求实效。贯彻实施《公务员法》,建设一支政治强、业务精、服务好、作风实的公务员队伍。
各位代表!陕西正处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回顾过去,我们豪情满怀;展望未来,我们信心百倍。让我们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在省委的领导下,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凝聚全省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团结一心,振奋精神,锐意进取,乘势前进,为开创“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新局面而努力奋斗!
李建国:今天上午的全体大会听取了陈德铭省长的政府工作报告,还有多个报告提交大会,请大家一并予以审议。
主持人:今天上午的直播到此结束,欢迎网友关注我们此后的直播,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