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15分钟”里的“大城小圈”
来源:国际金融报 更新时间:2021-08-31

“上海2035”总体规划在全国率先提出打造“15分钟社区生活圈”,在市民15分钟步行的范围内,建设“宜居、宜业、宜游、宜学、宜养”的社区生活圈,努力推动实现幼有善育、学有优教、劳有厚得、病有良医、老有颐养、住有宜居、弱有众扶。

2019年起,上海选取15个试点街道全面推动“社区生活圈行动”,目前,全市已完成180余个项目落地,普陀区曹杨新村、长宁区新华路街道等一批社区整体成效显著,“大城小圈”将给我们生活带来怎样的变化?记者近日走访了上述两个社区。


曹杨新村:

全国第一个工人新村蝶变

1951年,我国第一个工人新村在上海普陀区诞生,半个多世纪以来,曹杨新村这个家喻户晓的社区承载了上海人民太多记忆,而人口增长和空间结构变化,也让曹杨新村面临着城市更新的艰巨任务。

“宜居”,第一步要从居住条件改善着手。近年来,曹杨新村积极开展旧住房成套改造与综合修缮,优化老旧小区环境品质提升工作。截至目前,已开展曹杨一村、曹杨二村、曹杨五村、曹杨七村、中山北路3223弄等7个小区成套改造项目,以及曹杨三村金梅园、北枫桥园、中桥大楼等21个小区综合修缮项目。

记者近日走访了北枫桥园,虽然该小区面积不大,且是旧改而来,但相对上海其他老旧小区,内部设施可谓井井有条——严格的门禁、红外体温检测仪、凉亭、健身区等均有配备;垃圾分类投放点不仅无垃圾乱放,甚至连一点异味都没有。

“宜居”的社区不仅要室内舒适,周边环境同样重要。曹杨街道以15分钟社区生活圈为指引,以百禧公园、环浜、桃浦河构成的公共开放空间体系为基础,串联曹杨公园、枣阳公园、兰溪青年公园等社区重要公园绿地;以沿线驿站复合社区服务功能,建设百姓客厅、自然课堂丰富活动体验,弘扬新村传统文化;着力提升改造一批高等级文化设施,增强社区文化自信、凝聚社区共识,形成贯通开放的河湖水网,多彩可及的公园绿脉,十全十美的美好生活圈,深入民心的宜居品质和美观亮丽的公共环境。

北枫桥园向南,步行2分钟即是曹杨公园。工作日下午,公园内以老人、孩子以及正处暑假期间的学生为主。来公园散步、会友是周围老年居民的日常,“爷叔”们酷爱下棋、观棋;男生们则喜欢藏在绿荫之间的篮球场,球场按小时收费,扫一扫入口的二维码付费即可进入,价格实惠,市民接受度高。

北枫桥园向北,步行3分钟,即是武宁片区的党群服务中心。中心一楼有一家社区食堂,记者特意前往体验,自助取菜,自助付款,将装了饭菜的托盘放在结账台上,机器能通过装菜盘子内的芯片识别设定好的菜价,自动结算出餐费,还会显示这顿饭的热量。记者买了两荤一素,总价不到16元。

据悉,普陀区为社区老年人开通了“益卡通”助餐服务,依托银联上海市敬老卡平台,社区60岁以上老年人持上海市敬老卡或新版社保卡可享受“满15元减3元”优惠。目前“益卡通”登记人数已达8369人。街道4个助餐点每日“益卡通”日均服务老年人655人次左右,其中堂吃约429人次,送餐约226人次。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6月,曹杨区域内正式落地了“一键叫车智慧屏”,在上述党群服务中心一楼入口处也配备了一台。“一键叫车智慧屏”是为了老年人适应数字化城市而做的服务,加入人脸识别系统,用户可以刷脸匹配支付宝数据库内的用户信息完成呼叫。社区里60岁以上老年人在使用“一键叫车智慧屏”打车时,系统会在白名单中进行识别,精准匹配后,让打车需求得到优先响应。目前系统正在升级的另一个服务功能是,如果白名单显示该用户有腿部残疾或行动不便的,叫车系统还会自动发单至特定车型的司机手机上,让个性化需求也能实现出行无忧。

新华路街道:

历史与时尚在此共舞

为积极践行“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重要理念,上海市长宁区新华路街道在全市率先开展了“15分钟社区生活圈”行动规划试点工作。两年多来,在社区改造方面形成了 “新华经验”。

新华路街道位于长宁区东南部,辖区面积2.2平方公里,街道内共有各种类型的居住小区197个,各类商务楼宇50余个80多万平方米,常住人口6.45万人。按照“15分钟社区生活圈”出行、服务、休闲、特色、居住、就业六大版块,新华路街道提出打造“精品精致精细、宜居宜商宜业的花园社区、人文新华”的愿景。

历史感,是新华路街道的一个标签。公元970年建成法华禅寺,比上海县还早321年,故有“先有法华,后有上海”之说。近百年来,马相伯、严复、孙科、贺子珍、黄佐临、李国豪、周谷城、贺渌汀、赵祖康等许多仁人志士曾在这里居住工作。

悠久的历史,在带来厚重感的同时,也给社区治理提出了一些难题。记者了解到,作为一个社区建成度高(96.1%),空间资源有限;居住类型多元,老旧占比较大(77%);人口密度较高,老龄化程度高;基础服务设施保障完善,精准配置欠缺;局部亮点突出(上生新所、综合为老服务中心),整体有待提升;人文底蕴深厚(老洋房),特色彰显略不足的社区,新华路街道针对具体问题,事无巨细,对症下药。

例如,定西路这样一条人气极旺的“美食街”,其商铺却多为民宅改建、结构老旧,油烟管道堵塞成为餐饮行业较为普遍的消防隐患,又因门面层层转租,商家不愿出面沟通,房东也不予理睬。为此,民警牵头房东、物业、商家等多方约谈,倒排时间、督战整改,经反复协商,这一“老大难”问题最终得以解决。

如今,在年轻人眼里,上海长宁区最不缺的就是“网红”地标,其中,“上生·新所”无疑是最受欢迎的地标之一。

据悉,上生·新所的前身是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办公地,内有孙科别墅、哥伦比亚乡村俱乐部、海军俱乐部及附属泳池和多栋工业建筑,2020年茑屋书店的入驻令其人气更加高涨。以历史感强烈的老建筑为底色,配置了许多餐饮、文化等时尚元素,让此处成为“15分钟社区生活圈”中浓墨重彩的一笔。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6月,上生·新所内的晨品人才公寓正式启用。这是长宁区历时三年多打造的又一处人才公寓,在寸土寸金的网红地标里,腾退旧厂房,改建成总建筑面积6500多平方米的公租房公寓,116套各类房型的住宅满足不同人才的需求。

同时,为了贯彻长宁区“楼门口”服务体系建设要求,方便楼宇园区企业和白领能在较短时间和近距离地获得党群服务、自助终端服务、专属团队服务、“六个便利”服务和白领公寓物业管理服务等,新华路街道于今年6月底在上生·新所园区打造了一个全新的党群服务阵地,暨宁聚里·新华PLUS上生·新所党群服务站。

站内配置有接待台、修身书屋、自习空间、人才驿站、微展厅、公益角、暖心小屋、议事厅、舞蹈房等空间区域,站外还配备一台“一网通办”自助终端与一台“喜马拉雅听书阅读机”,力求通过全天开放、错时运营、错位服务,打造楼宇园区党群服务“新地标”,形成“15分钟社区生活圈”及白领社交活动圈,提升园区及周边楼宇党员、白领的幸福感、获得感和满意度。(记者 吴斯洁 )